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严重影响胃肠道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种子-土壤"学说被认为是解释腹膜转移的主要理论。由于腹膜转移结节初发时体积小,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因此,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已由临床病理因素逐渐向细胞学、乃至分子层面纵深发展,而包括影像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整合评估,也进一步丰富了腹膜转移的精准诊断。腹膜转移可导致癌性腹水、肠梗阻及恶液质等相关并发症,是胃肠道治疗的难点。以系统化疗为基础、手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是胃肠道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富集潜在获益的腹膜转移患者,如何判定转化手术的时机,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特别是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仍需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和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切实延长胃肠道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持续努力的目标。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化疗 评估 预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胃类13例,直肠类16例,阑尾类7例,结肠类12例,回肠类1例.术前误诊71.4%,其中胃类、阑尾类和回肠类全部误诊,直肠类25.0%、结肠类83.3%误诊.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6.9%;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70.3%、62.3%和58.4%.结论胃肠道术前误诊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有无肌层侵犯或淋巴结转移.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诊断 手术 预后 临床分析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胃肠道患者22例,收集所有2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类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所有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道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胃肠道肿瘤的认识,在治疗诊断之前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体内出现的可疑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生理疼痛。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临床病理
  • 简介:肝转移是胃肠道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胃肠道初诊时约有10%~25%的患者已存在同时性肝转移,有20%~25%的患者此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未经治疗的胃肠道肝转移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40%左右[1].因此,应对胃肠道肝转移的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以提高胃肠道的总体治疗水平.

  • 标签: 治疗水平 胃肠道癌 肝转移瘤 患者 初诊 左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贲门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病人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接受的56例食管、贲门术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差异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之后对效果分析和对比。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2.8%,甲组是71.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情况,乙组的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短于甲组。结论:针对食管、贲门术患者采取早期肠道内营养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整体的可行性高,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值得借鉴和落实。

  • 标签: 早期肠道内营养 食管癌 贲门癌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肉瘤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免疫组化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地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道腹膜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解决该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胃肠道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基本掌握分子病理学机制,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每一例患者诊治的临床决策过程中,做到"防""治"并举,积极预防、主动治疗。与临床治疗决策密切相关的胃肠道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有4点:(1)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灶定植于腹膜,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损害;(2)定植的癌细胞进一步侵袭腹膜特定结构乳斑,启动加速侵袭性生长过程;(3)腹膜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重腹膜的结构性破坏;(4)癌细胞与乳斑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腹膜转移生长的容受性免疫微环境。这4条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构成腹膜转移发展的恶性循环。临床医生只要准确把握这4点,就有可能掌握临床诊治决策先机,将应对性被动治疗变为预防性主动治疗,改善胃肠道腹膜转移临床诊治现状。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病理机制 乳斑 间皮细胞 容受性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食管手术对胃功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包括胃排空功能、胃酸分泌、胃肠道蠕动以及肠道吸收功能和菌群。接着,介绍了药物治疗、膳食调整、运动康复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对胃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最后,提出了临床评估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用于评估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方法,旨在为食管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胃肠道功能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肠道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甄选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胃癌前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皆接受胃镜及NBI技术诊断,对比胃镜及NBI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胃黏膜表层形态、病灶轮廓、腺管图像质量以及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皆高于胃镜诊断,P<0.05。根据病理诊断,胃癌前病变病患40例,非胃癌前病变病患20例。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胃癌前病变36例,非胃癌前病变24例,胃镜诊断胃癌前病变32例,非胃癌前病变28例,胃镜联合NBI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皆高于胃镜诊断。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皆有临床价值,但是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诊断效果更优。

  • 标签: 胃癌 早期诊断 病理结果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突发左上腹部疼痛4h入院。患者4h前,工作时突发左上腹部疼痛,为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心慌胸闷、尿频尿急等表现,考虑泌尿系结石可能,给予解痉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急诊收入院治疗。既往史:否认既往类似发作病史,无经常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史,无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结核病病史。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广泛转移 胃肠道 上腹部疼痛 双侧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胃肠道根治手术与辅助性化疗的应用,提高了胃肠道的根治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期.方法:术前、术后辅助性化疗.结果:56例采用术前、术后辅助性化疗,全部存活至今.结论:术前、术后辅助性化疗是提高胃肠道根治手术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胃肠道癌 根治手术 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食管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按抛硬币法分为常规组(45例),研究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6.7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意义。结论:对食管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胃肠道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患者术前胃肠道综合症状,揭示胃肠道综合症状对于卵巢诊断的价值,基于文献分析提出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对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发表的有关卵巢患者术前胃肠道综合症状的相关对照研究实验,2名独立评价者对于纳入文献进行综合文献评价以及文献数据分析,获得有效数据,应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的文献当中获得有效研究对象46例,包括4名健康志愿者。通过meta分析认为,术前胃肠道症状与患者的卵巢上皮细胞癌变具有显著相关关系(OR>1,P<0.05),卵巢患者术前胃肠道综合评分低于健康志愿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患者术前存在胃肠道炎症增加、肠道通透性增高、肠粘膜组织的异常分布以及网状结构的不规则变化等等,通过FCP、FLF、FAAT、FZ等粪便标志物检测,对于卵巢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meta分析 胃肠道功能 粪便检查
  • 简介:摘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胃肠道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胃肠道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推行胃肠道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内镜下精查的策略,是改变我国胃肠道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高效途径。联合应用粪便检测、肛门指诊、胃肠内镜检查与治疗、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诊断技术,是实现胃肠道早发现、早治疗的有效手段。胃肠道防治理念必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主动预测和早期发现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 标签: 胃肠道癌 早期诊断 筛查 防治理念 健康扶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标本均行光镜检查,分析其中存在合并消化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在受检的55例GIST患者中,合并消化道的患者共计13例,占病例总数的23.6%,13例GIST合并消化道患者的间质瘤直径均为1.5~7.0cm之间,平均直径为3.3cm;并且其中有1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型,危险程度均表现为低或极低;在13例患者中,有10例是在胃部发现GIST,3例在食管发现GIST。结论GIST患者并发胃癌、食管等消化道的几率较高,为此,临床需高度重视GIST的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合并消化道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胃肠道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胃肠道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推行胃肠道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内镜下精查的策略,是改变我国胃肠道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高效途径。联合应用粪便检测、肛门指诊、胃肠内镜检查与治疗、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诊断技术,是实现胃肠道早发现、早治疗的有效手段。胃肠道防治理念必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主动预测和早期发现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 标签: 胃肠道癌 早期诊断 筛查 防治理念 健康扶贫
  • 简介:摘要胃癌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其诊断及治疗较成熟,但胃癌合并GIST同时在一个消化器官发生则十分少见,占恶性肿瘤的0.25%。其诊疗目前缺乏规范性,贲门黏膜内合并极低危GIS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影像学发现并行手术治疗的该病患者。

  • 标签: 贲门 黏膜内癌 胃肠道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