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痛现在已成为骨科第三常见的骨骼肌肉症状,其病情的症状可能都相似,通常只有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关节镜检查才能鉴别。方法此文章基于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选择性搜索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撞击综合症是经过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通过X射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来确诊。结论针对撞击综合症,需要更多的诊断及排除方法从而加强其正确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例撞击综合征患者。Neer分度Ⅰ度3例,Ⅱ度7例,Ⅲ度2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0例行MRI检查。12例均行前成形术,均无需缝合袖。结果随访时间7~33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12例中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11/12)。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成形术是治疗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其创伤小,同时可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术后恢复快。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 标签: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囊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调衡法治疗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们对36例撞击综合征患者,通过松解颈、胸、、上臂部相应肌肉及筋膜,调整肌肉张力,抗阻强化相关肌肉,纠正肱骨头向下移位,减缓下间隙内压力和减轻肩部周围软组织张力,达到筋骨平衡,治疗撞击导致的疼痛。结果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结合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定:36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结论肩部调衡法是一种治疗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部调衡法 功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发生撞击综合征(SIS)与形态及下间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肱骨近端钛板治疗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38例,四部分24例。根据Nikolaus提出的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SIS组和Non-SIS组,在术后X线片上观察形态并测量下间隙[-大结节间距(AGI)、-钛板间距(API)],并分析其与发生SI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SIS组患者18例,Non-SIS组患者44例;SIS组中Ⅰ型3例,Ⅱ、Ⅲ型15例;Non-SIS组中Ⅰ型20例,Ⅱ、Ⅲ型24例。SIS组中Ⅱ、Ⅲ型患者比例(15/18)显著高于Non-SIS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组患者的AGI及API分别为(11.6±2.1)、(14.2±2.4)mm,明显小于Non-SIS组患者的(15.7±2.8)、(18.5±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形态异常(Ⅱ、Ⅲ型)、骨折复位欠佳(AGI变小)、钛板放置过高(API变小)等均为术后发生SIS的重要诱发因素。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肱骨近端骨折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术及袖修复治疗老年性全层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成形术及袖修复或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性全层袖损伤患者共14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和保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组完整随访70例,男26例,女44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61例,大撕裂9例。对照组完整随访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65~82岁,平均74.2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41例,大撕裂21例。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132例患者获得至少1年的完整随访,手术组70例,对照组62例。分组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Constan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成形加袖修补治疗袖全层撕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 MRI 影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内本院收治的撞击综合征患者 120 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 MRI 与 X 线进行检查,其中前者检查结果为实验组,后者检查方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之后, MRI 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 X 线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肩撞击综合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采用 MRI 诊断方式准确率极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决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 线 MRI 影像诊断
  • 作者: 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6-21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6期
  • 机构: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DR)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纳取60例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与MRI检查,观察患者的形态,并对患者在不同检查方案中的影像学表现展开分析。结果:DR结合MRI诊断准确率高于DR、MRI单独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论:DR与MRI在肩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能够起到互补作用,二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撞击综合征患者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核磁共振成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简介:背景:已经有多种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袖疾病,但尚缺乏它们用于诊断单纯滑囊炎、袖部分撕裂及全层撕裂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假设袖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影响常用临床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三种不同程度的袖损伤,即滑囊炎、袖部分撕裂和袖全层撕裂,通过八项物理检查方法(Neer撞击征、Hawkins-Kennedy撞击征、疼痛弧征、冈上肌肌力试验、Speed试验、交叉内收试验、坠臂试验和冈下肌肌力试验)来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以似然比和验后概率作为评价指标。并用前向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诊断不同程度撞击征的最佳组合检查。结果:八项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体准确性差异非常大。Hawkins-Kennedy撞击征、疼痛弧征和冈下肌肌力试验的组合对各种程度撞击征的验后概率最高(95%),疼痛弧征、坠臂征和冈下肌肌力试验组合对袖全层撕裂的验后概率最高(91%)。结论:撞击征的严重程度影响这些常用临床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估袖损伤患者的病情时,应考虑这些检查方法准确性的差异。

  • 标签: 临床检查方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肩袖全层撕裂 诊断价值 肩袖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撞击综合征的MSCT、MR表现,探讨MSCT及MR对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或关节镜证实的撞击综合征的肩关节MSCT、MR表现,观察和测量的形态、下间隙的宽度,观察袖情况及关节骨质改变。其中所有病例均行16排MSCT检查及1.5TMR检查。结果①形态扁平状3例,弧形12例,钩状15例,CT诊断30例,MR诊断25例;②下间隙狭窄CT诊断25例,MR诊断14例;③袖损伤CT诊断12例,MR诊断30例;④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CT诊断5例,MR诊断13例;⑤前上盂唇损伤CT未发现,MR诊断5例;⑥冈上肌、三角肌萎缩各3例,CT、MR诊断均做出诊断;⑦关节骨质改变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CT诊断16例,MR诊断5例;下骨赘CT诊断8例,MR诊断4例;⑧冈上肌腱钙化CT诊断5例,MR诊断2例。结论MSCT能清晰地显示的形态,测量肱距、沟距评估下间隙狭窄程度,在骨质增生和钙化显示方面具有优势;MR能精确地显示和评估袖损伤的情况、下滑囊改变和肩关节其他软组织损伤。MSCT联合MR检查能有效地评估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学特征和病理变化,为临床正确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肩峰下间隙 多层螺旋CT 肩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袖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肩部疾病,常伴随撞击征的发生。微创治疗是通过微小的切口或针孔来治疗袖损伤和撞击征,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短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当前微创治疗老年袖损伤合并肩撞击征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总结近年来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讨论微创治疗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医疗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老年肩袖损伤 肩峰撞击征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利用体外冲击波方法治疗早期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确诊的门诊36例早期撞击综合征患者,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期间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每周1次,共计4次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选取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体外冲击波治疗疗程,其中32例病人开始治疗后次日即出现疼痛症状缓解,随访发现治疗后第1周、第1、2、3月病人疼痛出现持续改善,改善率80%。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撞击综合征临床作用良好。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对诊断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为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肱骨头(A-H)值。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下间隙狭窄26例(A-H值<1cm),锁关节骨质增生25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下滑动间隙、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 标签: 冈上肌出口位 X线摄影术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治疗撞击综合征(SI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106例S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SWT组、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3组患者均积极配合家庭康复锻炼,rESW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组则辅以系统运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控制训练及肌腱拉伸训练等),常规理疗组则辅以痛点超激光及低周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MS、SF-36各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组CMS疼痛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范围、肌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3.9±2.1)分、(16.6±3.0)分、(34.1±5.1)分、(23.4±6.8)分及(87.9±6.8)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运动组SF-36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87.5±15.2)分、(83.2±11.2)分、(80.9±9.7)分、(82.9±8.6)分及(85.9±7.6)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结论rESWT对SIS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运动康复疗法及常规物理疗法比较,SIS患者经rESWT治疗1个月后其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能获得更显著改善。

  • 标签: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功能评分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