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衰弱指数(FI)评估的老年人衰弱状况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跌倒情况随访调查数据库中2005年基线调查人群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样本,以2015年随访调查中收集该队列人群的死亡情况作为结局变量进行分析。采用FI模型对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FI与死亡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FI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生存曲线。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1 301例老年人,至2015年共死亡403例,死亡率为31.0%(403/1 301)。老年人死亡率随着FI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FI值的增加死亡率增加的速度减缓,老年人FI值所致死亡存在极限值约0.70,在此基础上任何新增加的健康缺陷均可能导致老年人死亡。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FI值增加会增加老年人死亡的风险(HR=1.143,95%CI:1.034~1.248,P=0.000),且FI值相比于年龄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更高(HR=1.143比HR=1.048,t=5.827,P=0.000)。随年龄增加,FI值即老年人衰弱对死亡风险影响的HR值从1.179降至1.120,即衰弱对死亡的影响也逐渐降低。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各年龄组老年人的生存率均随衰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Log-rank=317.812、354.203、247.258,均P=0.000);对不同衰弱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80岁组高龄老年人衰弱程度较高组(0.4≤FI<0.5、FI≥0.5)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结论采用FI模型对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能够较好地反映老年人的衰弱特征,在预测不良健康预后如死亡率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对老年人进行衰弱的干预时,着重于衰弱程度较低或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可能更有效地减少衰弱所导致的不良结局。

  • 标签: 衰弱 老年人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个社区1 55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和经济情况、健康体能状况、患病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和老年综合评估等资料。应用衰弱指数(FI)模型进行老年人衰弱状况评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Fairlie分解法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相关因素及各因素对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差异的贡献率。结果对象年龄为(74.5±8.5)岁,范围为60~102岁;其中男性641名,占41.2%。FI[M(Q1,Q3)]为0.09(0.06,0.14),男性为0.08(0.05,0.13),低于女性[0.10(0.06,0.15)](P<0.001);女性中衰弱占比为14.9%(137/916),高于男性[8.4%(54/641)](P<0.001)。老年女性和男性衰弱的共同相关因素包括:年龄≥80岁,婚姻状况为非已婚(未婚、分居、离异或丧偶)、独居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参加集体活动≥3次/周和经常锻炼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低,均P<0.05。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贡献率分别为32.21%、15.26%、8.23%和4.34%(均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程度和衰弱占比均高于同龄男性,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老年人衰弱性别差异相关。

  • 标签: 虚弱老人 性别因素 横断面研究 Flairlie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