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柳永是千年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大加赞赏,他在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的重新认识,对柳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柳永 陈锐 接受
  • 简介:《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 标签: 常州词派 花间集 词学接受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浙西派是以浙西一地为主的词人群体,在清初以至中叶影响了当时词坛的走向。以朱彝尊、李符等为代表,不仅推尊南宋词人姜夔、张炎,还与阳羡派的观念相交叉,对于宋末遗民词人蒋捷持有浓郁兴趣,积极评论、仿效、借鉴其《竹山》,并以群体唱和蒋捷[惜秋华]为高潮,提升了蒋捷的地位,揭示出浙派更深层的图景,进而丰富了清的中兴局面。

  • 标签: 浙西词派 蒋捷 接受 竹山词学
  • 简介:任何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生成历史与内涵,以及独特的使用方式和范畴.''、'思想史'是近年来词坛上运用极为广泛而又不确定的模糊概念.与作为文体意义的''相关联的''概念出现于清代,至近代才成为体文学研究的专门学科,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概念既有精确性,也有其灵活性和约定俗成性.'思想史'从'文学思想史'的概念中衍生,是文学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词学家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历史性见解和观念,研究和描述的是历代词思想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文学思想史 模糊概念 文体意义 文学研究 实际运用 约定俗成
  • 简介: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通过对辛用《史记》典的量化分析,结合辛弃疾“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并对使用频次较高的《史记》篇目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辛弃疾对《史记》的接受情况及运用《史记》典故与其人生经历及心态历程的关系。

  • 标签: 辛弃疾词 典故 《史记》
  • 简介:陈维崧是清代著名词人,阳羡派的领袖。他的,在清代前期、中期、后期呈现出不同的接受情况。前期获得高度评价,中期相对沉寂,后期是一个总结的时期,陈廷焯对陈维崧的接受最具有代表性。

  • 标签: 陈维崧 接受 清代
  • 简介:对苏轼体发展中的作用,许多论者从“以诗为”“韵”等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苏轼的众多题序,可以发现苏轼对当时业已形成的体功能和特征的态度,并进而从其对词体的态度上,追寻苏轼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 标签: 苏轼词 题序 接受 革新
  • 简介:苏轼以诗为,扩大了的容量,增强了的表现力,提高了的地位,为的发展开启了不少法门。而唐诗是苏轼以诗为的重要参照,其中,诗圣杜甫的诗就是苏轼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苏轼通过集句、隐括创变和借鉴词语等方式引杜诗入,取得了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史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苏词 杜诗 苏轼 艺术成就[
  • 简介:摘要郑文焯为清末民初词坛四大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创作与批评。随着清研究的深入,郑文焯作及论受到学界重视,对其研究趋向深入。本文系统梳理了自上世纪以来郑文焯研究的成果,以期学界更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郑文焯 清词 词学 综述
  • 简介:本文从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身份和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探讨胡适对词体的诸种体认如乃诗之进化、是白话文学、是活文学、近语言之自然等形成的主客原因及是非得失,进而分析其早年所着《国语文学史》和《词选》在作取舍、词人褒贬、史诠释方面的诸多偏见,肯定其重视体研究的学术史贡献,又对其推崇自然反对模仿、推崇诗化反对诗词分畛、重情感意境反格律用典、重北宋轻宋末以後等观点在多半个世纪研究中产生的影响加以评价,同时也涉及其在“整理国故”学术思想下实证性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标签: 胡适 词学研究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词体 白话文学
  • 简介:这次习作,我们又要尝试新的挑战了——写导游。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很新鲜,是否想赶快一试身手呢?先别急,看看还有哪些写作要求和小妙招吧!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论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词学名家施蛰存、万云骏、马兴荣和中年骨干教师的集体科研成果,最近已由该校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至清末历代著名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对词体的起源和形成、的特殊风格及其发展、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诸问题都作了详尽的探讨。本书作者在对词的发展溯源探流中着重对词的形式和写作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一反学界以往重思想、轻艺术,以对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评论

  • 标签: 词学论稿 婉约派 施蛰存 豪放派 写作艺术 词体
  • 简介: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与诗一样,也具有"兴观群怨"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继承、改革、发扬、光大中华,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审美教育
  • 简介:二十世纪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流派——"南派"与"北派"。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活动与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流派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南派词学 北派词学 真相 比较 意义
  • 简介:明人崇尚宋词,在创作过程中经常追和宋元名篇,逞才弄巧,附雅前人,形成颇具规模的次韵宋元名家现象。其中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倪瓒《江南春》三的次韵风尚最具影响,这与嘉靖年间馆阁、吴中两个词人群体的唱和活动有密切关系,也是明人观在创作中的局部写照。而且,明人在次韵作品、作家、题材、风格的多样性选择上形成不同的次韵类型,深化了这一文现象的普遍意义。

  • 标签: 明词 宋元词 次韵 接受
  • 简介:摘要被认为“末技”“小道”的,在清代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清代词话云集,在众多批评中,毛稚黄认为《窥管见》“诗词曲之界甚严,微笠翁不能深辩。”《窥管见》在对诗词曲的对比研究中,对词的定位、界限和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清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 标签: 定位 辩体
  • 简介:丁澎的思想在清代初期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得出其思想的主要几个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他溯源探本推尊体。第二,推崇稼轩豪放风。第三,他有着宏通的体风格取向。第四,他比较关注体特性。第五,他在创作上注重的音乐特质。

  • 标签: 丁澎 词学思想 尊体
  • 简介:some与any,它们在句中怎么使用呢?看似简单的单词也有不少学问哦!一般来说,some多用于肯定句,表示“一些”;any多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表示“一些”或“任何”。它们既能修饰可数名词,也能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 标签: 不可数名词 英语 天学 some ANY 肯定句
  • 简介:美丽的秋天到了。这个周末,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准备去故宫游览,大家推荐班长赵莉莉担任这次活动的导游。虽说莉莉平时博览群书,但当导游还真是头一回,先琢磨着写个导游吧。

  • 标签: 导游 故宫 旅游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