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文献,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致视网膜的来源、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及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综述,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液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出现视网膜(SRF)的危险因素和对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RRD患者104例(104只眼),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45.1±4.9)岁。按患者术后1个月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是否可见SRF分为SRF组和对照组,其中SRF组72例,对照组3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和数量;术中是否进行了外放、联合环扎、玻璃体腔注气、前房穿刺放及硅胶海绵的方向和大小等信息。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RF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的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SRF的发生率为69.2%(72/104)。SRF吸收时间为(10.41±7.32)个月。年龄<40岁(OR=32.860,95%CI为3.636~296.986,P=0.002)、合并高度近视眼(OR=7.229,95%CI为1.217~42.94,P=0.03)、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OR=357.397,95%CI为29.761~4292.0,P=0.000)是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为0.71±0.18、0.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7,P<0.01);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4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1);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44±0.16、0.39±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5);术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37±0.12、0.38±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05);末次随访BCVA分别为0.36±0.10、0.35±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结论年龄<40岁、合并高度近视眼和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是RRD患者巩膜外加压术后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延缓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但对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26-432)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下液 视敏度 危险因素
  • 简介:记得四年前我刚回国时,第一个想到要买的就是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

  • 标签: 视网膜 效应 墨绿色 轿车 人际关系 发现
  • 简介:最近,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他觉得这种颜色的车比较独特。自从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宝石蓝色的汽车,难道现在流行这种颜色的车?李太太怀孕了,她发现最近无论是逛街还是乘车,她总能碰见几个孕妇,难道今年的孕妇就是比较多?小李和李太太的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

  • 标签: 视网膜 颜色 心理学 汽车 宝石 太太
  • 简介:  视网膜脱离是重要的致盲眼病.光感受器外节从脉络膜接受氧气和营养,如果视网膜从脉络膜脱开,光感受器就会凋亡.中心凹没有视网膜血管,完全依赖于脉络膜途径,因此黄斑区的脱离会造成后极部视锥和视杆细胞不可逆的损害,从而致盲.如果黄斑区未受累及,及时的视网膜复位可能使视力得以保存.……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是一种常见的多因性视网膜血管病。治疗难度较大,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全身性血管病,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粘度等,也是致盲率较高的一类视网膜病变。本文应用灵光注射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复方丹参 注射液 血塞通 动脉硬化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OCT导航视网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利用术中OCT的导航作用,对因屈光间质浑浊术前无法明确诊断的眼底病进行术中OCT扫描,即时诊断。本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名玻璃体浑浊伴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后应用术中OCT扫描后极部病变区,发现视网膜表面的增生膜和视网膜增生组织,并在术中OCT导航进行视网膜前膜的剥离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前眼科B超显示玻璃体浑浊伴可疑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眼底检查视网膜无法视及。切除浑浊的玻璃体后,术中OCT扫描显示:后极部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中心凹上方1/3 PD处可见视网膜指状突起,其周围有视网膜积液,黄斑颞下方见视网膜前膜。于术中OCT导航剥除前膜,填充硅油及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对指状突起进行激光光凝。术后诊断:右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玻璃体浑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前膜。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黄斑区出血和水肿减轻,视力提高。结论术中OCT导航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理改变,并可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处理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导航,术中,OCT 光凝,激光 手术,玻璃体视网膜 血管病变,息肉状,脉络膜 治疗,精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粉红马  跳过去了  跳过去了在黄色的马路上跳过去了  越过红色树  越过灰色花  越过蓝色孩子脸  粉红马跳过去了  它快乐地向绿色的天空中飞去  酸酸甜甜的小雨下起来.  --微微(CIL)  2005年的第一天,我抱着草间弥生的画册乘公车,阳光灿烂得咚咚地砸着窗户.空气中含有薄荷的香味.这个世界看起来依旧如我梦中一般奇异.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写下自己做过的梦.就像草间弥生固执地描绘着她所见的彩色圆点一样,这一层又让人迷醉的网.是自己织就的华丽战衣.  ……

  • 标签: 视网膜呓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BSS组6只和CEIIS组6只,均取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分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眼内灌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测定术眼视网膜功能,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收集各时间点术眼眼球,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SS组和CEIIS组3种培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生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与BSS组相比,CEIIS组培养细胞排列致密整齐,细胞形态和大小均一。BSS组HRPE细胞和RGC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57±6.918)%和(29.993±12.330)%,明显高于CEIIS组的(4.163±1.310)%和(6.337±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5)。正常对照组、BSS组和CEIIS组间HCEC和HRPE细胞的G0/G1+S期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EC:F=2.226,P=0.189;HRPE:F=2.634,P=0.151);BSS组RGC的G2/M分裂阻滞期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4)。各培养时间点CEIIS组HCEC、HRPE细胞和RGC的增生A值均明显高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SS组各细胞中细胞色素C、bax、caspase-3和caspase-9荧光强度强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bcl-2荧光强度弱于CEIIS组,闭锁小带蛋白(ZO-1)荧光强度弱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不同时间点BSS组各细胞LDH释放水平均明显高于CEIIS组(均P<0.001);培养48 h时,BSS组各细胞SDH释放水平高于CEI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OCT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组织学异常,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2个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感光层细胞排列疏松、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大量脱落、空泡变性等,以BSS组更为严重。TUNEL染色显示术后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和RGC层,BSS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数为(135.2±22.8)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CEIIS组的(81.3±17.7)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5,P=0.002)。全视野闪光ERG检查显示,CEII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S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0)。结论与BSS比较,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灌注CEIIS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对视网膜组织和功能损伤均较小。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灌注液 细胞活性 视网膜功能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