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至少在一年以前,拙著《编剧稿》以这样一种方式面世我是没有想到的。记得是在2010年前后,我曾很是花了一些时间来搜集资料,研读文献,探寻历史,关照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了一个自以为较为得体的《中国编剧稿》目录,不妨转录于后:

  • 标签: 编剧 自序 2010年 搜集资料
  • 简介:《词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词学名家施蛰存、万云骏、马兴荣和中年骨干教师的集体科研成果,最近已由该校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至清末历代著名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对词体的起源和形成、词的特殊风格及其发展、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诸问题都作了详尽的探讨。本书作者在对词的发展溯源探流中着重对词的形式和写作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一反词学界以往重思想、轻艺术,以对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评论

  • 标签: 词学论稿 婉约派 施蛰存 豪放派 写作艺术 词体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李白诗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一座令人惊叹叫绝的思想和文学艺术的高峰!李白的诗歌,虽已烛照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我们要瞻仰,要借鉴,要吸取,要创新,就必须认真研究李白。在李白研究的进程中,逐渐提出了“李白文化”和“李白”概念。

  • 标签: 李白诗歌 轮廓 构架 文学艺术 李白研究
  • 简介:一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下岗工人王忠拿起笔来为自己,也为这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呼吁呐喊的行为,引起广大读者热烈支持,和海内外诗歌界同情声援,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坛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也是值得人们继续关注、深入研究的中国诗歌现象。

  • 标签: 中国 诗歌评论 20世纪90年代 社会弱势群体 王学忠
  • 简介:杜诗史料纲胡可先杜诗史料是杜诗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史料的范围相当广泛,广义地说,举凡杜诗的目录、版本、编纂、注释、辑录、考订等,都可以归入史料的范围。千余年来,对杜诗的著录、编纂、注释、版本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形成...

  • 标签: 杜诗 杜甫研究 年谱 史料学 唐诗选本 杜诗学
  • 简介:葛立方杜——重提杜得失的话题杨胜宽葛立方(?—1164),字常之,号懒真子。所著诗话《韵语阳秋》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尽管从宋人赵与时《宾退录》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出了不少葛氏谈诗的舛误,但在葛氏本人,撰述此书的态度却...

  • 标签: 江西诗派 葛立方 学杜 《韵语阳秋》 杜诗 苏轼
  • 简介:崇尚真实、追求俚俗是李开先的两大戏曲主张。他要求戏曲表演亭真、情真、艺真。而臻于这一境界的最佳途径则是向民间俗曲学习。一般学者肯定民间俗曲多着眼于它的质朴。而李开先则认识到其可贵之处在于思想感情上贴近民众,反映底层的心声;艺术表现上遵循民俗,符合民众的审美情趣。他的戏曲观对于促进明代曲思想的嬗变和传奇的中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李开先 曲学 俚俗 戏曲
  • 简介:汪东为20世纪词坛大家,词业活动丰富,词交游广泛。民国初年即与黄侃同和清真词。其后主政中央大学中文系十年,门下济济多士,又加入如社,广事交游,词艺日臻成熟,词学成就逐渐为词坛所认可。抗战以后,多与各界名流唱酬往还,其词又经夏敬观、冒鹤亭等词坛名宿点定推许,词坛地位更为巩固。而且可以认为,汪东坚持传统词交游方式,其行为本身即具有固守文化传统的意味。

  • 标签: 汪东 词学交游 如社 旧体诗词
  • 简介:<正>在当代文坛上,小说界大概是一个最热闹最活跃的所在。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显身手,短篇中篇长篇三种体制并驾齐驱,传统的现代的中西嫁接的三代表现流系交汇汹涌。作家的艺术触角伸向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历史、心理,等各个层次,作品的艺术表现移植了诗歌、音乐、绘画、电影、曲艺以及政论、说明、应用等文体的各种技巧。概而言之,从内容到形式整个建构,从审美构思到艺术传达整个过程,都注进了新的精神,新的灵气。自然的,这种新的面貌,新的态

  • 标签: 小说修辞 当代小说 小说家 艺术传达 当代文坛 作家批评
  • 简介:这部著作是佩瑶六年前的博士论文,经过五年的推敲和磨砺,终于成书问世,我为她高兴,也为鲁迅研究加入年轻的学者庆幸。六年前我有幸参与这篇论文的匿名评审,随后又忝为评委,不仅得以先睹为快,尤其得以听到诸位评委的评论和她的导师王富仁教授的总结。我认为,这是一篇堪称优秀的博士论文。当正式出版之际,佩瑶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欣欣然之外,很是踌躇。考虑

  • 标签: 学衡派 鲁迅研究 博士论文 王富仁 匿名评审 鲁迅思想
  • 简介:<正>四后期的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鲁迅在思想上不再探索笼统的“国民性”问题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就很少抽象地谈论“改造国民的劣根性”这个问题。对于祖国和人民怀着深厚能感情和深切的忧虑的鲁迅,他所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具体地

  • 标签: 鲁迅 马克思主义者 “国民性” 祖国 作品 帝国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朱彊邨为民国时期词学前辈,夏承焘少于朱彊邨43岁。朱彊邨不遗余力地奖掖夏承焘,夏承焘对朱彊邨的学术研究也予以帮助。两者之间的交流属于双向交流。夏、朱交谊的背后是中国学术新旧转换时期传统学术传承方式的嬗变。

  • 标签: 夏承焘 朱彊邨 交谊 学术传承 民国词学发展
  • 简介:禅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界很早就给予了关注。那么,禅诗传统与现代诗之间,是否还继续保持着沟通与关联,尤其是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禅与诗是否依然互为缠绕,血脉相通呢?禅诗一开始就在修辞格上呈现出的特质,或许正是深入这个问题的比较方便的法门。

  • 标签: 现代诗 禅诗 修辞学 符号 中国古典诗歌 文化语境
  • 作者: 杨宗海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诗歌承受着在社会转型期被迅速边缘化的巨大压力时,互联网技术进入了中国,其廉价、快速与作品发表门槛低的特性,使众多诗歌爱好者重燃起创作与发表的热情。诗歌借助网络的平台重现创作热潮,成为世纪交替以来中国诗坛一件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大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诗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先后有“诗江湖”、“诗生活”“诗歌网报”、“榕树下”等数百个专业性的诗歌论坛或网站成立运行,注册会员达上百万人。加上各综合类网站的文学/诗歌论坛、个人博客等非专业性的网络载体,通过网络参与诗歌活动的人数已无法精确统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禅诗写作以“平常语”入诗,反诗歌“陌生化”合禅宗顿悟“自性”之道,它呈现出的“反讽”修辞格的特点,也隐藏着禅宗美学“反讽”的符号内涵。禅宗这种与后现代主义诗学契合的美学追求以及古典禅诗成功的操作实践,可以为禅诗之现代提供契机与参考。

  • 标签: 禅诗 禅宗美学 符号修辞学 反讽 平常语 陌生化
  • 简介:也许我们期待中的比较理想的《胡适全集》,真是要耐心等到二十一世纪的某一年才能面世。然而世界总在一天天地进步,在台北胡适纪念馆影印的《胡适手稿》(10册)、远流版的《胡适作品集》(37册)之后,有北大版的《胡适文集》(12册);在中华书局的《胡适的日记》(2册)后有远流版《胡适的日记》手稿奉(18册);在中华书局《胡适来往书信选》(3册)后有黄山书社影印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42册)和北大版的《胡适书信集》(3册)。但还有一些工作要做,陈平原教

  • 标签: 散文 叙事散文 当代
  • 简介:《扶桑》体现了严歌苓雌性写作中人类叙事,它不仅为作者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也为扶桑赢得了神一般的身位。严歌苓将扶桑写成文明之前、文化之前、概念之前的存在,并将动物的"自然"混同于人的"自由",将人的奴性、本能强说成母性、神性。诚然,同情弱者与被侮辱者,是文明社会的标识,也是时代的潮流,但如果不把"人"立将起来,如《扶桑》般渲染在被强暴中的享受与自由,则与纵恶无异。《扶桑》中的问题,源于作者对张志扬先生著作的误读。

  • 标签: 严歌苓 《扶桑》 人类学叙事
  • 简介:<正>当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译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效度受到译介的严重制约。我们需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定位中国文学译介,以促进中国文学输出,加速中国文学从边缘到中心的运动,实现非边缘化。谜米的发展为审视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谜米为理论指导,以译者身份和译介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化传递 异文化 归化翻译 文化环境 异化策略
  • 简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首先是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整个理论中,尤其是在他的早期理论中,无意识(潜意识)占踞着核心地位,他发现人的意识活动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表层,在这表层之后更深厚、更强大的力量在活动的便是无意识活动。无意识是整个精神分析的基础。弗洛伊德独具匠心,通过对过失行为和梦的探索研究,找寻到解释无意识内涵,揭示无意识的本质的途径,为后人研究有关意识、无意识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研究是从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开始的。这本书记载

  • 标签: 学无意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无意识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