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邰港科技研发成功的TK-1绿萤光基因,这种全身会发绿色萤光基因,就是利用显微注射的方式把外来的绿萤光基因植入到野生种的青口之胚胎内,经长时间培养、筛选所得的基因转殖。TK-1绿萤光基因不止在外表会发绿色萤光,其实其全身组织都会,甚至于产下的卵、胚胎、稚及仔鱼全身也都有绿色萤光出现。又由于所发出来的绿色萤光相当强,

  • 标签: 萤光基因鱼 全球 研发成功 基因植入 显微注射 基因转殖
  • 简介:引领“基因转殖萤光”饲养及研究风潮的邰港科技,2004年再获“三”次重大突破:继3月发表全球第一条全身型红萤光基因——邰港红色1号,7月发表红豹纹萤光及紫豹纹萤光后,于今日(17日)再度引领全世界,首次发表“全球第一条金色萤光——邰港1号金夜明珠”。至今邰港科技共研发出十种萤光,“台湾萤光王国”之美誉俨然成型。

  • 标签: 全球 科技 发表 世界 研发 突破
  • 简介:萤光基因转殖的种。基因转殖是科研人员运用基因工程和基因转殖技术研制出的新品。简单地说就是科研人员把段外未的DNA基因片断.存显微方式下注入胚胎的细胞核或细胞质中,让外来DNA基因片断能在胚胎中继续复制。进而表现该段外来基因的特性。

  • 标签: DNA基因 外来基因 细胞质 胚胎 基因工程 特性
  • 简介:基因的研究,是广大水产工作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它必将造福人类社会。本文从转基因的生物基础、转基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其作一简介。1什么是转基因所谓转基因,就是接受了人们导入的体外基因。由于人们导入的基因一般都是对人类有利的基因,且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这些基

  • 标签: 转基因鱼 生物学基础 生长激素基因 抗冻蛋白基因
  • 简介:参加交流的精彩片断在我细长的瓜子脸上,有一对浓浓的眉毛,好似蒙古勇士的弯刀,下面长着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大葡萄,鹰钩鼻是我最突出的特点,我的那对大耳朵与弥勒佛的非常像,加上特爱笑,大家都叫“小弥勒佛”。

  • 标签: 交流 片断 弥勒佛 鹰钩鼻 萤光 笔会
  • 简介:参加交流的精彩片断:朝阳升起来了,把秋日的天空照得异常明亮。野花装点的山坡,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风吹动着枫树的树冠,沙沙作响。一片枫叶脱离了枝头,随风悠悠荡荡地飘啊,飘啊,渐渐地落地,真像仙女下凡!白色的小野菊,从草堆里探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爽的

  • 标签: 萤光 校长 性别 南安市 小制作 姓名
  • 简介:本刊于2012年4月刊登过一篇介绍电子萤光虫的文章,玻璃罐中的绿色LED不断地闪烁,

  • 标签: 萤光 绿色LED 玻璃罐 电子
  • 简介:泰克公司率先推出数位萤光示波器(DigitalPhosphorOscilloscope,DPO),以新的规则水准来处理基本的复杂讯号,为工程人员提供眼见为实的新领域。

  • 标签: 示波器 泰克公司 DPO 数位 规则 复杂
  • 简介:目的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其指导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Tg(gsc:GFP)转基因在胚盾表达特异的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富集GFP阳性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RNA深度测序,检测可能在胚盾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然后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若干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从Tg(gsc:GFP)转基因胚胎中分离富集到了纯度超过96%的GFP阳性细胞,RNA深度测序的结果显示有6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整胚细胞或GFP阴性细胞高2倍以上。最后,确认了KIAA1324、ripply1、twist2、isthmin1、nme4、zgc174153、rrbp1b等7个基因在胚盾特异表达。结论系统鉴定到了斑马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斑马鱼 胚盾 流式细胞分选 RNA深度测序 原位杂交
  • 简介:利用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离阿部鲻(Mugilogobiusabei)P-gp(P-glycoproteins)CDS(Sequencecodingforaminoacidsinprotein)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cDNA全长2073bp,其中阅读框1958bp,编码652个氨基酸,估算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1.87kD;5′非翻译区115bp。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进化地位动物的P-gp编码序列存在高度同源性,显示P-gp基因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阿部鲻P-gp基因不含有编码蛋白信号肽的序列,预测结果显示,有4个跨膜区,编码蛋白含ATP结合盒(theATP-bindingcassette)内膜转运typ-1型结合域。

  • 标签: 水生生物学 阿部鲻鰕鯱 P-GP CDS 基因克隆 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克隆和测定剑尾(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全序列。方法提取剑尾鱼肝脏的总DNA。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Teasyvectorsystem中的T载体上,筛选转化子,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挑取重组质粒pGEM-T-xhcytb11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剑尾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序列,共1140bp。结论用BLAST与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显示剑尾与其他鱼类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剑尾与其他13种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是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 标签: 剑尾鱼 线粒体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柳枝自小喜欢吃鱼。每天三顿饭,盘里若没有,柳枝是断然不肯吃的。好在柳枝吃鱼倒不挑剔,鲤鱼,鲫鱼,草鱼,鲇鱼……什么样的在她嘴里都是宝。柳枝生下来便没了母亲,父亲是位教私塾的先生。一月挣得个把钱,全都给柳枝买了。柳枝长得水灵。有多水灵呢?用《诗经》上的话来说,便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 标签: 柳枝 鲤鱼 鲫鱼 草鱼 鲇鱼 诗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斑马脑出血模型,并以此筛选诱导斑马脑出血的相关基因。方法通过吗啉代寡核苷酸(MO)技术和单细胞显微注射技术构建斑马脑出血模型,并从宏观、微观角度多重验证。首先,造模实验采用注射Control MO的正常野生型AB品系斑马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AB斑马胚胎单细胞时期分别注射神经嵴源性细胞(NCDCs)发育相关基因的MO,包括col8a1 MO、tfap2α MO、msx1a MO、msx2 MO、dkk1a MO等,于显微镜白光视野下初步验证模型。其次,采用Tg(flk1:GFP;gata1:dsRed)双转基因斑马进行模型验证,该转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血红细胞,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斑马脑出血的部位。在斑马胚胎单细胞时期注射Control MO 作为对照组,注射col8a1 MO作为实验组,正常培养至受精后48 h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红细胞渗漏情况,构建荧光视野可观察的脑出血模型。最后,采用Tg(flk1:GFP)转基因斑马进行基于血脑屏障的模型验证,通过Dextran-Rhodamin和DAPI染料的渗漏现象进一步明确斑马血脑屏障的破坏与脑出血的发生,并进行定量统计,从而验证NCDCs发育相关基因与脑出血表型的关系,证明造模有效。结果与注射Control MO的正常野生型AB品系斑马对照组相比,col8a1、tfap2α和msx1基因突变的实验组斑马有明显的脑出血现象,出血比例分别为18.18%(52/286)、23.04%(62/251)、35.94%(23/64),而msx2和dkk1a基因突变的斑马极少观察到脑出血,出血比例仅分别为1.03%(1/97)和1.15%(1/87)。注射Control MO与col8a1 MO的Tg(flk1:GFP;gata1:dsRed)双转基因斑马红细胞渗漏发生率分别为0.37%(1/273)与18.18%(52/286)(P<0.001)。注射Control MO与col8a1 MO组Tg(flk1:GFP)转基因斑马DAPI阳性的细胞核数分别为(10.05±5.27)个与(60.35±3.96)个(P<0.001);Dextran-Rhodamin染料渗漏引起的中脑实质荧光示踪强度值分别为2.54±4.70与5.13±3.52(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斑马脑出血模型,并筛选出col8a1、tfap2α、msx1等诱导斑马脑出血的相关基因

  • 标签: 脑出血 斑马鱼 血脑屏障 渗漏 基因
  • 简介:<正>转基因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内,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于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并建立了转基因模型,此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 标签: 转基因鱼 胚胎发育 GH基因 黄河鲤 外源基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简介: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β-carotene-15,15'-momoxygenase1,bco1)是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过程中的关键酶,bco1与bco1l是编码此酶的主要基因。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的与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编码相关的基因bco1与bco1l,以便深入开展对斑马bco1的功能研究。分别在斑马bco1与bco1l基因2号外显子选取sgRNA识别位点,体外转录制备sgRNA并与Cas9mRNA混合对斑马Ⅰ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24h后收集部分胚胎进行PCR检测并将PCR产物进行单克隆测序确定sgRNA的有效性,构建首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检测、凝胶电泳及测序筛选可遗传突变体。本研究分别获得了bco1基因突变与bco1l基因突变,分析表明这些缺失和插入均可导致编码序列的移码,为研究鱼类胡萝卜素代谢及相关发育过程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

  • 标签: β-胡萝卜素-15 15'-加氧酶 斑马鱼 CRISPR/Cas9技术 基因敲除
  • 简介: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8~33;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06~2.54倍,为头长的2.83~3.46倍,为尾柄长4.86~8.43倍,为背鳍基长2.18~2.80倍;头长为吻长的2.60~3.71倍,为眼径的4.20~5.20倍,为尾柄高的1.85~2.0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7~1.36倍;体高为头高的1.56~1.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鲤鱼 鲫鱼 杂交回交子代鱼 形态特征 内部器官结构
  • 简介:  我是  我是.我是荷花淀里的一条黄鲤.自从我的孪生姐妹红鲤在那个夏天逃离白洋淀行走在岸上之后,我就成了鲤鱼家族的尖儿.我享受着同类的百般呵护和万千宠爱.我披着一身锦鳞自由地游泳.我打着挺儿妩媚地歌唱.我跳到碧绿的荷叶间激情地舞蹈.那时,我不是一条,我是鲤鱼王国里一个骄傲的公主.……

  • 标签: 鱼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