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格雷是第一个在纳米比亚出生的法国人。1990年3月这个国家刚刚撤下南非的国旗以示独立,三个月后,便降临在这个非洲第五十二个独立的国家。你看,这个小姑娘,还在穿纸尿裤的年纪,居然就独自走入象群,和大象一起打闹嬉戏,和小豹子一起玩耍……而野生动物在与她的交往中,分明感受到了人类(或者说部分人类)的善意,把她当成朋友和玩伴,例如大象就对她亲善爱护有加,不但在游戏时知道轻重,而且在她午睡时小心看护,用长鼻子替她驱赶蚊蝇。

  • 标签: 野生动物 伊甸园 德格 纳米比亚 纸尿裤 法国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支单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支单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支单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肋间血管带瓣覆盖上肢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操作要点.方法2003年~2005年应用以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瓣,修复肘部、前臂、腕部、手掌部深度烧伤创面6例,瓣面积(16cm×12cm)~(9cm×7cm).18天~21天断.结果5例瓣全部成活,1例瓣切取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2cm×3.5cm面积坏死.术后外观满意.结论肋间血管外侧穿支带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上肢手部、前臂、肘部的修复,与其他带腹部瓣相比,具有优势.

  • 标签: 皮穿支 腹部皮瓣 皮瓣修复 上肢电烧伤 肋间血管 带蒂皮瓣
  • 简介:英国小将亚当·里约奥运能夺金大家早已想到,但其夺金成绩57.13秒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接下来这位小将的目标将是更加惊人的56秒。

  • 标签: 游泳运动 体育运动 运动员 蛙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瓣或者腹部带瓣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表法),各50例。研究组采用指背筋膜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手指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点辨别试验距离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指耐磨率高于参照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瓣修复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

  • 标签: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伴行血管岛状部各成分对瓣血运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瓣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神经、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支是该瓣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神经、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瓣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 标签: 隐神经 血管蒂 血运 岛状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深筋膜
  • 简介:手部外伤后常有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影响了功能及美观,所以患者对手部缺损修复的要求较为强烈。而施行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就我科自1994~2003年期间收治的手部瓣移植修复创面组织缺损300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薄型皮瓣 皮蒂 修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岛状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瓣修复.结果71例瓣完全成活,3例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岛状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瓣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血管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瓣的护理、供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血管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瓣是指以神经周围及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的手背神经营养血管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腹部带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外伤腹部带瓣术的患者,给予心理、患肢灯烤、血运观察、皮肤、瓣断等护理。结果所有手外伤行腹部带瓣术的患者,手指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密切观察手外伤患者的腹部带瓣,解决各项护理问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手外伤 腹部皮瓣 护理
  • 简介:自Esser在1931年提出带肋间神经血管束瓣的概念以来,游离和岛状肋间血管穿支瓣陆续用于临床。1994年,Gao等首次报告使用带窄的腹部瓣进行组织修复,该瓣血供来源于肋间后动脉神经血管束发出的外侧支,部包含第4~7肋间穿支。目前,这种肋间穿支带瓣在修复肘关节前部缺损中的应用极少见报道。自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5例肘前部缺损患者,应用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瓣进行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带蒂腹部皮瓣 肋间后动脉 皮穿支 神经血管束 创面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部筋膜对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瓣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25只。于每只SD大鼠右侧背部设计并切取以肋间后动脉穿支为瓣,大小为10.0 cm×2.5 cm,A组保留穿支及其周围2.5 cm×1.0 cm的筋膜组织,B组仅保留穿支,尽可能剔除穿支周围的筋膜组织,最后均将瓣原位缝合。观察术后2组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切取2组瓣组织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标本血管生成情况,并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术后第7天HE染色切片中的血管密度,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瓣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珠蛋白(CYGB)表达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瓣组织中HIF-1α和CYG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瓣术后成活良好,B组术后7 d瓣远端缺血坏死,A组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6.19%±0.65%,高于B组的88.97%±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瓣组织均可见新生血管,A组新生血管多于B组;A组血管密度、血管直径、血管壁厚度分别为(7.77±0.92)条/mm2、(65.23±14.62) μm、(10.49±1.99) μm,均高于B组的(5.82±0.85)条/mm2、(40.61±7.78) μm、(6.27±2.63)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A组HIF-1α表达高于B组,并逐渐趋于稳定;A组和B组CYGB表达于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术后第1、3天A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B组(P均<0.01),于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术后第5、7、9天B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A组(P < 0.01),直至第9天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术后第3、5、9天A组中CYGB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CYGB表达量均于术后第7天出现峰值。结论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瓣切取时在部保留部分筋膜,可提高瓣成活面积,可能是其中的HIF-1α的表达稳定及CYGB的表达上调所致。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蒂皮瓣 筋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珠蛋白 SD大鼠
  • 简介:虎口挛缩是手外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因多为虎口处的严重外伤,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拇指外展、内收及捏持功能,从而影响全手的功能。从1998年8月~2006年9月我们应用前臂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虎口挛缩开大后的创面6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虎口挛缩 前臂桡侧 远端蒂皮瓣 治疗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穿支岛状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岛状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岛状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穿支蒂皮瓣 修复 前足 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