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道总是寂寞的,这个感觉在十年前采访茶马古道时就知道。我被古道的寂寞深深打动过。在空无一人的街巷行走,就像走在前世,会有凉意从脚底升起,慢慢地游走全身。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寂寞
  • 简介:<正>从中学教材到大学课本,我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都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亚再辗转到欧洲的这么一条经典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路.我是70年代后期读完中,80年代中期念大学的.问题的关键是,我还是肤浅到对我所处的城市即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竟是另一条同样充满传奇、布满故事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浑然不知的程度.即使那时的历史书中实际上已经对此有所提及了,但由于教材中对北丝路的重点渲染,加上当时日本有位叫喜多郎的音乐大师大做北丝路的音乐,使我还是过分固执地浸淫于敦煌的飞天美女、楼兰公主的哀怨及西亚驼铃、大漠孤烟的诗情画意之中.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路 少数民族 “丝绸之路” 北丝绸之路 四川
  • 简介:本文概略叙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王朝为开通西、南夷道,开通蜀--身毒国道所作的努力,和藏彝民族走廊中因氐羌南迁而形成的民族亲缘关系。考察队通过多次自驾车对南丝古道全线的田野考察,搜集到不少珍贵资料,并由此选定了8个重点研究题目。拟通过对古道沿线民族音乐的考察研究,来进一步论证西南丝绸之路对中、外、川、滇民族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西南地区 丝绸之路 音乐文化 考察报告 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交流
  • 简介:铜鼓起源于云南中部,在川西南南丝古道沿线有广泛的分布。本文结合作者对南丝古道沿线进行的实地考察以及搜集到的相关音乐文化资料.从铜鼓文化沿南丝古道传播的角度来讨论南丝古道与铜鼓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探讨南丝古道的文化走廊作用。

  • 标签: 川西南 铜鼓 南丝古道 文化走廊
  • 简介:三月的徐闻港,大船装载瓷器、珠璧和茶叶船行五月到都元国,行四月抵邑卢没国行二十日到谌离,步行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船行二月到达黄支国……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考点阐释]一、为什么叫“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

  • 标签: “丝绸之路” 《中国》 地理学家 交通路线 丝绸贸易 历史学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西南丝路”出土海贝和贝币情况综述“西南丝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丝路”之一。目前研究者多认为,“西南丝路”国内段的主要干道当包括零关道、五尺道、永昌道、夜郎道、川藏道和滇越道。迄今的调查中,对后三条干道的情况知之不多,故本节重点对前三道的出土海贝和贝币作一综述。按现行政区划,前三条道途经的主要地区有十四个,其中四川六个,云南八个。现将已知出土情况,分述如下:

  • 标签: 海贝 贝币 西南丝路 西南丝绸之路 石棺葬 南诏
  • 简介:据《美国托运人》杂志报道,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确立了4条新丝绸之路(即欧亚陆运通道):(1)泛西伯利亚通道,西起莫斯科,经库尔干、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东至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其中一支由库尔干向东南进入哈萨克斯坦,经阿克马拉、卡拉干达、巴尔喀什、阿克斗卡进入新疆阿拉山口,与中国境内的铁路连接。(2)欧洲-高加索-亚洲通道(TRACECA),西起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横渡黑海至巴库,穿越里海至土库曼巴什,经阿什哈巴德、捷詹与下文的南北通道相连,经查尔朱,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沿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向东,经阿拉木图到阿克斗卡,与泛西伯利亚通道相连进入新疆。(3)南北通道,北起圣彼得堡,经莫斯科向南至梁赞,分东西两支。东支经伏尔加格勒、阿斯特拉罕进入哈萨克斯坦,沿里海北岸经马卡特、别伊涅乌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经昆格勒、查尔朱,与欧洲-高加索-亚洲通道相连;西支南下至罗斯托夫,在黑海东岸进入格鲁吉亚,经波季港向东穿过第比利斯进入阿塞拜疆,在巴库折向西南,经朱利法进入伊朗德黑兰和巴夫格,

  • 标签: 丝绸之路 乌兹别克斯坦 新西伯利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境内
  • 简介:位于亚、欧、非三大陆交叉点的阿拉伯世界曾经是全球商业中心,阿拉伯商人跨越辽阔的内陆和海洋,在亚、非、欧三大洲之间运送货物。然而,后来世界中心向西方转移,阿拉伯世界的财富随之逐渐消逝。行走于丝绸之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沙漠驼队消失了。这意味着一个伟大商业时代的结束。但目前,世界的中心正在发生又一次的转移,阿拉伯世界正在崛起。迪拜的地平线满是炫目的摩天大楼;外国银行的分行开到了叙利亚商业区;

  • 标签: 丝绸之路 阿拉伯世界 商业中心 商业时代 摩天大楼 外国银行
  • 简介: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大臣乔底利耶所著《政事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乔奢耶和产生在支那(Cina)的成捆的丝。”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成捆的丝”即“中国成捆的丝”,说明公元前3世纪前即战国时中国丝绸已传入印度。当时,中国北方到印度的商道尚未开通,这些丝绸乃是从蜀地通过今云南腾冲出口到缅甸再贩运至印度的。这条民间商道古称“蜀·身毒道”,司马迁《史记》里称“西南夷道”,现代人称“南方丝绸之路”。

  • 标签: 蜀·身毒道 南方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 《史记》 四川 中国北方
  • 简介: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满载着丝绸、茶叶等物品的船队等物品的船队,从古港口扬帆西行,与以地中海以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海港口为起点的往东的航线实现对接起点的往东的航线实现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桥梁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道的统称,对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它的诞生,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沿海港口 东西方经济 汉时期 古代中国 遗址发掘
  • 简介:身在瓜州需要一座渡口在沙漠里接引芦苇狼狐走失的僧侣与商贾在汉代唯有天马身负想象力披头散发站在瓜州看见黄昏下的归人

  • 标签: 丝绸之路 组诗 想象力 瓜州 天马
  • 简介: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一身毒道”(身毒指印度),简称南丝路,是起于四川成都,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但它比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至少要提前200多年的历史。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方 文化交流 对外交通 东南亚 通道
  • 简介:马踏飞燕没有比喻这只是一道汉塞一段岁月用了铁与血来磨砺当骑兵席卷烽火连天一切都不可比喻因为时间虚妄

  • 标签: 丝绸之路 组诗 比喻
  • 简介: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的一些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是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标签: “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中国人民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青花瓷盘
  • 简介:偶读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说日本“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联想起王维送别元二出使西域的《渭城曲》,其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称干古绝唱。

  • 标签: “丝绸之路” 蚕桑 《渭城曲》 日本国 王维 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