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颗粒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6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在规定严格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颗粒1~2包tid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改善肝功、血脂、体重指数等方面比对照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脂肪肝 茵栀黄颗粒 肝功 血脂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颗粒剂和注射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颗粒剂和注射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成本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观察组治疗成本比对照组治疗成本低,观察组安全性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颗粒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更好、成本费用更低、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茵栀黄颗粒剂 茵栀黄注射剂 新生儿 黄疸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胆红素下降值和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小儿病理性黄疸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月开始入住我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等),治疗组服用颗粒6g/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监测治疗前、4周、8周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确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药物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栀子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黄疸,颗粒具有很高的疗效,显著降低了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缩短了黄疸消退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颗粒,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颗粒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管理的150位病理性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使用颗粒,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黄疸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颗粒和蓝光联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蓝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29/34例),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7.50%(23/4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4.11%(15/34例),p<0.05。结论采用颗粒与蓝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退作用快,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蓝光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组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颗粒治疗的观察组38例,持续治疗7d。治疗7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TBA、TBI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可提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优化血清黄疸相关指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茵栀黄颗粒 总胆红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蓝光联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儿科就诊的16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模型组患者使用蓝光联合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蓝光治疗,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研究数据。结果:模型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蓝光 茵栀黄颗粒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及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3次口服。观察组同时加以颗粒口服治疗。颗粒,2g/次,3次/d。2组均以治疗3-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2d、3d、4d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平均退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疗效更好。结论口服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茵栀黄颗粒 蓝光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妈咪爱、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及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妈咪爱、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妈咪爱 茵栀黄颗粒 母乳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颗粒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肌肝、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颗粒及抚触。用经皮测胆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果治疗3、5天后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颗粒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抚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妈咪爱散联合颗粒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33例)行妈咪爱散联合颗粒治疗,比对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对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比实验组显著更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0.00%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9.09%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行妈咪爱散联合颗粒干预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妈咪爱散 茵栀黄颗粒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病理性疽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儿行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疽消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疽消退时间为(3.90.6)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更佳,疽消退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联合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病理因素,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2.50%,对照组为6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联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新生儿黄疸使用口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患儿共58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28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口服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6%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口服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