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完善血液检测模式,保障血液安全,我们回顾分析了血液检测模式的优缺点,提出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平行再检的血液检测模式,保证了血液检测准确性,为临床用血提供了安全保障,减少了血源浪费。

  • 标签: 血液检测模式 血液安全 标本 平行双孔再检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血液检测模式的采取和血液检测结果的最终判定情况,将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质量与安全性。为此,选择一种正确且科学的血液检测模式,确保血液检测的安全性,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此,文章就血站中两种常见的血液检测模式加以分析。

  • 标签: 血站 血液检测 血液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探讨血液检测模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此期间选择本血站接收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000份进行分析,所有的血液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完成HBsAg、抗-丙型肝炎、抗-HIV;对抗-TP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用NAT筛查方法对ALT正常、抗-TP阴性正常的2946例进行筛查。对血清学检测和NA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所有的血液样本,经过检测后发现有7例检出HBsAg,占比(0.23%);其中为实施NAT检测的样本合并抗-TP有1份(0.03%)、2份(0.06%)抗-HCV阳性、3份(0.1%)抗-HIV、10份(0.33%)NAT阳性。结论: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NAT检测技术等血液检测模式,能够促进血液安全性的提高。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 血液检测新模式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先进经验,结合3年来血液标本集中化检测试点工作的实际经验,不断持续改进和推广应用血液集中化检测鄂州模式,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血液集中化检测模式。方法通过明确和规范跨地区集中化检测机构问的义务和责任,在加强集中化检测实验室的建设、血液集中化标本管理、优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新模式的建立和应用研究。结果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后待查再检样本呈报率下降5.89%,自愿无偿献血上升至96.9%,机采成分无偿献血率达100%。结论血液集中化检测模式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降低血液成本,有效地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及新技术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 集中化检测 新模式 血液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血液检测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叔丁醇为内标物。结果乙醇在8.12~97.4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检测

  • 标签: 血液 乙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中地区开展血液核酸检测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7月18日—2018年5月31日巴中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43553份核酸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及同期献血前快速检测淘汰准备献血人员结果7979人份,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采血前用快速法检测HBsAg、ALT、TP大大降低了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使血液报废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可能与重复献血者增加有关,单试剂检测灰区占比较多。结论核酸检测能极大的缩短病毒感染检测的窗口期,有效降低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 标签: 血液安全 核酸检测 影响
  • 作者: 杨冬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30
  • 出处:《系统医学》2019年3期
  • 机构:凉山州中心血站  615000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秀兰(滨州市中心血站256613)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在我们日常献血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献血者捐献血液后提出的一些疑问:“我的血液是否输给了病人?”“检测结果是否正常?不正常应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做好献血后信息反馈工作。怎样合理恰当地做好检测结果的咨询,对于献血者信息保密、献血者关怀、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尤为重要。为了做好检测结果的咨询,我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咨询水平,从而很好地满足了献血者的要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坪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荣县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1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3-02血液和血压监测是临床常规检查,血液检测是评估受检者身体健康状态,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血压检测能够反映受检者心脏泵血功能、血容量、末梢血管阻力,甚至是血液粘稠度。为此血液和血压数据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均能够提供准确的依据,反之错误的诊断结果会导致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故监测结果准确性的意义重大。为此,在检测血液和血压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可能导致得不到准确的结果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特将血液和血压在检测中应注意什么,进行详细的阐述。1血液检测注意事项1.1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在检查前受检者一定配合医生把详细资料等相关信息填写正确,预防相似或者同名为后续检查带不便,达到采血便捷,能够更好的为检查节约时间、节约精力。1.2控制空腹时间在检查前主张受检者空腹采血,通常空腹生化检验项目包括:①肝功;②肾功;③血糖;④血脂等,空腹时间:清晨未摄入早餐,距上一次就餐时间为12h以上。因12h胃肠消化吸收完毕,血液中各项生化成为趋于稳定,此时采血,血液标本能够真实的反应受检者机体变化情况,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但是应注意,实施血脂检查前,不要摄入油腻食物(肥肉)、高胆固醇食物(鸡蛋)等。1.3禁止剧烈运动在检查前受检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影响血液检查结果。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简称: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简称:AST)、肌酸激酶(英文简称:CK),等肌纤维中存在的各类物质,当受检者剧烈活动后均升高一倍以上,严重时受检者休息1h以上,以上各项指标数值均偏高30%,为此受检者在接受血液检测前2d应保持日常活动量,禁止在活动后接受血液检测。1.4重视药物影响相关药物摄入体内后,轻者干扰检验过程,产生化学反应,严重时某些物质会在体内代谢。例如:①维生素类药物导致AST、胆红素(英文简称:BiL)、肌酐(英文简称:Cr)、尿酸(英文简称:UA)等结果偏高,使乳酸脱氢酶(英文简称:LDH)、甘油三酯(英文简称:TC)结果偏低;②避孕药或者雌激素药物可导致血液中TC升高。尤其是影响实施酶学检查或者激素测定结果,故以上药物在血液检查前应最少停药3d[1]。临床上因药物影响经常被忽视,为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粘度的测量应在37±0.5℃下测量,以上测量应各测5次以上,对于剪切率可调的仪器在测量时应考虑测量顺序的影响

  • 标签: 检测质量 粘度检测 血液粘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