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X线与CT在肺部发球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肺部发球病灶68例X线及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X线、CT及联合诊断误诊率。结果患者X线、CT联合诊断误诊4例,临床误诊率为5.9%;单纯采用X线诊断误诊13例,误诊率为19.1%,单纯采用CT诊断误诊7例,误诊率为10.3%;X线、CT联合诊断肺部发球病灶临床误诊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X线及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X线及CT单用检查,联合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 标签: X线 CT 肺部单发球形病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62例肺部出现球形病灶患者采用X射线观察与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13年内,所出现肺部球形病灶患者采用X射线观察的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肺部球形病灶的病情复杂,诊断较为困难,x射线观察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医生做出明确诊断,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肺部 球形病灶 62例 X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DR)在肺部球形病灶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在开江县中医院就诊的肺部球形病灶患者76例展开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肺部球形病灶的误诊情况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肺部球形病灶中的内部结构(钙化、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边缘情况、卫星灶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均高于DR,误诊率、内部密度均匀的检出率低于D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DR在肺部球形病灶的诊断中相比,多层螺旋CT的误诊率比较低,对病灶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可作为首选,也可尝试采取多种检查的方式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DR 肺部球形病灶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联合血常规对病灶直径<2cm发局灶球形肺炎(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均行CT、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比较CT、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阳性检出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低于病灶直径≥2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91.30%高于单独检查52.1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小于2cmSLSP,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 标签: 单发局灶球形肺炎 病灶直径小于2 cm 血常规 CT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1号-2019年1月1号期间内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种随机选择152例,对其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患者临床上的不同CT表现,并且观察患者的病变特征在不同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这一疾病是否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并发症状况1。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152例尘肺病患者当中,矽肺患者占比最多,一共有112例;其次是煤工尘肺患者,有30例;剩下的10例患者所患的是其他类型的尘肺疾病。在对各类尘肺病的病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形状呈不规则或者圆形小阴影的病灶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最少的是PMF。而形状呈大阴影的病灶或者是PMF病灶出现的频率会随着后期感染尘肺病的患者的临床分期数量的增加而升高1。除此之外,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引发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在统计学上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1。其中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尘肺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清晰准确的观察,来帮助医师进行确诊,对后期治疗该疾病具有非凡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尘肺患者 矽肺 螺旋CT 煤工尘肺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手段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肺部出现孤立性球形病变共4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普放检查及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直径>5cm肺癌患者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变,>5cm肺癌率达71.4%,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肺癌15例,结核病13例,良性肿瘤6例,炎症病变4例,其它2例,与病理及手术诊断结果一致。肺癌15例,上叶病灶9例,前段4例;结核病叶尖后段12例,下叶背段1例;良性肿瘤叶尖后段5例,后段1例;其它类型2例,分布于下叶胸膜下、上叶肺外带各1例。CT图像示肺部孤立形球形病变边缘较清楚,以球形团块状为主要表现,或呈波浪状,部分病例可有毛刺。结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需密切结合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加以诊断,特别是应用CT,利于早期诊断病灶的良恶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部 孤立性球形病变 CT 普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进行CT检查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到2018年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80例,按照回顾性资料分析比较普通放射检查和CT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待患者手术病理确诊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对照组漏诊3例,观察组漏诊1例,观察组漏诊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漏诊率7.5%(P<0.05),对照组误诊3例,观察组1例,观察组误诊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误诊率7.5%(P<0.05)。结论普通放射检查和CT检查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CT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确诊的肺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接受CT检查和全身放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状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放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且CT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普放检查结果。结论:在肺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诊断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采用CT与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纳入对象为:上述时间内,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77例。为其先后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肺癌及肺结核的鉴别更为准确,总检出率更高(94.81%>83.12%),而在其他类型病变的检查中,两种方式则未见显著差异;同时,CT检查的灵敏度更高,但就特异度而言,两种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更加显著,特别是针对肺癌及肺结核的诊断更为准确,有助于医师尽早展开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CT检查 X线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疾病 CT 活体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 CT检查与普放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中选取 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CT检查和普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 92.9%,肺结核检出率为 87.5%,炎性病灶检出率为 92.3%,恶性肿瘤和其他类型检出率为 100.0%, CT检查共确诊 4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 94.0%,与普放检查各类型检出情况及总检出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CT检查应用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普放检查 诊断价值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与普通放射检查的检测结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5-2022.05本院收治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共计100例。参照检测方式不同分设组别。参比组(n=50,普通放射检查),分析组(n=50,CT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分析组(CT检查方式)诊断后,检出率、确诊率均高于参比组(普通放射检查方式),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参比组,假设校验有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检测方式相较于普通放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提升更明显。

  • 标签: 肺部 孤立球形病变 CT 普通放射检查 诊断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行CT检查与普放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3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不同诊断方式对照组(普放检查)、研究组(CT检查),评定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症误诊者1例,占比1.7%,低于13.3%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患者诊断过程实施CT检查手段作用突出,可提高病症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值得借鉴。

  • 标签: CT 检查 普放检查 肺部 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一共(102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日,将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CT检查,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普放检查。结果观察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检出率88.24%与对照组76.47%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特异性84.31%和敏感度82.35%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对比,CT检查具有较大优势,其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