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士3.1VS267士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25%,85%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统计老年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和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病最为主要,其发生率为85.47%,其次是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0.34%,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比例为21,并且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结论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等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药物丁苯酞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药物联合溶栓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和丁苯酞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部血供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药物联合溶栓组的NIHSS评分为(5.24±2.61)分,低于溶栓组(8.15±2.55)分;且药物联合溶栓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5.32±4.42)分,高于溶栓组(57.37±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5、5.017,P=0.015、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部血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后药物联合溶栓组和溶栓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分别为(78.34±4.82)cm/s、(67.16±3.37)cm/s,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分别为(44.19±2.18)cm/s、(37.49±2.16)cm/s,药物联合溶栓组血供情况优于溶栓组(t= 8.337、7.037,P=0.017、0.029)。药物联合溶栓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9.7%(26/29),优于溶栓组65.5%(19/29)(χ2=4.851,P=0.02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可缓解,其他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药物丁苯酞联合溶栓治疗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年龄在65-83岁,从病情观察及评估、监测生命体征、有效供氧、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3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积极护理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尤其是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由于老年病理生理特点,其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较为特殊,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近五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分析,旨在提高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资料 并发症
  • 简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我们特开设“名医专栏”,通过专家的角度来普及-些生活中的医疗、健康知识,并且提供一些医疗专家资讯,为广大读者建立权威的、科学的、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交流平台.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来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病 老年人 医疗专家 健康知识 医务工作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青年组AMI的发生性别、发病因素、发病特点、主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性别:青年组男:女=32:1,老年组男:女=4:1(P<0.01)。紧张、激动、劳累、过量吸烟、酗酒是青年组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比较,P<0.01。典型胸痛、首发心肌梗死型(myocardialinfarction,MI)和继发MI型,青年组分别为90.6%、81.3%和18.7%,老年组分别为42.5%、20.0%和80.0%(P<0.05、P<0.01、P<0.01)。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衰,老年组分别为40.0%和25,0%,青年组为18.7%和6.2%(P<0.05,P<0.01)。老年组病死率10.0%,青年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AMI发病率增加;青年发生AMI多有明确的发病因素。老年典型AMI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预后差。

  • 标签: 老年人 AMI 并发症 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急性右心梗死急性心梗的特殊类型,单纯右室梗死发生率较低,任何一支供应右室的冠脉分之阻塞都可以发生单纯右室梗死急性右室梗死由于缺乏常规标准12导联特征性心电图改变,诊断较困难。右室梗死时应积极实行溶栓或直接PTCA等再灌注治疗①。本文报告7例老年急性右室梗死,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教训,以供同道借鉴。

  • 标签: 老年人急性右室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果52例临床表现各异,4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误诊、漏诊6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不典型及无痛型较多,患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有多种冷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如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②并发病多;③死亡率高。早期确诊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将86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35例(中青年组)和≥6O岁51例(老年组),收集其性别结构、基础病变、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诱因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及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吸烟、合并糖尿病、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与情绪异常,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青年组女性患病7例(占19.95%),老年组女性患病21例(占41.16%),两组发病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青年组非典型胸痛、心功能Ⅲ级以上、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明显少于老年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青年组的梗死部位前壁与下壁多于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前壁+下壁及无Q性心梗少于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中青年组AMI患者未见左主干病变;中青年组单支病变明显比老年组增多,而三支病变少于老年组,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青年组冠脉痉挛稍高于老年组,双支病变少于老年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AMI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与老年群不同,防治重心不一样,青年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减少心梗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老年急性梗死并发肺炎,使病情加重,影响本病预后,临床应以重视。本文将我科近年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肺炎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肺炎 预后
  • 简介: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7,其中青中年患者31,占总数32%;老年患者66,占68%.本文对这两组病例进行对照,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 老年 临床特点
  • 简介:脑血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正常脑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血流量由脑的有效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决定,其改变同血压密切相关.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血压调控较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又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及复发.因此,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缺血引致的脑梗死,血压管理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老年由于机体尤其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脑梗死后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重要.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脑血管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