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0月17日晚8时许,电话铃响,老友薛家柱告诉巴金老人逝世的噩耗。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老是早年成名的作家,我上初中时就读了他写的《家》,以后在大学读书又看了他的不少作品,是他的忠实读者。但我拜识,并不是因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1963年,女儿李小林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我当时是学院的助教,兼做李小林所在班级的政治辅导

  • 标签: 随想录 巴金 作家 心情 妻子 中国文坛
  • 简介:<正>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10月24日,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前去哀悼的文艺界人士和普通群众达万人之多。下午4点,黑色的灵车在警车的开道下,缓缓驶出龙华殡仪馆。300多米长的列队群众默默地目送老远去。的遗体火化后将和爱妻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往东海。近日,全国各地的群众以不同的方式来悼念巴金,纪念这位中国的文坛巨匠。

  • 标签: 遗体火化 文学巨匠 文坛巨匠 萧珊 遗体告别仪式 李尧棠
  • 简介:1991年盛夏,受“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指派,专程去上海看望。12年过去了,那段难得的经历仍清晰如昨,上海之行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 标签: 巴金 作家 “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 赵智
  • 简介:作家巴金是我最敬重的文学大师之一,不仅因他创作了《家》、《春》、《秋》等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更重要的是他忠诚于人民文学事业。认识老是我一生中很幸运的事。那是在1962年5月,上海市召开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我作为军队代表应邀出席。在划分小组时,我被分

  • 标签: 老教编辑
  • 简介:走了。虽然作为101岁的老人,他的远行已经可以说是喜丧了;虽然对于他的离去,大家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但看到他的心跳变成一条直线,看到医生护士撤走他身边的医疗器械,心里还是一下子缺失了一块东西,空落落的。护士为了给擦洗身体、整理遗容,把面对阳台的落地玻璃窗的布帘拉起来了,好像大幕正式合拢。

  • 标签: 活着 思想准备 医疗器械 护士 成一
  • 简介:大风吹过,雨就跟来。这场雨下了一整个早朝,直到半昼,雨才停止,亮出晴空。湛蓝的天空纯净/得不留一丝云,让那突然跃出的月头(月头:意为太阳。)显得霸气。所有的山、田野、河流、草树、瓦屋顶都积着汪汪的水,被月头烤着冲起一股股湿润的水汽,带着泥味和草叶味。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 简介:我生长在"家家有刺绣人人争巧手"的被人称之为苏绣之乡的苏州镇湖镇.我母亲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声的绣娘.我8岁起就跟她学刺绣,1985年起我开始学双面绣,后又钻研乱针绣.我先后绣制了荣毅仁、邓小平、江泽民等名人肖像.

  • 标签: 巴老绣肖像
  • 简介:“爸爸的情况不好,你快来!”十月十五日上午十一时,我刚输完液回家,接到小林的电话通知。我立即买票乘上从成都飞往上海的飞机。十年前,就因我心脏有病,不愿我一人去看望他。但今天是周六,我不愿临时增加别人的负担,不得不“违规”,一人独行了。

  • 标签: 巴老握手 最后巴老
  • 简介:回想第一次见到巴金伯伯的情景,总是让人心里感到十分的温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母亲陈学昭从当时省文联党委书记叶克同志那里得知新上任的省文联主席方令孺同志是个能够接近的人,便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带我到灵隐白乐桥去看望她。方令孺长我母亲十岁,母亲让我称呼她“大大”。母亲与大大之间很快建立了友谊。那一日,好像是夏天,大大带我去城站火车站,她告诉我巴金要回上海,让我和她一

  • 标签: 品德 母亲 候车室 求真 六十年代 巴金
  • 简介:百岁的巴金老人辞世了!各界名流们纷纷发表谈话或撰文纪念,赞颂之声不绝于耳。但于我,一个普通读者的心目中,巴金只是一个和善儒雅的老人,他爱憎,他思索,他真诚,他平实,头上没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到了"文革"后期,我已经到了爱读书

  • 标签: 巴金 老人 随想录 读者 纪念 普通
  • 简介:2005年10月17日晚,一代文坛巨匠巴金离我们远去了,2006年10月,整整一年,又是在金桂飘香的季节,陆正伟用他的新书《巴金:这二十年》把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带回到我们身边。作为老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是除了老家人以外,陪伴这位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作者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了二十年来巴金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情缅怀了最后的弥留时光。

  • 标签: 巴金 工作人员 文字记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月17日以来的日子,是中国文学界的特殊日子。文学界人士悼巴金、想巴金、说巴金……

  • 标签: 学者 作家 文学界 巴金 日子
  • 简介:八十年代第二春,成都市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青年作家》创刊,请谁来写发刊词?说众望所归也好,非他莫属也罢,编辑部同仁异口同声“请代言!”创意一出,一个由经验丰富的编辑肖青、邓仪中和编辑行当“新人”的我——老中青组成的特遣小组,便衔命赴上海去敲寓所的大门了。

  • 标签: 《青年作家》 巴金 中国 现代文学 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