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修的背阔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和(或)骨骼外露,无法采用植皮、局部等简单方法进行修复,受区有可用于吻合的血管。排除标准: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病变,全身情况不耐受长时间手术。根据患者意愿分组,采用背阔或肩胛进行修复,即传统组;采用背阔填充、覆盖创面,再用中厚或全厚片游离移植封闭表面的方法进行修复,即联合移植组。术后主要对足部功能、是否正常穿鞋、外形、二次手术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均存活,无感染和皮肤坏死。传统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27.6岁。缺损面积为5.5 cm×8.0 cm~19.5 cm×23.0 cm,平均10.1 cm×16.2 cm。术后定期随访6~24个月,平均9.7个月。足部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质地良好,其中18例患者认为外形较为臃肿,其中15例影响穿鞋,14例进行了去脂手术,2例瘢痕较明显。联合移植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9~49岁,平均30.7岁。缺损面积为4.0 cm×6.5 cm~20.5 cm×23.0 cm,平均11.7 cm×17.3 cm。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8.3个月。所有患足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足部外形良好,不臃肿,轮廓与足踝部曲线与健侧相近,无皮肤损伤和溃疡发生,全部患者穿鞋满意,无需二次手术,9例瘢痕较明显。结论与传统背部游离相比,在恢复足部功能的基础上,游离背阔联合表面植皮术可有效覆盖较大面积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术后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外观更为满意,但联合移植组术后瘢痕增生的风险加大。

  • 标签: 游离皮瓣 足创伤 显微外科 软组织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修复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以及供区继发创面的处理。方法2015年6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或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5~64岁,包括肿瘤生长及破溃导致头顶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8例、躯干及四肢增生性瘢痕患者7例、外伤导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原发创面清创或病变组织扩大切除后面积为14 cm×10 cm~18 cm×16 cm。术前评估20例患者创面较大,进行常规单叶背阔切取后供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遂切取面积为14 cm×5 cm~18 cm×8 cm双叶背阔进行创面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前评估10例患者进行常规单叶背阔切取后供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切取面积为11 cm×9 cm~13 cm×10 cm单叶背阔修复原发创面后供区张力较大,遗留面积为6 cm×4 cm~8 cm×6 cm继发创面无法直接缝合,采用面积为7 cm×4 cm~9 cm×6 cm供区局部修复,第2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中均将背阔中胸背动、静脉与原发受区创面的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观察术后背阔、局部成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移植背阔、局部均成活。随访6~12个月,背阔色泽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质地柔软、弹性好。20例采用双叶背阔修复的患者供区遗留线性瘢痕,其中2例患者瘢痕增生,患者均无功能障碍;10例采用单叶背阔及供区局部修复的患者供区外形良好,遗留线性瘢痕,形态不规则,无局部牵拉或功能障碍。结论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术前评估后采用双叶背阔或单叶背阔联合供区局部转移,在修复原发创面的同时供区可一次性闭合,术后供区瘢痕小,供受区形态、功能佳。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供区修复 背阔肌肌皮瓣 分叶皮瓣 局部皮瓣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的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背阔前外侧或胸脐修复缺损,通过同侧或对侧肢体动静脉血管为游离组织提供临时血供,即游离桥式供血。修复头面部和躯干缺损时桥接同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时桥接对侧胫后或胫前动静脉,供区拉拢缝合或移植中厚片覆盖。待移植的组织与受区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后(一般为术后5周),行血管断蒂。术后对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9岁,头面部4例,臀部1例,小腿6例,足背1例,缺损面积为18.0 cm×7.0 cm~23.5 cm×13.0 cm,切取面积20.0 cm×8.0 cm~25.0 cm×15.0 cm,其中应用背阔修复10例,胸脐修复1例,前外侧修复1例。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移植物成活;1例背部供区所植皮片部分坏死,湿敷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移植物成活良好,供区亦恢复较好。有2例面部移植皮较为臃肿,术后半年行去脂修后外观得以改善。随访1~1.5年,所有病例转移外形较为满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有一定差异,前臂及小腿血管供区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大腿片供区有色素沉着,部分伴浅表瘢痕。结论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损伤严重、无可供吻合血管的创面,应用游离桥式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桥式移植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在阴囊撕脱伤修复中的应用,为大面积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5例大面积阴囊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4岁,平均14.6岁,阴囊及邻近组织缺损面积11 cm×6 cm~25 cm×12 cm。5例患者均采用修的DIEP修复阴囊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术后观察成活情况及对损伤区域外观、功能重建情况,并对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术后血运良好,供受区未发生腹壁疝、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其中4例移植皮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臃肿,行去脂手术后外观改善。术后半年感觉部分恢复。结论修的DIEP可为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组织量,转移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对阴囊内容物起到一定的保护,可作为阴囊撕脱伤后皮肤软组织重建的选择之一。

  • 标签: 阴囊 穿支皮瓣 腹壁动脉 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浅筋膜切取的患者,按照颞浅筋膜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浅筋膜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浅筋膜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浅筋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浅筋膜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浅筋膜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微创性 可视拉钩 颞浅筋膜瓣 供区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刀削切联合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巨痣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水刀逐层削切巨痣,尽量保留皮下筋膜层及部分真皮层,创面以片移植术治疗。术后1~2年来院复诊,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植皮区术后瘢痕进行评分(每项分值为1~10分,分值越大表示状况越差),采用数字评分法(1~10分)对植皮区满意度进行评价(10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观察色素痣复发及种植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4~14岁。躯干3例,四肢4例。巨痣占体表面积的(7.4±3.1)%。7例巨痣患儿术后片均成活良好。术后1年随访,植皮区瘢痕POSAS评分显示,患者或家属对植皮区瘢痕疼痛、瘙痒、硬度、厚度评分为1~3分的分别有6、4、4、5例,色素沉着及不规则度中评分为4~10分的分别有5、5例。7例患者中植皮区均无功能受限;医生对植皮区瘢痕的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柔韧性评分均较低,评为1~3分的分别有6、3、4、4例,对平整度中评分为1~3分和4~6分的分别有2、4例。医患双方满意度:评分为7~10分的分别有4、5例。7例术后1年复查,其中6例植皮区未见色素痣复发,1例可见2处点状色素痣复发,直径均小于1 mm;7例均未见色素痣取区种植转移。结论水刀削切联合片移植治疗巨痣,手术操作简单,一次性切除,供区只需切取刃厚片,术后瘢痕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适用于躯干及四肢非关节部位的色素痣切除,尤其是质地良好、颜色较浅的色素痣。

  • 标签: 痣,色素 痣,巨大 修复外科手术 自体移植物 皮肤移植 瘢痕 病人满意度 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