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男护士职业应激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男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收集系统以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济宁市4所综合医院的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应激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19%。结果514名男护士的工作应激量表总分为157.50(144.00,171.00)分,工作倦怠量表总分为(29.07±17.36)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耗竭可解释男护士职业应激总变异的23.8%(P<0.05)。结论男护士的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男护士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职业应激,从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男护士应对挫折与困难,降低职业应激水平。

  • 标签: 护士,男 职业应激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职业应激也被称之为“职业紧张”,指个体所在单位资源、岗位要求与自身需求不平衡情况下的一种心理反应。监狱警察工作紧张,压力颇大,长期处在精神紧张状态中,较一般职业更易出现应激情况。然而,在当前情况下,监狱警察得到的支持与关心远不及自己的需求,国内关于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与心理援助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要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监狱警察心理援助体系,则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本文从监狱警察职业应激视角出发,在阐述监狱警察职业应激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几点策略,希望通过加强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应对能力、实施情绪锻炼及创建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的方式,帮助监狱警察缓解职业应激

  • 标签: 监狱警察 职业应激 职业紧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职业应激源及其应激心理反应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的过程,并初步构建应激性高血压职业应激作用的模式。方法选择某铁路分局工龄≥3年的在职男性,包括全部乘警和2个列车组的全部列车员,共4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分析职业应激源、应激心理反应、焦虑、A型行为及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对EH作用的路径。结果①职业应激源是各种心理生理等应激反应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发生的诱因,通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下的特质焦虑,间接对EH产生影响。②A型行为对EH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98,紧张反应和职业任务次之,总效应分别为0.336、0.271,焦虑影响最小,总效应为0.160。③A型行为对紧张反应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对焦虑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效应;对EH的作用,一方面表现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紧张反应和焦虑的调节间接对EH产生影响;而紧张反应、特质焦虑对EH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职业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了慢性职业应激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的机制模型。

  • 标签: 职业应激 心理应激反应 A型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浙江省某纺织厂工人职业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某纺织厂505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和回收50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4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0%。使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和《工作内容问卷》(JCQ)调查工人职业应激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不同分组的构成比差异用χ2检验,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职业应激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RI分析结果显示,高、低职业应激人员分别占30.1%(149/495)、69.9%(346/495),不同的工种和工龄工人的职业应激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纸管工和纺丝工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分别为47.8%(11/23)和44.8%(30/67);工龄>5年工人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为46.4%(13/28)。JCQ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种、工作模式、每天工作时间和工龄的JCQ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对ERI定义的职业应激情况有明显影响(P<0.05),纺丝工发生职业应激的风险是卷绕工的2.151倍。结论纺织行业不同工种作业人员职业应激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不同工种采取不同的职业应激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纺织工业 职业应激 工作要求-自主问卷 付出-回报失衡 影响因素
  • 简介:应激是消防员所面临诸多职业危险中最严重而又最难以预防的风险之一。阐述了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和平时训练中热应激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热应激对消防员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危害,提出应从全面评估热应激危险、合理组织现场复健、科学实施热适应训练三个方面预防和控制热应激危害,确实保障消防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 标签: 消防员 热应激 现场复健 热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应激职业使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于2018年3~8月,采用便利随机抽样法,选取绍兴市、杭州市10所公办小学共435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35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回收率91.72%。职业应激用澳大利亚学者Mc Cormick编制的教师压力来源问卷(Teacher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Stress Questionnaire,TARSQ);职业使命感用Dobrow和Tosti-Kharas编制的职业使命感量表;职业倦怠用Kristensen等编制的哥本哈根职业倦怠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CBI)中与工作相关的职业倦怠分量表来评估,用SPSS 20.0和AMO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职业应激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倦怠间相关分析用Person相关分析;采用层次多元回归分析检验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职业应激总均分(3.59±0.85)分,职业使命感均分(3.15±0.69)分,职业倦怠均分(3.26±0.88)分;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呈明显正相关(r=0.42,P<0.01),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呈明显负相关(r=-0.30、-0.32,P<0.01);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关系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职业使命感能缓解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应通过赋予教育工作更多价值以提升教师职业使命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应激 职业 职业使命感 教师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等,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特征、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应激反应及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情况。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的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秩相关,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岗位、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吸烟与饮酒情况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班制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评分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正性情感、尊重、自尊感、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和自我效能评分均呈负相关(rs=-0.361、-0.311、-0.238、-0.261、-0.248、-0.212、-0.139、-0.188、-0.152、-0.226,P<0.01),与社会支持、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呈正相关(rs=0.312、0.279、0.547、0.493、0.429、0.599,P<0.01)。与睡眠质量评分高组比较,睡眠质量评分中、低组的付出、工作单调性、每日紧张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负性情感评分均较低,尊重、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自我效能、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状多发、每日紧张感高、高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高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3.417、2.659、2.913、1.543)。结论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睡眠 质量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和轮班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州铁路局铁路工务系统职工61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的职业应激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0.5%(248/613)、4.4%(27/613)、9.0%(55/613)。发生职业应激者250人(40.78%);不同工龄、学历职工间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工间S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班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焦虑检出率均高于白班组职工(P<0.05),有职业应激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无职业应激组职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铁路工务系统职工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夜班作业(OR=2.38,95%CI:1.04~5.46;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职业应激+白班组职工比较,夜班+职业应激组职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焦虑的风险较高(OR=3.14、95%CI:1.84~5.38;OR=4.29,95%CI:1.36~13.54;P<0.05)。结论夜班和职业应激是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且夜班和职业应激的交互作用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危害最大。

  • 标签: 职业性应激 心理健康 铁路职工 轮班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地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ATC)的职业应激特点情况,针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20年3至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以某地区457名ATC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职业信息,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对交通管制员职业应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7名ATC中存在工作需求-自主模式失衡型职业紧张、自感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紧张分别占81.84%(374/457)、84.46%(386/4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工龄、职称、岗位、家庭月收入水平、1月内发生过不安全事件、对培训的态度和月夜班次数对ATC的JCQ不同因子和ERI不同因子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工作需求-自主失衡型职业紧张,与中/高级职称的ATC比较,见习组和初级职称者职业紧张程度更高(P=0.000、0.000);与塔台岗位ATC比较,进近岗位和区域岗位者的职业紧张程度更低(P=0.000、0.000)。对于自感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紧张,与见习ATC比较,中/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者的职业紧张程度更高(P=0.000);与区域岗位ATC比较,塔台和进近岗位者职业紧张程度更高(P=0.001、0.000);与认为定期训练利大于弊ATC比较,认为定期训练弊大于利者的职业紧张程度更低(P=0.000);与1月内未发生过不安全事件发生ATC比较,发生者职业紧张程度更高(P=0.007)。结论ATC职业紧张比例较高,相关部门需调整政策,应关注ATC职业应激情况,保障民航运行平稳。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员 职业应激 工作内容问卷 付出回报失衡问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航班的飞行安全事关重大,其不单单能够决定乘客们的生命安全,亦是彰显航空公司品牌和形象的有力保障。就航空安全而言,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撐,而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应激与飞行安全之间的联系密切。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员 职业应激影响因素 职业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采气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野外采气作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资料。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比较不同社会支持评分组间的职业应激相关因素水平。结果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24.00(19.00,28.00),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班制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评分与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工作单调性等均呈正相关(P<0.05),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等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评分高组作业人员的付出、工作单调性、睡眠障碍和每日紧张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社会支持评分低组的回报、自我效能、正性情感和工作满意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缓解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职业应激,保护其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职业性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内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护士78名作为对象,所有护士均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估;采用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NSS)对护士职业应激进行评估;采用不确定性忍受量表(IUS)对护士不确定性忍受进行调查。根据职业倦怠水平分为职业倦怠组与非职业倦怠组,统计两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一般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专科医院内科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前两位的为工作成就感与情绪倦怠;职业应激得分排在前两位的为与患者有关和与人际关系有关;不确定性忍受力评分为(70.49±4.37)分;78例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倦怠21例,占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与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过去一年排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护士情绪倦怠、去人格化及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性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较多,且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性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肿瘤专科护士 职业倦怠 职业应激 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r=0.598)、付出(r=0.186)、每日紧张感(r=0.478)、负性情感(r=0.565)、社会支持(r=0.446)和工作单调性(r=0.484)呈正相关(P<0.01),与回报(r=-0.386)、工作稳定性(r=-0.294)、提升机会(r=-0.258)、正性情感(r=-0.310)、自我效能(r=-0.312)、控制策略(r=-0.268)、支持策略(r=-0.209)和工作满意感(r=-0.398)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3.423,95%CI:2.644~4.397;OR=2.847,95%CI:2.200~3.683;OR=1.646,95%CI:1.215~2.116;OR=1.496,95%CI:1.164~1.923;OR=1.578,95%CI:1.227~2.303;OR=1.903,95%CI:1.480~2.440;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OR=0.752,95%CI:0.591~0.958;OR=0.590,95%CI:0.465~0.749;OR=0.718,95%CI:0.516~0.999;P<0.05)。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抑郁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作为警察,应对来自职业的心理应激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但现实中警察的应对方法往往是个人的,单一的,临时的,非专业的.因此针对预备警官,从微观--个体、中观--校园、宏观--社会三大层面阐述了如何应对职业心理应激,经过这种合作途径才能真正优化我们警察的素质,提高警察服务社会的质量.

  • 标签: 公安专业学生 心理应激 应对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电子器件制造员工生活满意度现况,并分析职业应激对其的影响,为实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2016年6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电子器件制造企业员工2 251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员工的人口学资料、职业相关资料,并采用简明工作要求-自主模型(job demcond-control model,JDC)、付出-回报失衡模型(effort-reward imbanlance model,ERI)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well-being index,WHO-5)调查员工生活满意度,分析员工生活满意度现况以及JDC、ERI职业应激各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中生活满意度低者773名,检出率34.3%(773/2 251)。是否外来务工、用工合同类型、周工作时间(h)、工作制、是否接触危害因素、患慢性疾病和所有职业应激因子水平组间低生活满意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危害因素、工作付出高和工作内在投入高为电子器件制造员工低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OR=1.544、1.376、1.788,P<0.05)。非外来务工、工作回报高、自主程度高和社会支持高为电子器件制造员工低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OR=0.606、0.390、0.615、0.622,P<0.05)。结论企业对员工加强危害因素防护教育,重视接触危害因素、工作付出高的员工,提高工作回报、自主性和员工社会支持,提高员工生活满意度,建设健康企业。

  • 标签: 职业应激 电子器件制造业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正>所谓“应激”,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受突发事件的干扰引起情绪波动,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为了继续比赛、瞬时之内教练员和运动员采取果断措施,应付不利局面的能力。“应激”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一般可以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技术“应激”能力,如纠正技术错误。二是心理“应激”能力,如调整心理波动。

  • 标签: 运动员 应激 运动能力 心理波动 技术错误 教练员
  • 简介:刚养驴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驴驹刚买回来后常会有拉稀的症状。养过驴的人都知道,这是驴驹经过长途运输后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 标签: 养驴 拉稀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铁路站点职工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和职业应激调查,探索影响职业应激的相关因素,为缓解工作压力,制定铁路站点员工职业应激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重庆某铁路4个站点432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特征、工作特征,以《办公建筑空内环境质量问卷》调查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情况,以《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评估职业应激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职业应激检出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铁路站点职工职业应激影响因素。结果重庆铁路站点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为31.02%(134/432)。铁路站点离异职工、收入低于5 000元/月、工龄在10~20年、售票员和其他工种(行李员、值班站长和助理工程师)的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14.76、23.28、11.06,P=0.008、0.002、0.000、0.011)。与舒适状态者比较,对温度、空气质量、光照、噪音和空间布局的感受为不舒适者职业应激检出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不同岗位、不同站点以及对空气质量、噪声、空间布局的主观感受是否舒适是铁路站点员工职业应激的影响因素(P<0.05)。对空气质量、噪声及空间布局感受不舒适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OR=0.571、0.068、0.441,P=0.051、0.054、0.007);售票员、其他(行李员、值班站长、助理工程师)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OR=1.884、2.703,P=0.065、0.019);A站和B站员工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OR=4.681、1.811,P=0.002、0.067)。结论铁路站点内的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较高,职工的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是影响职业应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职业应激 工作环境舒适度 付出-回报失衡 铁路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