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从书名著录不准确、作者著录讹误、版本信息著录不准确、馆藏地著录讹误以及误收地方诗文总集等几个方面,指出《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类的疏漏之处,并略加分析,以为补正。

  • 标签: 中国古籍总目 郡邑 补正
  • 简介:城市古已有之,中国亦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赵冈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把中国城市发展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从城市兴起到宋朝是第一阶段,从宋朝到十九世纪中叶是第二阶段,

  • 标签: 城市研究 城市化 江南 城市发展史 治所 明清
  • 简介:是全球领先的媒介投资管理机构,是WPP将其旗下包括迈势、竞立、尚扬及传立在内的媒体公司整合成立的母公司。

  • 标签: 中国 投资管理机构 媒体公司 母公司
  • 简介:据《魏书》所载,平凉初置时治在鹑阴县。但研究者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定鹑阴即西汉时所置鹑阴;也有人认为北魏时的平凉在今平凉市附近,又置鹑阴县作为治。笔者屡作求索考证,认为鹑阴县从西汉至南北朝数百年间置地一直没变,而前秦初置平凉之后在今平凉地又筑了一座平凉县城。但不是治。

  • 标签: 前秦 《魏书》 研究者 平凉市 南北朝 西汉
  • 简介:我离开母校——湖南省长沙市长中学,已经十年有余。十多年来,我北上求学,京城求职,立业成家,过惯了理性务实和快节奏的生活,见惯了北方短暂的春天和萧瑟的冬天。但无论内心多少琐事牵挂,总有一处最深情的角落,属于长。这种感情当然饱含着一个成年人对少年诗意时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一名学子对师门渊源的深切感念与无限自豪。要谈及我想起母校时生发的情怀,岳麓书院中悬挂的一副对联或可借来自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 标签: 岳麓书院 湖南省 快节奏 成年人 母校 中学
  • 作者: 石红许(江西)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绿城文学》 2009年第6期
  • 机构:船一进入东鄱阳湖,远远的,我就感受到了故乡——鄱阳的召唤,她安详地躺在一望无际的水岸线内,夏日正午的太阳晒得皮肤辣痛,依然挡不住一颗站在甲板上眺望家园的心,波浪在蓝得让人心醉的湖面上追逐,不时撞起美丽的银花,像是张开双臂拥抱一个游子的到来,我的心在渐渐的沉静、思索,羞涩的行囊中惟装有对鄱阳的记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江南古彭泽,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建县,以彭蠡泽(今鄱阳湖)在西而得名,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彭泽山川灵秀,风物宜人,"青山好处惟彭泽"、"经知彭泽天多水",宋朝诗人王十朋、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吟咏,足以概括彭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标签: 江南 文化底蕴 鄱阳湖 赣北 青山
  • 简介:一、四方言的起源四是一个历史概念,原指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个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新会县和开平县划地置鹤山县后,人们仍将其与鹤山合称为一。1951年1月12日,划出新会县的江门镇成立江门市。1983年6月,江门市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增辖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五县后,才将“四”改称为“五”,但时至今日,在旅外华侨、港澳同胞中,有些老人仍习惯将“五”称为“四”;

  • 标签: 方言 1951年 开平县 江门市 历史概念 港澳同胞
  • 简介:儒学是东方文化的主导,她对中华民族和东亚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影响最深、最大。而儒学文化又来源于周公创制的礼乐文化。《礼记·明堂位》载:“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这说明:洛文王明堂是中华儒学的发祥之地。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见199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所以抓紧开发中华儒学圣地——洛文王明堂,不仅对展示洛阳城市主体形象——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价值。为了发掘开发的需要,现将有关古籍记载编辑于后。

  • 标签: 儒学 洛邑文王明堂 中国 洛阳市 河南 文化名城
  • 简介:秦汉陵考陈益民陵又称国,是因帝王、王后陵墓而新设置的城邑。秦汉行郡县制,新置县、很多。多为贵族食邑,变化甚大,或旋置旋废,或升格为县,为后代沿置。陵的变迁亦大致如此。但陵究竟有哪些,其兴废的具体情况怎样,置陵的用意何在等,仍是值得探究...

  • 标签: 陵邑 水经注 后汉书 秦汉 东汉魏晋 《史记·秦始皇本纪》
  • 简介:西汉武帝末年,太常始辖陵县,这标志着“太常”的出现,由于太常所辖陵县的数目不断增加,所以“太常”的辖地也在增加,而其边界亦随之变化。由于诸陵县呈点块分布,所以“太常”的辖地从未有连为一体。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诸陵县散布于三辅内,而在行政上却隶属于太常。汉元帝永光年问,废除陵县制度,“太常”随之消失。

  • 标签: “太常郡” 陵县 长陵 地理分布
  • 简介:辩略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关于象的论辩,是个老题目了。古有唐宋诸家的述作①,今有复旦学者的议论②;外有法人马司帛洛、鄂卢梭的驳辩③,内有周振鹏、罩圣敏等相异的见解④:迄今尚难作定鼎之说。论者不擅于历史地理之学,可读书有得,综诸家之说,觉得还有...

  • 标签: 象郡 《汉书》 《史记》 南越国 交趾 地理志
  • 简介:<正>敦煌,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研究敦煌,对于探索古代中西交通史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注目于西陲史地。近代王国维、向达、夏鼐诸先生,曾结合敦煌石室遗书、汉简,以及实地的考察资料,对敦煌史地进行过深入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对敦煌史地的研究,业已成为“敦煌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敦煌石室 中西交通史 交流史 酒泉 都尉 匈奴列传
  • 简介:<正>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大邑、新大邑、新洛和成周。关于洛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 标签: 西周时期 涧水 洛邑 洛阳市 城址 遗址
  • 简介:<正>薛与徐州,是战国中晚期比较有名的两个地方。前者是齐田婴及其子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后者为齐威王与魏惠王相会并互致王号的所在,也是楚威王七年大败齐师的战场。长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薛、徐州实为一地,是同一城邑的不同名称。但若核查汉代以前的文献记载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时期关于徐州的记载,大约有四项,即:一、齐威王23年(前334)“与魏会徐州,诸侯

  • 标签: 徐州 孟尝君 薛县 汉晋 汉代 汉魏六朝
  • 简介:在《墨子·鲁问》一章中记录了楚之南的一个啖人之国,长子出生要杀而食之,叫做宜弟,在《史记正义》《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有商志传》《封神演义》等书中,伯考都是被纣王下令烹杀或剁成肉酱赐给其父食之,探讨伯考之死与《墨子》里记载的吃长子的习俗关系、伯考的肉酱被吐出后化而为兔的文化内涵。

  • 标签: 伯邑考 兔子 宜弟
  • 简介:辩略(续)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三)与鄂卢梭氏引证的七类共34条村料相比,马司帛洛氏三类4条材料在数量上确是相形见拙,无怪乎冯承钧先生在《秦代初平南越考》的泽序中斥其为“几条孤证”。然而,冯氏之斥考虑欠周,是不公平的。常言说“三个木桩架起一壁...

  • 标签: 《山海经》 象郡 《汉书》 地理志 《汉书补注》 《史记》
  • 简介:秦代的泗水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 标签: 泗水郡 垓下之战 楚汉战争
  • 简介:乐浪是汉的殖民地。因其墓制、文物等都是中国汉代的,所以虽然在我国境内,但在考古学或美术史上应该除外,这是笔者的想法。但乐浪的文化实质上对我国初期铁器时代或原三国文化有很大影响,当然对于以后的三国时代文化也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对乐浪文化的理解和知识,就不能希望对我国考古学有正确的理解,这样说并不过分。基于这样的观点,把重点放在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关联上,以此对乐浪文化进行概述似乎十分必要。

  • 标签: 乐浪郡 墓制 朝鲜 文物考古 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