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深动脉及进入股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深动脉支全部走行于长收和大收之间,12块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前外侧联合带蒂背阔移植用于肩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背阔游离前外侧组合移植修复肩部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1.7岁(范围:29~56岁)。滑膜肉瘤2例,叶状细胞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患者病程6~24个月,此次术前已接受肿瘤切除术1~5次。患者术中全部采用带蒂背阔联合游离前外侧组合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重建三角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状态、并发症情况、上肢外观和功能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6例患者平均随访21.6个月(范围:12~36个月),术后所有均存活,未见严重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重建肩部轮廓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认股外侧的神经再支配功能均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为轻度受限,2例为中度受限,1例为重度受限。所有患者自诉肩部不适感较术前明显改善,均对外观及功能恢复结果满意。结论联合移植可较好完成肩部巨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修复,减少肿瘤复发,同时重建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股前外侧肌皮瓣 背阔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嵌合穿支的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应用游离内侧嵌合穿支移植修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内侧嵌合穿支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内侧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内侧嵌合穿支移植修复,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内侧和长收之间的动脉蒂间隔穿支4例(5.4%),长收深动脉蒂穿支6例(8.1%),深动脉蒂穿支16例(21.6%),和大收之间的深动脉蒂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深动脉蒂穿支29例(39.2%),半膜深动脉蒂穿支10例(13.5%)。74例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内侧嵌合穿支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薄肌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头颈部肿瘤 嵌合皮瓣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支在带蒂背阔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带蒂背阔移植即刻再造乳房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分离、切取带蒂背阔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胸背动脉受损,改用以胸背动脉前锯支为蒂制备背阔再造乳房。术后对成活情况、乳房外观和质地、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在4具(8侧) 标本中共发现11条前锯支,长度为(6.3±1.8) cm,直径为(2.4±0.4) mm,其中7条发自胸背动脉主干,3条发自胸背动脉垂直支,1条发自胸背动脉水平支。临床病例共纳入6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7岁;病程(10.7±5.4)个月(2~36个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乳房缺损面积为14 cm×6 cm~16 cm×7 cm,术中切取背阔岛面积为13 cm×6 cm~17 cm×6 cm。术后均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术后随访9~28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和质地满意,均未见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前锯支解剖恒定,与胸背血管相交通,可以为背阔供血;以胸背动脉前锯支为蒂可有效保证背阔的血运,可作为胸背动脉主干损伤情况下乳房再造的补救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 前锯肌支 带蒂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长22~30(24.5±0.8)cm,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移植。观察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腹直的带蒂腹直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腹直肌皮瓣 带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腹壁下动脉穿支、腹直前外侧、阴部内动脉穿支深动脉穿支等修复。根据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18个轴型/、7个V-Y推进,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个数、创面闭合情况、/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血运不良。17个/术后存活良好;5个/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好转,另外1个/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修复;7个/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外阴肿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腹直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行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带蒂腹直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移植对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6(44±7)岁。术前用可听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和CT血管造影确定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位置,设计联合组织。联合组织长(25.32±0.27)cm、宽(13.14±0.76)cm、厚(3.55±0.34)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根据供受区情况留置2根或多根负压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观察组织以及其供区术后情况、再造乳房情况、上肢淋巴水肿恢复情况以及其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90~420(396±55)min。术后胸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5.9 d,腹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4.3 d。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供区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直发生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组织均顺利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组织挛缩变形。7例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周径缩小2.0~4.0 cm。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其中6例患者患肢术后长期行绷带加压治疗和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对患肢外形较满意;2例患者的患肢神经痛表现得到缓解,另2例患者患肢神经痛未加重。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带蒂腹直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移植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合并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外科皮瓣 乳房重建 联合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穿支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头颈重建领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大收穿支移植修复的27例口腔肿瘤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31~56岁。包括舌癌15例,牙龈癌9例,口颊癌3例,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1.0 cm×8.0 cm。根据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大收穿支分为3类,包括:①间隙穿支,穿支血管自和大收之间发出或者穿过少许大收;②大收中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深浅两层之间走行;③大收深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和半膜之间走行。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大收穿支恒定存在,共发现62支大收穿支,具体解剖分类包括:①类12支,②类31支,③类19支。27例病例游离大收穿支具体切取形式包括①类3例、②类16例、③类8例。本组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18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吻合;9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面静脉吻合。随访12~40个月,患者对外观满意,吞咽、语言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期间3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转移修复;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清扫术。结论大收穿支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供区位置及具体形式灵活,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外科皮瓣 大收肌 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前区接力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前内侧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前内侧穿支都顺利切取成功,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供区采用前外侧接力穿支(10例)或前内侧接力穿支(3例)转移修复,接力前外侧穿支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前内侧穿支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全部成活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前外侧切取困难时,用游离前内侧修复口腔肿瘤缺损,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前区接力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联合大收穿支内侧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内侧穿支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联合大收穿支,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前缘前方的大收穿支,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血运后所有仅通过一支大收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联合大收穿支和8例大收穿支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穿支血管蒂长度(10.8±0.5) cm。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穿支血管就可保证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内侧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内侧穿支,无需额外制备血管蒂。

  • 标签: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皮瓣 大收肌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游离后内侧穿支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后内侧穿支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后内侧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1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接受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患者入院后计划行右侧胸壁瘢痕整复+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移植+右侧乳房再造+左侧乳房上提术。右侧胸壁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8 cm×10 cm,术中误伤DIEP血管蒂,转而设计左侧大腿内侧深动脉穿支(PAP)面积为20 cm×11 cm、厚4.5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6 cm,质量为360 g。转移修复右侧乳房缺损并填塞深部腔隙,PAP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术中见血运良好,同期完成左侧乳房上提术,大腿及腹部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术后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7个月,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重建乳房较对侧小。本病例提示PAP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可作为DIEP切取失败的有效替代。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支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口腔肿瘤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行肿瘤根治术后均应用游离动脉穿支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根据动脉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分为3类:(1)前内侧近端穿支,穿支血管自内侧、缝匠之间发出;(2)内侧穿支,穿支血管自长收前缘发出;(3)前内侧远端穿支,穿支血管自内侧内发出。具体切取形式包括:(1)单纯动脉穿支;(2)动脉穿支携带内侧;(3)动脉穿支携带长收。供区分层减张后拉拢缝合。术后对成活情况和外观、患者吞咽和语言功能,以及供区外观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2例口腔肿瘤患者,男28例,女4例,年龄37~54岁;舌癌17例,牙龈癌10例,口颊癌5例;病程为2~13个月。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5.5 cm×3.5 cm~12.0 cm×7.0 cm大小的继发软组织缺损。术中发现32例患者动脉穿支均恒定存在,其中12例采用前内侧近端穿支,长(11.3±0.5) cm、宽(5.1±0.6) cm、厚(3.4±0.3) cm;6例采用内侧穿支,长(10.8±0.4) cm、宽(5.0±0.5) cm、厚(3.6±0.4) cm; 14例采用前内侧远端穿支,长(11.5±0.3) cm、宽(4.6±0.4) cm、厚(3.1±0.2) cm。切取形式:16例为单纯动脉穿支,14例为动脉穿支携带内侧,2例为动脉穿支携带长收。术后32例全部存活,随访12~34个月,外观、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吞咽和语言功能恢复较好,大腿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功能无明显影响。有4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转移修复,其中1例恢复良好,3例死于肿瘤转移;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根据其发出位置可从前内侧近端、远端或内侧区切取不同形式的穿支,且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是口腔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动脉 肌瓣 游离皮瓣 口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修腹壁下动脉穿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12例外伤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1~48岁,6例为腕背部缺损、6例为足踝部缺损。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0 cm×4.5 cm~28.0 cm×11.0 cm,设计切取修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移植修复,切取面积为15.0 cm×5.0 cm~29.0 cm×12.0 cm,修之前厚度为4.0~6.5 cm,修之后厚度为0.6~0.9 cm。所有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成活情况,随访和供区外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成活。随访10~42个月,患者外形不臃肿,无须Ⅱ期修,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1~17 mm,平均14.5 mm。患者腹壁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见腹壁疝或溃疡发生。结论游离修腹壁下动脉穿支质地,适合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效果较佳。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四肢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联体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游离形式分类、制备策略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游离下腹部移植即刻或延期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根据穿支实际情况制备以下4种形式的下腹部进行乳房再造:(1)游离全段腹直;(2)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的游离腹直;(3)携带中间部分腹直的游离腹直;(4)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统计分析各类下腹部的术中情况(质量、血管蒂长度、制备时间等)、再造乳房外观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共纳入18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111例,Ⅱ期70例,患者年龄(38.5±4.8)岁(25~64岁)。共制备197侧游离下腹部。其中,制备游离全段腹直12侧(6.1%),质量为(355.8±16.4)g,血管蒂长度为(5.7±0.8)cm,制备时间为(37.4±2.5)min;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的腹直41侧(20.8%),质量为(357.4±20.5)g,血管蒂长度为(6.9±0.6)cm,制备时间为(45.9±4.9)min;携带中间部分腹直的腹直68侧(34.5%),质量为(362.6±24.7)g,血管蒂长度为(7.2±0.3)cm,制备时间为(49.4±6.3)min;游离DIEP76侧(38.6%),质量为(368.4±24.0)g,血管蒂长度为(9.8±0.4)cm,制备时间为(49.7±3.1)min。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急诊探查清除血肿,所有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6~24个月行脂肪注射局部修整。随访14~60个月,平均37.1个月,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全段腹直和游离DIEP的患者各有1例发生轻度腹壁疝,二次手术加强腹直前鞘后缓解。结论下腹部穿支血管的位置、大小、来源以及血管蒂的解剖情况变化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最安全的制备形式。DIEP并不是游离下腹部唯一的选择。

  • 标签: 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软组织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体质量指数为23~32(27±1.8)kg/m2;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左侧102例、右侧66例。其中,一期乳房再造89例,二期乳房再造79例。观察项目:(1)分析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应用的长度、管径、占比等情况;(2)术后随访观察成活及再造乳房恢复情况。结果(1)168例患者中,89例(53.0%)患者的供区同时携带腹壁浅静脉,(一期47例,二期42例),长度(4.20±0.27)cm、管径(1.30±0.25)mm,35例(20.8%)同时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一期16例,二期19例),长度(3.10±0.38)cm、管径(0.50±0.14)mm。实际移植2/4下腹部74例(44.0%),全部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移植(一期55例,二期19例);实际移植3/4下腹部54例(32.2%),一期22例,二期32例;实际移植4/4下腹部40例(23.8%),一期12例,二期28例;(2)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2个月,均成活顺利(成活率100%),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挛缩变形,患者对外形较满意,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是否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不影响下腹部移植的成活率。

  • 标签: 腹壁动脉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 (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行同期乳房再造术,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顺利成活,1例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发生溃疡;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感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见通血良好,将腹部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显示轻度灌大于流,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血运完全恢复正常,存活良好,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重建乳房外形自然,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进行自体乳房再造,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