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经验的父母在孩子大发脾气时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再晓之以理。“当观众都离席了的时候,任何演员都不会表演下去了。”孩子的无理取闹无非是表示他的存在而已,等雨过天晴后再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下台阶”,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 标签: 母爱教育 重质
  • 简介:<正>一日,挚友来访,抱着小儿笑问:“又背会了几首诗?”“4首!”5岁儿子有些炫耀似地回答。并且不等挚友催问,就响亮地背诵起来:“少小离家老大回……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首连着一首,滚瓜烂熟。这时,做父亲的我,心里另提有多高兴,自豪!

  • 标签: 小儿 挚友 背诵 清明 回答 父亲
  • 简介:冷天睡觉,盖上被子会觉得暖和一些。可是,被子本身并不发热,发热的是人的躯体,离开了人,被子仍然是冰凉的。

  • 标签: 被子 人生 发热的 人与人 睡觉 躯体
  • 简介:我相信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因为我相信世界源于一片混沌。

  • 标签: 书斋偶感
  • 简介:<正>近年来陆续讀到一些著名的电影演员写的总結表演經驗的文章,如赵丹的《林則徐形象的創造》、白杨的《电影表演技艺漫笔》、陈强的《揭示反面人物的丑恶心灵》以及本刊这期发表的《聶耳形象的創造及其它》和《扮演李双双的几点体会》等等。这些文章是有丰富的实际內容,具有各自不同的精辟見解,都是

  • 标签: 表演艺术 电影演员 电影表演 反面人物 艺术形象 文章
  • 简介: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玩。在艺术生态园,我看到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不禁伤心地说:“这些蝴蝶真可怜!虽然很小,可也是生命。”

  • 标签: 麋鹿 蝴蝶标本 自然保护区 生态园
  • 简介:咋一听来,“散书”的说法很费解。那天京华老友在长话中说,他们有些上年纪的同行,正在散书或考虑散书。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原来“散书”之说,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前辈作家,大意谓少年是集书的时候,

  • 标签: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散文
  • 简介:这个冬天冬溢这个小城的时候,教学楼旁我守望着那片梅子林守望浓荫下醒来的梅花苞,粒粒丰硕饱满慢慢生长成鲜活的情诗就在这个寒意侵人的冬天

  • 标签: 无以伦比 虚境 红灯笼 活着 子林 隔栏
  • 简介: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 标签: 黄山 祖国河山 七绝 杜鹃红 前峰 成行
  • 简介:去年,一个难得的机缘使我和老友贾植芳一同参观了一次上海著名的提篮桥监狱。这所当年号称远东第一的西式监狱兴建于1896年(清光绪22年),由公共租界的美国警务当局建造,1903年(光绪29年)落成启用,今年恰是100周年。

  • 标签: 监狱 警务 公共租界 美国 远东 上海
  • 简介:<正>看到《窃读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说过的那句话:"窃书不算偷。"如果按这样的说法,那么窃读就更不算偷了。正如林海音女士所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哺育了我们的身体,而书籍哺育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一个健康的人应

  • 标签: 林海音 童年生活 缺乏营养 中国文化 父母会 文中
  • 简介:广大观众爱看我国的传统戏,有的戏竟百看不厌.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戏的戏剧性强,而且结构讲究,悬念、冲突设置巧妙,能够引人入胜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最近,从电视上看了三原县剧团演出的秦腔《丹青泪》,就深深有所感触.姑且不论这出戏别的方面,单就《赵五娘吃糠》一场说点"门外"话.这场戏可以说是

  • 标签: 赵五娘 姑且不论 百看不厌 戏剧作品 悲剧气氛 艺术感染力
  • 简介:著名传播学大师韦伯先生,把100万年的历史缩为一天24小时,结果发现:21:30才出现原始语言,23:00出现真正的语言,23:53出现文字,23:59:14出现印刷术,23:59:48(1893年)出现摄影技术,23:59:55(1925年)出现电视机,23:59:57出计算机;而最后3秒内所创造的财富比以往的总和还要多.百年科技以超乎常人所想像的速度变更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存状态,改变着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 标签: 科技奥运 传播学 想像 先生 历史 创造
  • 简介:息肩不作无为叹,闾巷谁歌失落词?罗雀门前春意在,生花笔底岁时移。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日前与一位年青朋友谈及回归十年和一国两制的问题。他说他可体验一国两制,因为内地和香港在多方面有显着的分别,但他不感觉到他在香港的生活在回归前后有什么分别。至于回归前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他则无从比较,因为回归前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但他当然关心香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回归 一国两制 意识形态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