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通过改变透析模式、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超滤、主张短时多次透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营养,提高血红蛋白,避免透析中进餐,透析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发现低血压先兆,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低温、可调钠、序贯透析、短时多次透析,同时提高患者血浆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可减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改变透析模式,护士要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发现低血压先兆,即时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保证透析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血管的方法,以保护病人的生命线,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关心共性,注重个性,找出切实可行护理方案,解决实实在在的个性问题。我们的护理模式是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护理病人为中心转化。结论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更新护理模式,为每一位血液透析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和病人的长期成活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探讨
  • 简介:内瘘是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道。本人经过三年余血透护理的临床实践,对内瘘的手术期及成熟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8月间,以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法治疗慢性肾衰病人19俐,其中男13例,女6例,年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 护理 临床资料 手术 动脉穿刺
  • 简介: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恰当的预防处理可减少透析中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就有关血液透析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其中2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衰竭组),2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透析前组)和透析结束时(透析后组)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23名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1790±0.2937)nmvs(0.3055±0.1901)nm;(0.8848±0.5461)nmvs(0.3055±0.1901)nm,(P均<0.01)];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但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一次透析过程中,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1105±1.3637)u/mlvs(1.3347±0.8419)u/ml,(P<0.05)].透析后YF活性较透析前降低[(0.6816±0.3798)nmvs(0.8848±0.5461)nm,(P=0.071)];④MHD患者透析前后TFPI活性差值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量有直线相关性(R2=0.190,P<0.05).但透析前后TF活性差值与肝素量无相关;⑤肾脏病患者TF活性与TFPI活性有直线负相关性(r=-0.26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血浆TF活性的明显升高和TFPI活性的轻度升高.MHD患者的TF活性低于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TFPI活性则有所升高,这种变化在透析结束时更为明显.透析前、后血浆TFPI活性的差值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成正相关.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肝素)对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液透析 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MHD)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2例病人血液透析(HD)前、中、后实施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病人疾病保健知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在健康指导后明显增强(P〈0.05)。[结论]对MHD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影响。

  • 标签: 肾衰竭 血液透析 康指导
  • 简介: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是影响MHD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是影响MHD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自评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问卷(Family APGA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61例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 标签: 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患者生存
  • 简介: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赖以生存的“生命通道”,由于透析方法的进步,透析病人可以存活20年以上。因此,血管通路应该能维持更长时间。而目前动静脉内瘘使用3年成功率为65%~75%,其维持时间的长短除与病人动静脉条件外,还与内瘘术后护理和使用是否恰当有关,现就我们对内瘘护理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动静脉内瘘 术后护理 维持性 透析方法 血管通路
  •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存在的身心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针对每位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身心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结果通过对47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存在的身心问题明显减轻,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了解和重视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不良心理状况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可能的为患者富有人文关怀的治疗环境,对其疾病的治疗和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身心问题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状况,分析其发生率高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为高血压组;选择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6例(剔除糖尿病患者)为血液透析组.测量三组人员血压,检查眼底,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结果三组人员中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最高.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与正常组对照P<0.01.眼底检查中血液透析组病变发生率最高且重,占三组人员眼底病变的63.3%,占血液透析组检查病例数的94.4%.血脂检测中,血液透析组甘油三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属高脂血症Ⅳ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较低.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显著.除继发性高血压之外,代谢产物的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动脉血管硬化等都是其变化的因素,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眼底病变 相关因素 高血压 脂质代谢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硒与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放射免疫、生化比色和化学发光浊分别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杭州师范学院肾脏病研究所20例MHD患者、20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NOH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全血硒,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腙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甲状旁腺激素(PT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MHD患者全血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也低于NOHD组,但差异无显著性:②血清TT3、FT3、T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绀(P〈0.01),与NOH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NOHD组,但差异无显著性:④血清SOD、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和GSH—px均明显低于NOHD组(P〈0.01),MDA与NOH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⑤直线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硒与TT3(r=0.429,P〈0.01)、FT3(r=0.322,P〈0.05)、SOD(r=0.498.P〈0.01)和GSH-px(r=0.390,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TH(r=-0.491,P〈0.01)和MDA(r=-0.315,P〈0.05)呈显著负相关:血清TT3与MDA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而与SOD(r=0.359,P〈0.01)和GSH-px(r=0.296,P〈0.05)呈显著正相关;FT3与MDA(r=-0.302,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与GSH-px(r=0.306,P〈0.05)呈显著正相关;FT4与GSH-px(r=-0.327,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缺硒可使Ⅰ型脱碘酶(ID—Ⅰ)生物活性降低、血清PTH浓度增高以及氧化应激增强而阻碍T4向T3转化�

  • 标签: 血硒 甲状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脂质过氧化 血液透析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血液透析(以下称:血透)患者需要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每周2~3次透析,每次4~5h),因疾病的折磨,环境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的词节等,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反应,同时也会引起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产生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可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治疗的配合,甚至影响病情的预后。因此,探讨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效果,给予血透患者良好、恰当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的接触、观察、分析、交谈,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施之不同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4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0例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15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27例.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固醇(TCH)、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Ferritin).结果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组BMI、Alb、PA、TCH和Hb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1),Ferritin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P<0.01).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比较,前者BMI、SCr(透析前)、Alb、PA、TCH和Hb明显低于后者(P<0.01),前者Ferritin水平、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和<11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低体重指数、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降低、低(前)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红蛋白、高铁蛋白血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凝集试验和比色法分别对2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动态检测。结果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P、Hb、ALB、SCr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1.62)mg/L、(87.17±11.84)g/L、(35.40±3.27)g/L、(711.22±213.37)μmol/L,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其中13例CRP异常患者治疗前后CRP、Hb、ALB、SCr表达水平分别为(13.78±2.38)mg/L、(16.16±4.19)mg/L和(83.54±12.31)g/L、(82.68±12.36)g/L和(33.45±3.45)g/L、(32.94±3.19)g/L和(724.15±222.32)μmol/L、(367.43±152.76)μmol/L,与CRP正常组相比,CRP水平增高,ALB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外周血中SCr水平,但可诱导CRP增高;CRP增高与Hb、ALB呈负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及13例配对对照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抽前臂静脉血查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补体C3、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包括斑块、最大[(MaximumVelocity,V(max)]和最小血流速度[(MinimumVelocity,V(min)](即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厚度(即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CRP均显著增高(P<0.01);Hb显著降低(P<0.05);Alb和PA显著降低(P<0.01).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的患者CRP较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患者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组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组平均IMT、最大IMT、V(min)、RI、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斑块阴性组、阳性组患者间年龄、收缩压、Alb、PA、LP(a)和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组CRP和PA呈负相关,(r=0.676,P<0.05).Lp(a)与最大IMT呈正相关,(r=0.714,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配对对照组.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动脉粥样硬化 营养不良 炎症 颈动脉超声
  • 简介:近年来,尽管对尿毒症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血液净化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够理想.经过治疗的ESRD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25%,预期寿命比正常人群少20~25年].其中最主要的死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50%,是普通人群的20倍以上,而加速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受关注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个非传统的危险因素-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进展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的认识尚不足,有效的防治手段很有限.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黄有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脂质代谢、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等作用.本研究旨在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临床找到一种有效、副作用小、廉价的药物来改善ESRD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从而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微炎症状态 大黄 动脉粥样硬化性 ESRD患者 抗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精神障碍是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众多,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它不仅严重影响透析效果,而且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MHD是除肾移植外治疗尿毒症的首选方法,目前在我国约有5万人左右长期接受透析治疗.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精神障碍,历来为众多的透析医师所重视.现将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出现精神障碍的MHD患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精神障碍 防治体会 原因分析 血液净化中心 第一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肉碱1.0g,对照组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疗程共12周.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用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即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标.采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常规方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肉碱治疗12周后患者IS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ISI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存在IR现象,左旋肉碱能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IR.

  • 标签: 尿毒症 胰岛素抵抗 肉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