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吴皓 贾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 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25
  • 简介:摘要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BI)是一种中枢听觉重建技术,通过直接在脑干蜗核处安置电极阵列,刺激听觉神经组织产生听觉,因此可以不受耳蜗或蜗神经病变的限制。多通道ABI诞生至今近30年,其适应证已从最初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患者扩大到重度内耳和(或)蜗神经畸形的先天性耳聋患者等,手术年龄也从成人降到幼儿。本文就ABI的原理、适应证、手术、并发症以及植入后听力改善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听觉丧失 听觉脑干植入 听觉重建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CT、MRI、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的阳性率为56.67%,CT检测的阳性率为46.67%,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的 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 CT、 MRI、 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 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 83.33%, MRI检测的阳性率为 56.67%, CT检测的阳性率为 46.67%, 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 PL), 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干梗死的发生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的炎症、栓塞等,让患者的循环受阻。该疾病的残疾率非常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 此次我院就脑干梗死检测方法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选取了30例脑梗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研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对 3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了头颅 MRI、 DWI、 CT等检查,均确诊。全部患者没有耳疾。共有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3例,最小 42岁,最大 76岁,平均( 55.1±6.6)岁。我们在同期选取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均 15例,最小 37岁,最大 74岁,平均( 53.6±6.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 2 检查方法     1. 2. 1 BAEP检查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尼高力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BAEP检查, A1、 A2作参考点, Cz作记录点, Fz接地, 电极与皮肤间阻抗 <5 kQ, 先测主观听阈, >60 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予以主观听阈加 60 dB刺激, 平均叠加 1024次。滤波后标出 BAEP各波, 测量各波潜伏期( peak latency, PL)、峰间潜伏期( inter-peak latency, IPL)。将所得结果打印、存储。     1. 2.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平扫及头颅 MRI检查。     1. 3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标准即为异常:①Ⅰ、Ⅲ、Ⅴ波 PL及(或)Ⅰ~Ⅲ、Ⅲ~Ⅳ及Ⅰ~Ⅴ波各 IPL值比正常值大 x-±2s;②Ⅲ~Ⅴ /Ⅰ~Ⅲ >1;③Ⅴ /Ⅰ;④两侧 IPL、 PL>0.4 ms;⑤Ⅰ、Ⅲ、Ⅴ波的分化较差、未分化及重复性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BAEP)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4年5月我院675例BAEP检查患儿的临床及BAEP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241例(35.7%),异常434例(64.3%)。其中双耳异常366例(84.3%),<3岁异常率66.7%。BAEP异常较高的疾患为听力障碍、缺氧缺血性脑病、语言发育障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缺氧、感染、围产期疾患是造成早期听力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BAEP是一项早期筛查新生儿、婴幼儿听力障碍及判断脑干听中枢性功能异常的优良技术。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儿科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40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定位于脑干髓内并经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的脑干梗死患者(脑桥梗死31例、中脑梗死4例和延髓梗死5例),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的平均潜伏期;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平均潜伏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脑桥梗死患者R.波恢复正常,临床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脑梗死及脑桥梗死患者各有2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瞬目反射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功能的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但在发病15d内大部分病例的电生理活动不能恢复正常。

  • 标签: 脑梗塞 脑干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眨眼
  • 简介:摘要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如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巨细胞病毒感染、脑瘫等均可导致脑干听觉系统神经纤维变性坏死,髓鞘破坏,造成听力损害。传统听觉测试因患儿年龄小或疾病状态影响难以实施,尤其是确定小婴儿病变部位及损害程度较困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一种敏感且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评估脑干听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儿科临床BAEP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 听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中对儿童护理的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来自我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临床门诊收治,其中儿童共100名,采用红蓝球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儿童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儿童组间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干听觉 电位检测 儿童 听力
  • 简介:目的:观察各种原因所致聋哑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发位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方法:采用上海海研所的NDI-200型神经电诊断仪检测78例聋哑儿童.结果:异常率100%.主要表现(1)双耳均未引出各电位波36例,占46.0%;(2)单耳或双耳Ⅰ、Ⅲ、V波潜伏期延长24例,占37.6%.结论:聋哑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异常率高,并有其特异性.

  • 标签: 聋哑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电诊断仪 诊断
  • 简介:目的: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诱发电位仪对98例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中,I-III、III-V、I-V波间期(LPL)延长最为敏感,异常率为65.2%,其中又以III-V波间期延长为著,其次为III-V/I-III〉1及波形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和53.0%,同时本检查还显示一侧耳异常较双侧耳更为常见,结论:脑干听诱发电位的测定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局部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摘要脑电图是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以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给受试者一个适当的短音听觉刺激,可以在刺激之后的10毫秒之内诱发出经听神经、脑干、到皮层听觉中枢的一系列神经反应电位。二者均是对大脑和脑干功能状态的体现。通过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及早发现患儿脑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损伤患儿
  • 简介:对127例轻型头部外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BAEP异常70例(55%),主要表现为:Ⅰ—Ⅲ,Ⅰ—Ⅴ峰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Ⅰ—Ⅲ>1。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63例行颅脑CT检查,异常10例(16%)。随访9例,BAEP恢复正常3例,无变化6例,BAEP的恢复一般需10周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轻型头部外伤患者,存在有脑功能的损伤,BAEP是评价脑功能损伤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轻型头部外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正常成人检测是稳定可靠的。且不受意识状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于BAEP有相对固定的起源,潜伏期恒定,在同一受试者身上有反复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对200例脑梗塞病人均首先经CT证实为一侧基底节或是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人进行BAEP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梗塞 波峰间期 嘉兴市 腔隙性 测试方法
  • 简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是研究听觉神经通路的一条新途径,反映的是听神经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生理机能,正常的BAEP的产生有赖于听神经及脑干通路的完整和功能正常。目前认为BAEP中Ⅰ~Ⅴ波发生源与椎基底动脉(后循环)系统供血区域相吻合^[1],对研究后循环缺血有独特的价值。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循环缺血 听觉传导通路 神经通路 BAEP 椎基底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征及Ⅴ波反应阈值的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5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BAEP及Ⅴ波反应阈值检测,分析BAEP主要波形成分Ⅰ、Ⅲ、Ⅴ波的峰值潜伏期、波幅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以Ⅴ波反应阈值作为听阈。结果观察组中BAEP异常者54例,异常率为96.4%;对照组中BAEP异常者4例,异常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部分或全部消失,各波潜伏期延长,Ⅲ~Ⅴ或Ⅰ~Ⅲ波峰间期延长,Ⅴ波反应阈增高等。观察组存在听力损伤34例(60.7%,34/56),对照组存在听力损伤3例(8.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P<0.01)。观察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8例早产儿均发生听力损伤,出生体质量1 001~1 500 g的28例早产儿中听力损伤18例,出生体质量1 501~2 500 g的20例早产儿中听力损伤8例。结论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听力评估,体质量是影响早产儿BAEP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质量愈小,听阈越易受损。

  • 标签: 脑损伤 早产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Ⅴ波反应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的脑干听觉功能(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干测听记录评估)与1年后语言发育的关系。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图尔库大学医院出生的155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克和/或出生≤32周),记录新生儿期的脑干听觉功能。使用麦克阿瑟交际发展量表的芬兰语版本评估平均校正年龄1岁时的语言发育情况。结果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记录中的右耳听觉处理较慢(峰间间隔较长,IPI I-V)与1岁时接受词汇量较少有关(P=0.043)。IPI I-V较长的婴儿更易出现接受性词汇总量减少(少于17个)(P=0.033)。右耳刺激对侧反应缺失会增加词汇量减小的风险(P=0.049)。结论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听力受损可能导致1年后接受性语言障碍。听觉通路功能评估有利于鉴别哪些早产儿存在语言发育障碍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为探讨铅污染对儿童听力的影响,对50名血铅〉120μg/L和50名血铅〈100μg/L的儿童进行脑干听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高血铅组,低血铅组的儿童BAEP和听阈异常有显著性差异,铅污染对儿童听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血铅 听力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本文对5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53g/L,非蛋白氮平均为25.44mmol/L,肌酐平均为510μmol/L。患者组BAEP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各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和<0.01),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清或消失。本病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脑干损害者尤为明显。应用BAEP对CRF患者并发尿毒症脑病的可进行早期诊断,脑干的电生理变化因体内毒性物质的有害影响而产生异常。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的脑干功能,为VM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的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1~77岁;同期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5~75岁。分别进行BAEP检查,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BAEP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部分VM患者出现BAEP结果异常,异常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8,P<0.05);研究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83±0.24)ms、(4.18±0.25)ms、(6.02±0.35)ms,均长于对照组的(1.72±0.20)ms、(3.90±0.27)ms、(5.73±0.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波间期分别为(2.21±0.22)ms、(1.94±0.11)ms、(4.07±0.33)ms,均长于对照组的(2.05±0.09)ms、(1.82±0.10)ms、(3.87±0.2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VM患者,BAEP能够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和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脑干功能检查评估方法,有助于VM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