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缝合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结果。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40.0±15.6)岁。应用缝合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术后应用三维CT评估喙突上缝合的位置情况;通过肩关节正位片评估肩锁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并测量喙锁间距;记录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onstant-Merl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为171.5°,体侧外旋为70.8°,体侧内旋为T8。VAS评分为(0.3±0.6)分,Constant-Merly评分为92.4分。术后术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8.9±3.0)mm,健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7.7±1.7)m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26枚中有23枚位置良好,1枚刺穿了喙突的下表面,2枚位置偏向内侧。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其Constant-Merly评分分别为74分和84分。结论通过在喙突基底部准确地置入缝合,可以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恢复肩锁关节的垂直和水平稳定性。该技术创伤小,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 标签: 肩锁关节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缝合锚钉 喙锁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缝合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接受TKA的患者3 922例,确定术中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病例48例(1.2%),所有患者接受缝合术。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使用铰链式护膝,术后每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在术后6周、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接受1次X线检查,以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以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 92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48例(1.2%)发生术中MCL损伤。其中,1例患者术后两年内死亡,2例患者失访,共有45例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4例MCL中段撕裂,21例MCL附着点断裂。35例发生在十字韧带保留的TKA术中和10例发生在后稳定型TKA术中。患者末次随访时最大屈膝(111.2±18.8)°、最大伸膝(1.5±1.5)°以及活动范围(110.2±30.2)°明显高于治疗前(107.5±22.5)°、(5.5±4.5)°、(102.2±27.8)°(t = 2.822、5.026、3.670,均为P<0.05)。平均随访时间(99.2±5.7)个月,没有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5例患者因为膝关节僵硬而接受了干预(4例手法推拿和1例翻修术),2例患者因为人工膝关节无菌性松动接受了翻修术。结论TKA术中MCL前束撕脱可以通过缝合术修复治疗,然后进行铰链式护膝支撑。膝关节僵硬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内侧副韧带,膝 缝合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线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例16例采用带线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0.6分。结论应用带线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粉碎性撕脱骨折是一种的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带线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尺骨茎突骨折经缝合与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80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缝合固定。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治疗后,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结论对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开展缝合固定,不仅能加快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速度,还能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锚钉缝合 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 尺骨茎突骨折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65例合并后踝骨折的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分为缝合组(采用suture-anchor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螺钉固定组(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前韧带)。缝合组17例,男7例,女10例;左11例,右6例;年龄(43.76±15.83)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7例。螺钉固定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左34例,右14例;年龄(39.90±13.57)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30例,旋前外展型1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8±4.46)个月,术后12~1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123.71±41.36)min和(25.17±16.29)次,缝合组分别为(99.94±24.16)min和(16.26±10.5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2.175;P=0.045,0.033)。术后螺钉固定组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和后间距分别为(3.15±1.35)mm和(6.48±1.43)mm,缝合组分别为(2.06±1.47)mm和(6.76±1.78)mm,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8,P=0.002),下胫腓联合切迹后间距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701,P=0.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固定组16.67%(8/48),缝合组5.88%(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2,P=0.258)。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良率,16周时螺钉固定组91.67%(44/48),缝合组88.24%(15/17);末次随访时螺钉固定组95.83%(46/48),缝合组94.12%(16/17),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螺钉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相比,缝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没有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下胫腓联合前切迹的解剖复位率,减少手术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 标签: 踝骨折 韧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缝合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结果12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缝合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简便、创伤较小、固定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交叉韧带 缝合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远端新鲜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方法分析16例采用带线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的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过程及及预后。结果术后疗效优13例,良2例,其中1例跟腱与皮肤有黏连。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带线结合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微型骨与经骨隧道加压缝合对伸肌腱止点撕脱的拇指锤状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拇指锤状指病例,分别采用不N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30例行固定术.35例行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术后全部患者均进行0.5-5年的随访,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型骨组中优1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0%,经骨隧道加压缝合纽中优10例、良8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51.4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结论采用微型骨较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治疗拇指锤状指疗效更确实,采用微型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拇指锤状指,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微型骨锚钉 锤状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探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手外伤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1岁,患者均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修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术中观察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51例均得到1~3年的随访,其中36例(70.59%)40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5例(29.41%)18指由于合并肌腱损伤或瘢痕挛缩原因有10°~20°屈曲畸形无法矫正,但矫正后的手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修复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方法,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伸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改良缝合法 可吸收锚钉 伸肌腱I区止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严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撕裂(接近韧带止点处的马尾状撕裂)后采用固定与单纯缝合术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撕裂(接近韧带止点处的马尾状撕裂)修复手术的146例患者资料。男101例,女45例;年龄(27.1 ± 10.3)岁(12~62岁)。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组(81例,对撕裂韧带采用1.8 mm带线重建)和缝合组(65例,对撕裂韧带采用编织线直接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Tegner评分,以及术后恢复运动的时间和程度、关节活动受限率、再次扭伤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46.1 ± 14.1)个月(36~132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时VAS评分、AOFAS评分、Tegner评分、再次扭伤率、关节活动受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比缝合组恢复运动的程度更高(92%±13% vs. 89%±13%),恢复运动的时间更早[4.2±1.1)个月vs.(4.6±1.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韧带修复无论采用固定还是单纯缝合,对于运动要求较高的急性严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撕裂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手术,但固定相较于单纯缝合可使患者更早重返运动。

  • 标签: 踝损伤 侧副韧带 缝合锚 缝合技术 回归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腱肌移位与单纯带线缝合对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重建组35例采用半腱肌移位修复内侧副韧带,缝合组35例采用单纯带线缝合内侧副韧带。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改良Lysholm-Scale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重建组术后功能评分为(91.8±3.2),明显优于缝合组的(82.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优良率为88.6%,缝合组优良率为77.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腱肌移位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带线缝合,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半腱肌 带线锚钉 内侧副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Krackow缝合法联合可调式跟腱靴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采用带线Krackow缝合法联合跟腱靴治疗的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AOFAS评分、Leppilahti评分、Amer-Lindholm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参数、患者满意度进行系统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 研究对象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Leppilahti评分(跟腱修复评分)、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VAS评分、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范围、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均大为改善。结论:带线Krackow缝合法联合可调式跟腱靴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闭合性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Krackow缝合法 可调式跟腱靴
  • 简介:摘要:随着地下空间的施工难度加大和支护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对其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中,由于杆设置灵活、施工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大量的杆或其他构件与支护结构组合而成,本文探讨了以广东省检测标准的为主的支护杆及土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分析了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保证和提高了杆、土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支护锚杆(索) 土钉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缝合修补肘关节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8月,本院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9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3型,5例行切开体外组装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3例1型,5例2型,1例3型,其中6例行尺骨冠状突固定,所有患者均行缝合修补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术后石膏固定3周,去除石膏,开始行肘关节屈伸,旋转康复训练。结果9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再次脱位。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优,6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连征患者,一般采取丝线修补外侧副韧带或者内侧副韧带,不能在韧带附着点原位有效固定,肘关节稳定性不能完全恢复,使用缝合钉在肌腱附着点原位加强缝合内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屈肌旋前圆肌总腱起点,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缝合锚钉 内外侧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微型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TriGen交锁髓内联合带线技术治疗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内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采用TriGen交锁髓内联合带线技术对23例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内翻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Neer Ⅲ型15例,Neer Ⅳ型8例。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测量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肩袖损伤、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ASES评分为(91.00±3.0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00±3.21)分、VAS疼痛评分为(0.42±0.38)分。结论对于Neer Ⅲ、Ⅳ型复杂肱骨近端内翻型骨折,采用TriGen交锁髓内联合带线技术治疗,增加了对肱骨大小结节固定的强度,符合整体固定理念,利于早期功能康复,术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近端 髓内钉 锚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建筑物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被建成。房屋建筑这一行业更是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前景可谓十分明朗。尤其是在如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中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此,在建筑工程增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合格的施工技术来提供保障。土墙支护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全部的进程有巨大影响。所以,工作者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建筑杆土墙支护施工的监理,严谨地遵循施工技术标准展开合理的施工,缩减安全灾患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大致状况。本文就现在社会的建筑杆土墙支护施工的监理做出分析。

  • 标签: 建筑 锚杆土钉墙 支护 施工 监理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深、大基坑工程,有关基坑工程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趋完善,但在变现控制方面理论研究仍然相对滞后,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破坏等工程问题也时有发生。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土体、土、预应力杆三者变形协调,所以土体在自身所分担的土压力作用和预应力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即为基坑的侧向变形。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预应力杆复合土墙的侧向变形,以供参考。

  • 标签: 预应力锚杆 复合土钉墙 侧向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