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开腹术这一微创、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沿肚脐右侧环形皱襞作半环形切口,最大不超过270°,腹直肌或中线剪开腹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脐部切口;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22例患儿共行23项手术;手术时间40~170rmin,无1例需扩大皮肤切口或转为传统开腹术.结果除1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出现吻合口瘘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5~7d痊愈出院,随访3月~2年,切口愈合后美观,无脐疝发生.结论安全、简便、美观、微创,适用于多种腹部疾病.今后在扩大手术范围和手术年龄方面仍有前景.

  • 标签: 经脐入路 小儿 腹部外科 手术方法 腹腔镜 开腹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鼻蝶垂体腺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30例垂体腺瘤行经鼻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16例(53.3%),次全切除9例(30%),大部切除5例(16.7%),导航误差平均1.9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的优点。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鼻蝶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癌患者,左( A组, 112例),(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颈部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浦南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组(n=50)和颈部组(n=50)两组,分别不同行微创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2.0%(46/50)]显著高于颈部组[70.0%(35/50)](P〈0.05),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颈部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颈部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颈部组[18.0%(9/50)](P〈0.05)。结论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较颈部微创腔镜手术好。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微创腔镜手术 经胸乳入路 经颈部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2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腔镜组行经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的比较中,腔镜组要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腔镜组要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经胸乳入路 腔镜甲状腺手术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开放入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68例患者,观察组34例采用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颈部甲状腺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微创内镜行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美容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改良Miccoli 胸乳入路 微创内镜 颈部开放入路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裂岛叶颞叶皮质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41岁(四分位数间距39~43岁),男性29例(56.8%),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位数6.0分(四分位数间距5.5~7.0分),基线血肿体积中位数38.0 ml(34.5~47.5 ml)。侧裂岛叶组21例(41.2%),颞叶皮质组30例(58.8%);转归良好31例(60.8%),转归不良20例(39.2%)。侧裂岛叶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基线临床资料与颞叶皮质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颞叶皮质组相比,侧裂岛叶组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残留更少,需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比例(33.3%对63.3%;χ2=4.449,P=0.035)更低,使用脱水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但两组转归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对56.7%;χ2=0.518,P=0.47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较低(优势比0.128,95%置信区间0.017~0.977;P=0.047)和住院时间较长(优势比1.402,95%置信区间1.065~1.844;P=0.016)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行血肿清除术的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尽管采用侧裂岛叶的患者转归与颞叶皮质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更具优势。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年轻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6月27日-2017年12月27日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32例、参照组31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胸乳入路 腔镜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统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研究组则行经腔镜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研究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3个月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中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开放甲状腺手术 经胸乳入路 腔镜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研讨,探究将围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对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80人,均在我院行经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术期护理,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胸乳入路 腔镜手术 甲状腺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以为临床以供参考。方法:所有纳入病例均来自2018 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计60例。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应激反应以及创面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入院至出院用时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创面美容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效果显著,患者对该手术方式创面美容满意度较高,且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较低,有助于缩短其康复进程。

  • 标签: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腺瘤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腋窝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腋窝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腋窝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美容效果较好,两种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其颅脑肿瘤病灶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压迫症状、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本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颅脑肿瘤患者的病灶特点选取不同路径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颅脑肿瘤 手术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3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显微外科手术不同治疗后,观察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治疗3、6、12个月后,颅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显著高于术前。在73例颅脑肿瘤患者当中,其肿瘤全切率为89.04%,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1.78%,术后感染率为5.48%。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治疗颅脑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入路 颅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