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住院患者的日间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精神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9例精神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住院常规护理,但研究组增加日间护理内容,对两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后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分和对比 。结果:对选取的69例精神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统计,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分为(2.67±1.01)低于对照组的(3.88±1.6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发生风险事件统计,研究组为2.8%,对照组为14.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日间护理内容,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评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适合在精神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日间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患者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12月我院接受的80例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针对研究组患者注重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常规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存在很小的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的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精神患者可以提升满意度,并且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出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住院患者的日间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精神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9例精神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住院常规护理,但研究组增加日间护理内容,对两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后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分和对比 。结果:对选取的69例精神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统计,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分为(2.67±1.01)低于对照组的(3.88±1.6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发生风险事件统计,研究组为2.8%,对照组为14.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日间护理内容,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评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适合在精神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日间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策略。方法:研究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20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延用原有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对风险加以识别并采取有应对措施,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讨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策略。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方法 风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级护理量化标准在精神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的精神实施分级护理量化标准护理方式,命名为观察组,在这之前未采取这一护理方式,命名为对照组,将实施分级护理量化标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实施护理量化标准后的观察组护理效果各项内容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精神护理中采取分级护理量化标准制度可以有效的将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 标签: 精神科 分级护理量化标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1 月老年精神收治的 72 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 n=36 )与居家组( n=36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居家组实施居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 结果 护理干预后,居家组 ADL 评分低于常规组;居家组 MMSE 评分高于常规组;居家组 SAS 、 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疾病特点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实施优质护理的结果。方法:选择86名精神的患者,按照其住院的先后,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基础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通过差异性护理后,实验组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且发生不良情况为4.65%,低于对照组数据(13.95%)。(P<0.05)结论:针对精神患者,进行优质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品质,且降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在临床上有着推广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不良情况 精神科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急诊紧张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紧张症患者和非紧张症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各39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利用DSM-5评估量表、Bush-Francis紧张症评定量表和PAN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17.94%)、尿失禁/潴留比率(5.13%)、便失禁/便秘比率(56.41%)、白细胞总数升高比率(46.15%)、肌酸激酶增高比率(56.41%)、留院观察时间(4.4±1.6)d和阴性症状评分(26.5±8.7)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56%)、(2.56%)、(23.07%)、(25.64%)、(28.20%)、(2.2±1.3)d和(10.6±1.3)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39例紧张症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器质性紧张症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8.46%)、(20.51%)和(12.82%)。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缄默、木僵、违拗和激越为主。结论:紧张症患者通常就诊于医院急诊,前驱感染和躯体问题较为常见,诊断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会导致病症程度加重,在临床工作中也极容易被评估为阴性症状,进而增加误诊或延误治疗的发生概率,对紧张症患者的诊治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 标签: 精神科 急诊 紧张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预防噎食的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对患者护理中,为避免患者出现噎食,将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其中39例患者护理中,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则只需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饮食安全知晓率、抢救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强化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力度,针对可能引起精神患者噎食情况发生的一些方面,提前向患者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包括饮食、体位、应急处理等,实施全面干预,可降低患者噎食的发生概率,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噎食 预防 护理干预 知晓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安全用药护理管理与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48例精神老年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分别采取一般用药管理方案以及用药安全管理方案。结果:不良反应的比较中,观察组的用药错误、皮试与抗生素不符合、剂量错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老年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带教和多种教学技巧应用在精神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我2020-2021学年在我实习的64名护生,采取临床路径带教和多种教学技巧应用,在入和出科进行问卷调查搜集资料及考核,分析效果。结果 实习出科考核时,护生对带教满意率、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提升、社会责任感均提高。结论 在精神护理带教中,采用临床路径和多种教学技巧应用能帮助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护生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质量。

  • 标签: 精神障碍 护理带教 临床实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精神2019年~3月~2021年3月护理资料,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进一步总结出对策。结果:在我院精神2019年~3月~2021年3月,共出现81例护理不良事件,经统计主要包括:跌倒、攻击、伤人、破坏医疗设施等,分别占比33.33%、22.22%、18.52%、14.82%,此外还包括外出(9.88%)、食噎(1.23%),而发生原因又包含多方面,如环境、操作、态度、沟通等多种,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操作不当(37.04%)。结论:在精神中要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就应当从评估患者病情、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制度等方面做起,以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不良事件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医院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做到对病患及其家属负责,致力于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6月实际的病例为基础数据展开整合归纳,探究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其风险,最后反思总结得到结论,为本院精神接下来的医疗护理工作指明方向。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医疗制度
  • 简介:【摘 要】精神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大部分人对自身的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性,该科室是出现护理纠纷的高发地区,本文就主要针对精神护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处理精神护理纠纷,提升护理效率的有效办法,旨在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护理对策 医院管理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来源于社会、企业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患有精神疾病类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相比于其他生理上的疾病,精神疾病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因此注重沟通技巧,提升与患者的沟通效率对于治疗康复很有必要,本文就主要从与精神疾病患者的沟通技巧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的的沟通手段。

  • 标签: 精神科 疾病 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及CBL教学方式应用于精神住院医师转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参与本次精神住院医师转训的60例医师作为观察对象,在随机分组的开展下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两组医师培训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30例在开展转训培训期间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30例则展开PBL联合CBL教学模式,针对组间不同教学阶段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展开观察。结果:观察组住院医师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且观察组医生对本次教学满意度较高,远超对照组,两组比值差异显著(P

  • 标签: PBL CBL 精神科住院医师 转训 教学模式 考核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封闭病区开展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封闭病区开展精神特色康复护理“心身康复,心灵驿站”活动后收治的24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开展该项活动前收治的22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根据患者的自知力、合作程度、文化程度,采取个别谈话、与家属谈话、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将两组患者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封闭病区开展“心身康复,心灵驿站”精神康复特色的康复护理,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封闭管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对提升精神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精神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3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1例精神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32例精神病患者实施细节管理干预,对比两组精神患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两组精神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护理管理中开展细节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明显提高精神的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细节管理 精神科 护理质量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