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心理医学科进行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治疗的52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进行治疗过程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脂异常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26例发生血脂异常,对照组26例未发生血脂异常,患者均依据其病症状况进行相应药物运用,分析两组影响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TG水平为(2.23±0.35)mmol/L,对照组为(1.46±0.30)mmol/L,t值为8.51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TC水平为(5.46±0.36)mmol/L,对照组为(4.07±0.41)mmol/L,t值为12.990,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LDL水平为(2.61±0.53)mmol/L,对照组为(2.15±0.60)mmol/L,t值为2.929,P值为0.005;探究组患者HDL水平为(0.81±0.17)mmol/L,对照组为(1.17±0.26)mmol/L,t值为5.909,P值为0.000,探究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探究组年龄为(42.26±5.72)岁,对照组为(42.31±6.03)岁,t值,0.030,P值为0.975;探究组性别男/女为17/9,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0.082,P值为0.773;探究组病程≧3年/<3年为20/6,对照组为12/14,卡方值为5.200,P值为0.022;探究组发作次数≦5次/>5次为5/21,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9.665,P值为0.001;探究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为12/14,对照组为3/23,卡方值为7.589,P值为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躁狂发作次数、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探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异常经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程、发作次数和临床用药是影响患者血脂水平的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需要良好开展心理干预,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合理进行临床用药,并注意定期检测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相 血脂异常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BP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药物合并无抽搐休克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精神状态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复发次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进行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降低其抑郁和躁狂程度,使患者行为自控,降低复发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药物 无抽搐电休克 双向情感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例脑梗塞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的护理,明确更多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生活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情感障碍的观察及预防、心理护理、饮食、功能锻炼等。结果患者明显好转。结论在和谐的医患沟通和家属的共同协助下,通过心理疏导和合理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此类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MECT+药物,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MECT+药物,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精神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联合使用药物和MECT,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MECT 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应激反应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内容,并将其在药物的基础上,运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间挑选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药物组25例按常规药物治疗,MECT组25例结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结果:对比BRPS、BRM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两组经治疗后,评分下降,MECT组下降较为显著(P<0.05);对比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MECT组SOD水平提升明显(P<0.05),其余指标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时,结合MECT治疗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一是能降低患者症状评分,二是能改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实践应用。

  • 标签: MECT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相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糖、脂代谢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结果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糖脂代谢、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FBG、TC、TG、LDL-C、Hcy分别为(5.27±0.58)mmol/L、(4.51±0.47)mmol/L、(1.50±0.24)mmol/L、(2.67±0.30)mmol/L、(15.85±2.04)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0.69)mmol/L、(4.05±0.41)mmol/L、(1.18±0.20)mmol/L、(2.26±0.29)mmol/L、(10.53±2.11)μmol/L,HDL-C为(1.29±0.1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0.2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51、9.04、8.67、16.00、5.92,均P < 0.001);观察组男性患者TG、LDL-C、Hcy为(1.57±0.23)mmol/L、(2.75±0.34)mmol/L、(19.33±2.84)μ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1.40±0.27)mmol/L、(2.51±0.36)mmol/L、(11.05±1.81)μmol/L,HDL-C为(1.21±0.21)mmol/L,明显低于女性患者的(1.31±0.1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3.02、15.16、2.34,均P < 0.05);观察组高BMI患者FBG、TC、TG、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低BMI患者,HDL-C明显较低BMI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5.35、2.40、4.76、13.42、2.88,均P < 0.05);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FBG、TC、TG、LDL-C、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3、13.02、9.94、37.53、8.81、51.35,均P < 0.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Hcy水平升高情况,尤其在男性、高BMI、长病程的患者中表达明显,临床上应予以密切注视。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相 血脂 血糖 同型半胱氨酸 性别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一旦发生冲动,应实施有效医疗护理措施,尽快终止和预防再度发生冲动行为。

  • 标签: 躁狂 发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由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11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依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每组 56例),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而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被用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对比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前, 2组的 BRMS量表评分差异性不明显 (P> 0.05);而经过 1个月、 2个月的治疗后,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优秀,其差异性显著 (P< 0.05);另外,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5.72%,其差异性明显 (P< 0.05);同时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试验组( 8.93%)明显低于对照组( 16.07%),其差异性也较明显 (P< 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由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疗后可将其躁狂症状和兴奋状态有效抑制,不仅临床疗效卓越,而且有着较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钠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指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现ICD-10将存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躁狂发作也归类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亦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和高同病率特点。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复杂,与很多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相混淆,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谵妄性躁狂(deliriousmania)为心境障碍中躁狂发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发作极为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性,呈现极度兴奋,伴冲动行为,可有短暂的幻听及妄想症状。

  • 标签: 谵妄性躁狂 辅助检查 治疗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约束带约束躁狂病人肢体,但是普通约束带较薄,约束肢体受力面积小,易损拓肢体,引起青紫、淤血、红肿。甚至挣断约束带。我科应用治疗巾约束躁狂病人,临床应用57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治疗巾 病人 躁狂 临床护理工作 约束带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初废除制以后,臣、相国、相公等前代非正式的宰相称谓广泛存在于明人语境之中,明人关于的文化体认依然清晰。明人以理想之所应具备的业、体与度等尺度品评本朝阁臣,功业与为之道并重,徐阶与张居正等人因之所获评价不同。总体来看,明人在有之历史记忆与无相之现实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君政治思维,之所以存在之价值如何、阁臣是相与否等种种争论,表明明人在废之后的无所适从。然而臣可议,制却是不可触碰的政治禁忌,明人在政治思维与实践层面皆未能突破"阁臣类"的桎梏,未能发明出彻底解决行政中枢权责游移的调适之道,阁臣终究难于自处,这是晚明政治困局的重要致因之一。

  • 标签: 相业 君相 相论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