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开放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途径和原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中医院感染,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质量和成功率。方法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医院感染途径和医院感染知识,加强手术室环境和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果加强微创手术的管理是有效控制和防止医院感染重要措施。结论重视微创手术医院感染的预防,严格医院感染途径的管理,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医院感染的管理机制。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室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organfailureassessmentscore,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PCT、内毒素、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降钙素原 内毒素 脓毒症 腹腔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322例患者,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为8.69%(28/322),主要发生在剑图下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BMI、胆囊病变类型、术中胆囊破裂与否、手术时间有关(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存在切口感染的风险,原因较为复杂,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警惕,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切口感染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穿刺置管在B超引导下对腹腔内残余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腹腔残余感染的48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在48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治愈的有28例,2次穿刺治愈的有12例,3次穿刺治愈的有8例。全部患者无脏器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现象。结论B超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对腹腔残余感染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创伤很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极小,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穿刺置管 腹腔残余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及感染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间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疼痛评分,并观察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23例手术成功,有2例需要中转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效果良好,但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同时还要加强术中术后操作,减少感染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患者 临床效果 感染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技巧。方法选取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例,采用三种不同腹腔引流管放置方法,即1、引流管直接从戳卡中置入法;2、拔除戳卡,直接以普通弯钳钳夹从戳孔中置入;3、腔镜手术钳从A戳卡置入,在B戳卡的引导下,由腹内向腹外从B戳卡穿出,退出B戳卡,用腔镜手术钳钳夹引流管由外向内拖至腹腔内置入(附注1、2方法的戳卡位置及3方法的B戳卡位置均为腹腔引流管位置)。采用SNK-q检验比较不同放置方法所费的时间。结果第三种方法所费时间最少,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引流管 放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我科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35例,给予灌注前护理、灌注中护理、灌注后观察及护理指导。结果35例患者中有3例因疾病原因未完成化疗周期,余均完成治疗出院。结论做好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03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对其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和波形蛋白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117未表达,CD35、S-100蛋白、CD68、HLA-DR、EMA为部分表达。EB病毒检测有7例为阴性。结论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对其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有助于鉴别诊断腹腔内其他类型的细胞肿瘤,发生于肝脏的呈炎性假瘤样形态的非典型患者,容易发生误诊。腹腔内非肝脏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

  • 标签: EB病毒 树突细胞 滤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置管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复发和腹腔转移的疗效,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行腹腔置管化疗联合热疗病员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护理,加强病情及疗效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56例病员中CR16例,PR31例,NC9例,总有效率84%。结论腹腔置管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治疗腹腔恶性肿瘤复发及腹腔转移的方法,正确的护理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腹腔置管 化疗 热疗 护理
  • 简介:2013年3月27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由于肺部感染复发,于当天午夜再次入院接受治疗,这是自2012年12月以来,曼德拉第三次入院,也是他在3月的第二次住院.

  • 标签: 肺部感染 再次入院 个人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于外科切口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实行常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随机抽取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定义为对照组;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实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同样随机抽取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并将其定义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而总结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对于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经强化感染管理后的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明显降低外科手术导致的切口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 标签: 感染管理 外科切口感染 强化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于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将近3年来于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5例患者完整资料作为临床回顾分析依据,并将其作为此次临床探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但以常规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腹部感染及分流管腹腔端阻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脑积水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母婴阻断试验中,HIV感染孕妇的传播途径及配偶感染情况。方法对28例HIV感染孕妇的背景资料、配偶资料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艾滋病传播特点及配偶间感染及交叉感染情况。结果28例HIV感染孕妇多为居住在城区或城郊的无业人员、农业人口,她们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均普遍偏低,配偶大多也属农业或无业人员,女性感染传播方式依次为多性伴、配偶吸毒被动性传播、自身吸毒感染、纹身。配偶检出感染14例,多为吸毒人员,检测阴性8例,拒绝检测6例。孕妇妊娠结局终止妊娠9例、剖宫产及阴道分娩17例、宫外孕1、待产1例。结论HIV感染孕妇及配偶的文化、社会地位普遍较低,配偶间交叉感染较严重。针对城区及城郊高危人群、农民外出务工不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婚前进行HIV检测甚为必要。

  • 标签: 孕妇 配偶 HI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