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类少见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发生转移患者约占10%。GTN转移一旦发生病情往往比较危重,是疾病恶化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MA/CO方案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基础上结合鞘内MTX注射、手术治疗、全放疗等综合治疗,可使约7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获得总体较好的预后。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脑转移
  • 简介:摘要妇科肿瘤转移发生率低,但预后不佳。随着对转移瘤研究的深入,手术及放疗技术的提高,新药物治疗方式的出现,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包含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本文对目前妇科肿瘤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转移 妇科肿瘤/治疗 预后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转移患者的护理中探讨采用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内所有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即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肿瘤转移患者28例,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主题中护理方法的使用及效果,本次试验以对比类型的研究为主。因此,为了分组的公平,排序后单数分到参照组并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双数分到研究组并使用优质护理方法。不同的护理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本研究对相关结果进行详细的统计,同时对其加强分析,统计患者对护理是否满意。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对护理满意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3例,(92.86%);参照组中对护理满意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1例,(78.57%);后者数据与前者的数据相比处于劣势(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肿瘤转移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不仅可扩展应用范围,还能够加大力度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肿瘤脑转移 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放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转移肿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对照组予以全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放疗与替莫唑胺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较轻微,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脑转移性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转移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转移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全放疗以及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而言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转移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显著高于单纯实施全放疗患者,不良反应不会增加。

  • 标签: 全脑放疗 联合替莫唑胺治疗 脑转移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对肺癌转移瘤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伽玛刀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肺癌转移瘤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4例(23.33%)患者为完全缓解;有31例(51.67%)患者为部分缓解;有14例(23.33%)患者为病情稳定;有1例(1.67%)患者为疾病发生进展。共有2例(3.3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肺癌转移患者展开治疗时,应用伽玛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展开应用。

  • 标签: 伽玛刀 肺癌脑转移瘤 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3年治疗的转移肿瘤患者32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全放疗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放疗治疗方法),每组患者16例,根据国际癌症机构统一毒副作用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标准进行疗效改评价。结果恶性肿瘤转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和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进展例数和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恶性呕吐、疲乏、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的发生例数和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放疗对于恶性肿瘤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替莫唑胺 全脑放射治疗 肿瘤脑转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转移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近两年时段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转移肿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全放疗,而观察组则增加予以替莫唑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转移肿瘤患者过程中应用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脑转移肿瘤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进展期恶性肿瘤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转移瘤发生的病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转移瘤中转移成分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转移瘤休眠与潜伏机制等多个方面,针对转移瘤发生特点及相关因子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8月10日,于成都市某市级医院产前检查、分娩的1例临床诊断为足月妊娠后GTN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足月妊娠后""转移""化疗""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postpartum""brain metastasis""chemotherapy"为关键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与Ovid 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足月妊娠后GTN转移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总结足月妊娠后GTN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者为女性,27岁,首次妊娠时为葡萄胎妊娠(MP),清宫术后复查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术后血清β-hCG复查1次正常后,未再接受血清β-hCG随访。1年后再次妊娠,2018年8月11日自然分娩1例足月活产女婴,产时无异常,产后第10天出现咳嗽、头痛等。产后第15天,因头痛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多发颅内占位,最大者位于右侧小脑半球,约为4.1 cm×3.9 cm×3.1 cm,患者被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产后第16天,因颅内高压,患者于上级医院进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复查血清β-hCG水平为400 588 mIU/mL,考虑GTN转移,建议患者采取依托泊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EMA-CO)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产后第20天,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于家中死亡。②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结果显示,近5年内足月妊娠后GTN转移病例报告仅为1篇,纳入研究为1例足月妊娠后产妇,因分娩后不规则阴道流血45 d,咳嗽伴咯血7 d,经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足月妊娠后GTN转移。对该患者采取5-氟尿嘧啶联合放线菌素D化疗,并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全放疗后,其血清及脑脊液β-hCG水平显著降低。对其出院后随访17个月的结果提示,GTN未复发。结论足月妊娠后GTN转移恶性程度高,GTN症状容易被产后症状掩盖,临床诊断困难。对此类患者采取规范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葡萄胎 绒毛膜癌 足月妊娠 脑转移 预后 产妇
  • 简介:摘要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进展期恶性肿瘤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转移瘤发生的病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转移瘤中转移成分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转移瘤休眠与潜伏机制等多个方面,针对转移瘤发生特点及相关因子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研究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伽玛刀治疗50例转移瘤患者(174个病灶).通过Kaplan--Meier法时序检验(logranktest)对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3~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0.35个月.对伽玛刀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是:患者年龄;原发病灶切除;全放疗;原发病灶切除+化疗.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移瘤治疗方法.

  • 标签: 伽玛刀 放射外科 脑转移瘤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放疗对转移肿瘤的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转移肿瘤患者70例(2013.1.20-2015.1.20),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35例。其中对常规组采取单纯全放疗,对实验组采取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与74.29%,P<0.05;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长,P<0.05。结论对转性肿瘤患者采取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显著,便于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脑转移性肿瘤
  • 简介: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l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KiSS-l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转移标本KiSS-l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移灶KiSS-l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l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l基因在乳腺痛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定量RT-PCR
  • 简介:肺癌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肺癌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其次为定位功能失常、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升高,另有5%~10%的患者有急性脑卒中表现。全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为肺癌转移者的常规放疗方式。做好全放疗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关键作用。现总结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8例肺癌转移WBRT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首发症状的转移瘤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深入检查,确立疾病原发病灶得到及早治疗。方法结合36例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过程进一步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瘤在临床诊断中易与脑血管疾病、原发脑肿瘤相混淆,确定转移瘤后应完善检查,寻找原发病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避免疾病的误诊误治发生。

  • 标签: 脑转移 原发病灶 误诊误治
  • 简介:目的介绍大脑实质转移性胃肝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006年4月20日收治的1例大脑实质转移性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既往史以及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左侧颞顶部阵发性胀痛伴双眼视物不清,短暂性失语1月余;MRI检查显示左侧颞后叶肿物,拟诊为转移性脑肿瘤。3年前因胃贲门部、胃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手术后8个月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内多发性转移癌,施行肝动脉血管栓塞术。对左侧颞叶转移灶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存档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呈实性结节状生长、多角形上皮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圆,核仁明显,结节间有血窦样裂隙似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胎蛋白阳性,肝细胞石蜡1单克隆抗体阴性,证实二者均为胃肝样腺癌。结论首次报告胃肝样腺癌大脑实质转移病例。提示,对于转移癌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需应用成组抗体.避免与肝细胞癌转移相混淆;尤其有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侵袭或转移至其他脏器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监测转移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胃肿瘤 肝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