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激素替代治疗(HRT)适用于控制由于绝经时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而引起的症状。绝经在大约51岁卵泡耗尽时自然出现或手术切除卵巢(同时行或不行子宫切除)后出现。由此所造成的性腺机能减退的状态,可引起雌激素靶组织包括脑、骨骼、皮肤、心血管和生殖泌尿系统的相应改变并产生症状。激素受体的浓度和功能在这些器官和系统中不同;同时,遗传学和大体结构的差异可影响雄激素的产生和循环中雌激素的水平。所以,不同女性的绝经症状各异,靶组织对雌激素缺乏的功能性反应不同,对HRT的反应亦有所不同。

  • 标签: 绝经期症状 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缺乏 生殖泌尿系统 性腺机能减退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是中妇女进入老年期的重要过渡阶段,也女性从性成熟期转向性机能衰退的重要阶段。多数女性的围绝经期历时数年,而期间可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其家庭和谐,故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干预策略,帮助女性顺利走出围绝经期。为此,文章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展开综述研究,如下。

  • 标签: 围绝经期 临床症状 管理策略 生活质量
  • 简介:月经来潮说明女孩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害羞,姑娘们给月经一个雅号——“老朋友”。然而,这位“老朋友”有时候真不够朋友,它作祟起来,会增添不少问题,如经痛、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除此以外,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一些似病非病的烦恼:

  • 标签: 经期症状 功能性子宫出血 月经来潮 青春发育期 妇科疾病 当事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症状以及保健需求。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200例,分别观察其特征性潮热出汗、月经改变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精神心理问题、骨质疏松及血液系统疾病等观察记录,并对比不同绝经年龄段直接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特征性潮热出汗的妇女有37例,月经改变的妇女有130例,出现尿失禁的妇女有48例,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妇女有163例,出现骨质疏松的妇女有115例,出现血液系统疾病的妇女有42例,以上情况在5年内表现的比较显著,6~10年之间程度减轻,在15年以上基本完全消失。以上各年龄段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妇女需要准确掌握其健康状况以及保健需求,并且进行早期的干预,这样能够有效延缓绝经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围绝经期 健康状况 保健需求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明显增多,而高脂血症也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加强对血脂的管理,防治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围绝经期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症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40例于我院收妇科收录的患者资料,对女性绝经期症状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本次主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配合病因性治疗、生理性补充等辅助方法,持续6个月跟踪观察,对激素替代法疗效回访调查。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等4个级别,详细统计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绝经期症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等三个阶段,主要症状表现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枯竭、月经停止。结论绝经期症状普遍,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激素替代 绝经期 症状 疗效
  • 简介: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基层 围绝经期 妇女 抑郁症状 认知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观察本院收治的72例围绝经期女性,均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激素替代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的开展,能够使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得到好转,进而减轻抑郁症状的干扰,效果显著。

  • 标签: 激素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及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66例围绝经期中老年女性,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与安宫黄体酮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激素E2、FSH值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E2、FSH值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参照组,两组的血清激素E2、FSH值及临床疗效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围绝经期 症状 激素替代治疗 效果
  • 简介: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围绝经期症状 激素替代疗法 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精神心理症状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内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在本院负责的社区内选取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583例患者,利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了解其患有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类型和比例。结果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对象所含有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共有14种,当中以易怒、烦躁、潮热以及盗汗为主。根据改良的评分可以看出,其中1分至6分的患者居多,而随着分数的不断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随之降低。结论社区妇女病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几率较高,并且群体性特征明显,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造成影响,对其心理也会造成较大的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妇女 围绝经期症状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及护理干预在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保健科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选取50例,对其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及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盗汗、体虚、心悸、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妇女中采用保健及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绝经期 护理保健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东风汽车公司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女职工面临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国内研究提出: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可能影响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1].本调查目的是了解东风汽车公司女职工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预防保健状况,以提出适宜的保健服务措施.

  • 标签: 女职工 围绝经期症状 调查 预防 保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绝经期前后内分泌变化症状合理用药指导改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绝经期前后内分泌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药替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期前后内分泌失常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绝经期前后 内分泌变化 症状 改善 合理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社区40-64岁妇女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320例妇女中自然绝经183例,平均绝经年龄为47.7岁。围绝经症状发生率70.9%。影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慢性疾病主要为骨质疏松(占66.1%),高血压(占42.5%),糖尿病(占37.2%)。影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妇科疾病主要为子宫肌瘤(占44.1%),生殖道炎症(占39.1%)。结论本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相关健康问题主要有绝经过渡时月经紊乱、围绝经期症状、骨质疏松及其他常见慢性疾病,困扰着广大围绝经妇女的身心健康。医务工作者可针对病因,给予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及药物辅助等措施来降低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保健需求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医院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调查表、SAS焦虑情况调查表以及PSQI睡眠质量评价量表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中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的年龄、工作、经济状况及潮热出汗、焦虑抑郁等更年期症状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较多,其中患者的更年期症状中的潮热出汗、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睡眠质量关系密切。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更年期症状 睡眠质量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及健康育龄妇女,以及接受激素补充治疗绝经早期女性共90例,分为育龄对照组(20例),围绝经期组(17例),绝经早期组(21例),绝经晚期组(22例)和激素补充治疗组(10例)。然后对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卵泡刺激素(FSH)的高低、雄激素水平(T)、总的胆固醇(TC)的含量、甘油三酯(TG)的水平采取测定,然后对结果和KMI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和健康育龄组比较起来,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的E2、T水平得以下降,FSH水平得以升高(P<0.05);其余未治疗三组的KMI逐渐增加,比健康育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T与KMI呈负相关,FSH与KMI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育龄组对比起来,其余未治疗三组的TC、TG水平有了提高(P<0.05),TC、TG和KMI是正相关的。结论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得以提高;KMI与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性激素 血脂水平 围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