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上睑肌复合体折叠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对33例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复合体折叠的方法进行矫治,观察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31例正矫,手术效果良好,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2例轻度欠矫,3个月后再次行手术矫治,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眼睑均能自然闭合,均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复合体折叠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复合体 腱膜下折叠
  • 简介:摘要面部衰老表现为皮肤松弛及软组织下垂、移位。传统表浅肌肉系统除皱术可改善面部松弛下垂,但无法解决体积丢失问题,需倚仗脂肪或其他填充物增加面部体积。多矢量高位表浅肌肉系统折叠术可将多余软组织堆积复位填充至体积丢失区,是一种将手术侵袭性、恢复时间和美学效果达到微妙平衡的面部提升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兼顾提升与填充效果。

  • 标签: 浅表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老化 面部除皱术 多矢量高位表浅肌肉腱膜系统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掌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发病早期采取羊毛脂按摩后被动伸直屈肌腱的治疗方法。当肌腱继续挛缩影响手的功能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掌腱膜挛缩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总结和分析手术治疗掌挛缩症25例(36只手)手行掌部分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成形及游离植皮术。结果23例(32只手)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2例(4只手)皮肤部分坏死。无一例术后复发。结论掌挛缩症手术治疗时应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行“Z”字成形术或游离植皮术。

  • 标签: 掌腱膜挛缩 游离植皮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人掌挛缩症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的临床69例资料,从发生率、家族史、相伴的慢性心肺疾病、吸烟饮酒生活习惯、病理组织检查和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国人的本症发生率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有家族史的患者罕见;且常伴有影响氧交换的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有烟酒嗜好者占39.1%;活动期有肌成纤维细胞簇集成团及大量Ⅲ型胶原纤维的病理组织出现;掌全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结论戒烟戒酒及治疗慢性心肺疾病对防治国人掌挛缩症有积极意义;挛缩的病理组织基础是肌成纤维细胞簇集成团及大量Ⅲ型胶原纤维形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彻底切除手掌、手指病变组织可防止复发.

  • 标签: 掌腱膜挛缩症 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发生率 家族史 慢性心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性上睑下垂经手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1例(34只眼)性上睑下垂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采取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进行上睑皮下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则是以标记线作为参照,切开皮肤同时剪除切口的睑板前眼轮匝肌,打开眶膈显露提上肌腱,根据提上睑肌腱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随访病变并且观察发生并发症状况。结果:针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其中1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不佳,其余3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在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情况。结论:针对性上睑下垂的患者,对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步骤,以改善病变及提高面容美观度。

  • 标签: 腱膜性上睑下垂 手术治疗 提上肌腱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挛缩症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提出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我科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75例掌挛缩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其进行长期的随访,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患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护士通过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给予了正确的护理措施,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皮肤坏死、皮下血肿等不良并发症,并由于早期的康复锻炼,多数患者后期功能恢复理想。结论正确的护理对掌挛缩症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并通过远期随访观察证实了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

  • 标签: 掌腱膜挛缩症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底趾囊肿的超声表现,以期与其他足底肿物进行鉴别。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例右足趾肿胀病患者,并行超声引导穿刺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初步诊断浅表组织内囊性肿物,对足底囊性肿物也不例外,超声引导穿刺更可确诊,但是否为趾囊肿还应根据解剖位置仔细辨认。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浅表组织 囊性肿物 趾腱膜囊肿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自伤性帽状巨大血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的护理。认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并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自伤性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 帽状腱膜血肿切开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手屈肌腱Ⅱ区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完整性,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腱/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 d(平均2.7 d)行手术治疗。术后18个月收集切口长度、皮肤坏死、感染、再断裂情况,并对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从而客观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再断裂,切口长度平均1.4 cm(1~2 c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99.1分(93~100分),总体优良率为100%(23/23);ATRS评分平均97.0分(88~100分)。等速肌力测试显示患侧踝关节跖屈扭矩峰值和背伸扭矩峰值在5个测试速度(30、60、90、120、240°/s)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力测试中,踝关节健侧与患侧跖屈总功分别为(691.2±258.8)、(670.6±304.2)J,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健侧背伸总功[(407.3±119.2)J]大于患侧[(362.2±117.5)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法可以客观评价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跟腱 肌力 身体耐力 断裂 等速肌力测试
  • 简介:生命就像一张纸,也许有那么一瞬,因为一次或巧合或必然的折叠,一条折痕将原本的平整与顺理成章一分为二,原来的纸面变成了纸里,于是人生原有的底色被掩埋,新的纸面铺展开,就像那两面纸不对齐的边缘错开得越来越远,人也就这样懵懂地迈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无法转头。冥冥之中的力最指引走向命运的更深处。

  • 标签: 折叠 生命 纸面 转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帽状针刺法联合口服香芍颗粒治疗绝经后女性慢性血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00例绝经后伴有慢性血管紧张型头痛的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帽状针刺治疗,1次/d,15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成药香芍颗粒,每次1袋,3次/d,15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月后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6)。两组患者治疗前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随访时,与治疗后的阿森斯量表各因子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组仅"白天思睡"此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比期望的早醒"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帽状针刺法联合香芍颗粒可减轻绝经后女性的慢性血管紧张型头痛程度,效果优于常规单纯针刺疗法,并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上疗效确切。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绝经期 香芍颗粒 针刺疗法 失眠
  • 简介:《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探索着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空间隐喻是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将当代社会中阶级固化、教育乱收费、功利主义婚恋观、底层人民的命运被决策者操纵等社会问题展露无遗。细读小说中的“折叠”,发现“折叠”是作者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叠加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焦虑的解读。

  • 标签: 《北京折叠》 阶级固化 空间象征 隐喻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