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近视儿童的发生原因与现阶段教育方式及电子类产品对儿童眼部健康造成的危害进行剖析,并对近视儿童的预防与解决方案进行简单的阐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我院HIS收集2013年地佐辛注射液使用情况,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所有使用患者核实以排除不良反应漏报情况;对年龄、性别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结果:2013年我院地佐辛注射液使用患者3257例,发生不良反应者56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影响因素为:性别、肝病、科室.结论:地佐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性别、肝病和科室有关.

  • 标签: 地佐辛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接受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VF/ICSI)治疗的患者控制性促排卵(COS)后发生卵巢低反应(PO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POR发生的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17 1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PO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为预测模型入组变量;筛选其中入组变量记录完整的13 266个周期,按照3∶1分为建模组(9 896个)和验证组(3 370个);建立预测模型,并依据预测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建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在17 164个周期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孕症类型、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基础卵泡生成素、基础雌二醇、窦卵泡数、既往POR次数、卵巢手术史、促排卵方案、平均促性腺激素量是影响PO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使用建模组的数据,根据上述因素建立POR发生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用验证组的数据进行验证,建模组的AUC是0.893(95%CI为0.885~0.900),验证组的AUC是0.890(95%CI为0.878~0.903)。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IVF/ICSI治疗患者COS后发生POR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建立的预测POR发生的列线图能够有效、简便、清晰和直观地预测POR的发生

  • 标签: 不育,女(雌)性 体外受精 卵巢储备功能 排卵诱导 列线图 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卵巢低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发生关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给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34例,通过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肌瘤多发生在中年女性身上,多数为36~55岁的女性,超重、妇科炎症和多次流产等因素都明显增加了子宫肌瘤发生的几率,卵巢囊肿和附件炎可能是引发子宫肌瘤的单独危险因素。结论子宫肌瘤的患病人群多集中在特定的年龄段,多次流产、卵巢囊肿和附件炎的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 标签: 子宫肌瘤 发生风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压疮发生因素及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室强迫侧卧位患者,分析强迫侧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因素,观察预防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压疮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一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52例连续性的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部分变性条件下检测所有基因型,用Shesis软件对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MMP-2—1306C/T基因CC、CT、TF分布的频率分别为80.2%(202/252)、19.0%(48/252)、0.8%(2/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2%(71/254)、3.9%(10/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3);携带C等位基因(CC+CT)的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1.845倍(OR=1.845,95%CI:1.231—2.767)。病例组TIMP-2—303G/A基因GG、AG、AA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7.1%(144/252)、38.9%(98/252)、4.0%(10/252),对照组分别为52.0%(132/254)、35.0%(89/254)、13.0%(33/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1);携带G等位基因(GG+GA)的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1.232倍(OR=1.232,95%CI:0.868~1.750)。病例组TIMP-2—418G/C基因GG、GC、CC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6.7%(143/252)、34.1%(86/252)、9.1%(23/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3%(72/254)、3.5%(9/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7,P=0.037);携带G等位基因(GG+GC)的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0.666倍(OR=0.666,95%CI:0.463~0.959)。TIMP-2—303G/A在未突破浆膜层组GG、AG、AA基因型分布与突破浆膜层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胃癌 MMP-2 TIMP-2 基因多态性 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9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分娩后2h、24h内,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8.89%、24.44%,护理满意率为77.78%、93.33%,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为自然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且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自然分娩 预见性护理 产后出血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进展性腺瘤(AA)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结直肠AA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整个队列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7∶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AA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有1 9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 356例患者纳入训练集(男840例、女516例),580例患者纳入验证集(男379例、女201例),年龄分别为(57.4±9.8)和(57.6±9.7)岁;其中无AA患者1 502例(77.6%)、有AA患者434例[22.4%,其中1~9 mm 73例(16.8%)、>9~<20 mm 271例(62.5%)、≥20 mm 90例(20.7%)]。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8,95%可置信区间(CI):1.003~1.033]、脂肪肝(OR=1.870,95%CI:1.274~2.744)、低密度脂蛋白(LDL)(OR=1.378,95%CI:1.159~1.637)、粪便隐血试验(FOBT)(OR=2.597,95%CI:1.857~3.631)、息肉部位[近端(OR=2.869,95%CI:1.727~4.764)、远端(OR=2.791,95%CI:1.721~4.527)]与结直肠AA发生有关。该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664(95%CI:0.630~0.698)、0.640(95%CI:0.587~0.693),Calibration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风险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H-L)检验P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30、0.150,DCA表明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年龄、脂肪肝、LDL、FOBT、息肉部位这5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AA的风险,从而实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精准分层筛查策略。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进展性腺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41例产妇,根据产后3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是否≥10分分为PPD组(109例)和非PPD组(2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列线图法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等评估模型,最后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PD的发生率为3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初产妇、夫妻平均月收入<5 000元、产前抑郁、产前焦虑、社会支持水平低、婚姻满意度低是剖宫产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CI分别为3.514(1.681~7.346)、2.105(1.119~3.958)、2.145(1.176~3.914)、13.491(5.345~34.052)、2.841(1.429~5.647)、5.231(1.371~19.956)、9.446(4.208~21.205),P值均<0.05。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剖宫产产妇PP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73(95%CI 0.830~0.91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82.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检验χ2值为3.571,P值为0.735;DCA显示当潜在风险阈值取25.1%时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剖宫产产妇PP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对PPD进行早期筛查。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抑郁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点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 age,SGA)的关系,并分析糖脂代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6 821例孕中期孕妇,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特征、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指标。通过孕妇自评获得其近1个月就寝时点、晨起时点、睡眠时长等睡眠信息,并于孕晚期再次调查,分娩时收集母婴妊娠结局,最终获得5 488对母婴健康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索睡眠时点与SGA风险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模型探索糖脂代谢在睡眠时点与SGA关联中的作用。结果SGA发生率为8.4%(459/5 4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21∶00前就寝相比,23∶00后就寝孕妇的SGA发生显著增加(OR=1.54,95%CI:1.01~2.34);与8∶00前晨起相比,8∶00后晨起孕妇的SGA发生显著增加(OR=1.31,95%CI:1.05~1.62)。睡眠时长与SGA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结果显示,睡眠中点从凌晨02∶45开始,SGA风险逐渐增加(P<0.05)。进一步的中介模型结果显示,孕中期睡眠中点迟(即晚睡晚起的睡眠模式)对SGA的负性影响可能部分通过糖脂代谢通路实现(均P<0.05)。结论孕中期可能是影响SGA的关键期,睡眠中点迟可能是SGA风险增加的潜在危险因素,且可能通过改变糖脂代谢水平,进而影响SGA的发生

  • 标签: 睡眠 妊娠 糖脂代谢 小于胎龄儿
  • 简介:【摘要】妇科内分泌紊乱造成的问题就是医学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以月经失衡为临床症状。月经正常的是否取决于成体女性激素高低,性激素的井然有序起伏产生的规律月经。因而,分辨妇科病人内分泌失调是不是混乱的有效方法是月经有没有问题,隐性的关键是成体生长激素有没有问题[1]。成体孕激素的作用取决于功效阶段、水准、延续时间、靶器官的反应性等。功效太早或者太晚会节目造成青春发育期比较常见的成熟和青春年少生长迟缓。性激素水准出现异常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性子宫异常出血、闭经、绝经后有关或疾病。时间的长短异常,很容易引发子宫内膜异位、高雄激素尿症、不孕症、绝经后有关或疾病。靶器官或蛋白激酶出现异常可导致雄激素敏感度低综合症、高雄激素表述等。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发生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四项检验诊断慢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慢性病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5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外周静脉血,对所有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对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四项检验分析,发现慢性病患者在TG、TC、HDL-C和LDL-C等指标上均呈现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血脂异常可能与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并且血脂异常可能作为慢性病的潜在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病 血脂,血糖检验 临床诊断 病情分析
  •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EGC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切除的172例EGC患者,年龄62(52,68)岁,通过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结果显示,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9.19%(33/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60岁(OR=5.556,95%CI:1.757~17.569,P=0.004)、浸润深度(OR=4.218,95%CI:1.418~12.548,P=0.010)和脉管癌栓(OR=13.878,95%CI:4.081~47.196,P<0.001)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是0.883 5(95%CI:0.818 8~0.948 2)。校正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第3组,其次是第4组淋巴结。因此,年龄≥60岁、发生黏膜下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肛管癌虽然发病率低,但预后差,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视。本文对炎症性肠病肛管癌的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等进行文献复习,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肛管癌 瘘管相关肛门直肠癌 肛瘘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2019版指南中关于风险管理证据,加入了“阈值”的概念,主要依据既往筛查和此次筛查结果,评估当前和5年内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的发生,并据此选择管理方案,包括5年随访、3年随访、1年随访、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或直接治疗、直接治疗。病理确诊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 Ⅱ和Ⅲ)]的管理和随访,根据阴道镜检查前的细胞学风险以及此次筛查风险决定。既往HPV阴性、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未提示CIN 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的妇女,CIN Ⅲ+的发生降低;既往HPV阳性、有CIN Ⅱ+或CIN Ⅲ+治疗史的妇女,CIN Ⅲ+的发生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与子痫前期(PE)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9 048例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以882例PE孕妇为病例组,8 166例非PE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增补叶酸与PE发生的关系及孕前BMI对增补叶酸与PE关系的影响。结果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未增补叶酸者相比,增补叶酸者发生PE的风险降低(OR=0.79,95%CI:0.64~0.96)。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可降低PE的发生(OR=0.63,95%CI:0.49~0.81);单纯增补叶酸片及增补叶酸片和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是PE的保护因素(OR=0.81,95%CI:0.66~0.99;OR=0.64,95%CI:0.49~0.85),单纯增补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PE未显示关联;增补叶酸剂量<400、400及>400 μg/d与PE发生降低有关(OR=0.62,95%CI:0.42~0.91;OR=0.81,95%CI:0.66~0.99;OR=0.68,95%CI:0.49~0.94)。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增补叶酸是PE的保护因素(OR=0.75,95%CI:0.59~0.96);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增补叶酸与PE有关。结论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与PE发生降低有关,且孕前BMI可能影响增补叶酸与PE的关系,应对不同孕前BMI人群分别提出适宜的增补叶酸建议。

  • 标签: 叶酸 子痫前期 体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4月 -2015年 2月收治并由头部 MRI所确诊的脑卒中患者 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 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高血压发生率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9.8±8.4) u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 13.4±3.4) umol/L,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脑梗死发生的几率高,可能是引起卒中情况的危险原因。

  • 标签: 高同型 半胱氨酸型 高血压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