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红细胞生成(EPO)主要由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作用为促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分裂为成熟红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可以分泌EPO,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保护作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蛋白类激素 细胞分泌
  • 简介:目的:促红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中的有效性已经证实,但对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的有效性尚未见评价,本文旨在作相应的观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41例CRF患者,分别予促红100~150U/kg·周,皮下注射,观察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2周的血常规及血生化改变.,结果:用药后2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开始增高,第4、8、12周血红蛋白分别增高(8.5±12.4)g/L,(16.2±11.3)g/L,(21.9±14.1)g/L,红细胞压积增高2.4%±4.4%,4.7%±4.4%,7.1%±5.4%.除第2周白细胞轻度降低外,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所致促红细胞生成抗体相关性纯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4.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能有效该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液学指标,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疗效,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EPO)水平的影响。方法115例患者行UPPP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OSAH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结果经手术治疗有效89例(77.4%),无效26例(22.6%)。EPO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PPP术是有效的OSAHS治疗手段,治疗有效者血清EPO水平降低,减低了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尿毒症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产生药物低反应或药物抵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现象,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uEPO)剂量增加会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罗沙司他是一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有刺激红细胞生成和调节铁代谢的功效。我们报告1例应用罗沙司他联合rHuEPO治疗促红细胞生成低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病例。

  • 标签: 肾透析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药物抵抗 罗沙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manpowergenere-organizingErythropoietin-MGROE)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失败原因、补救措施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1例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应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1例肾性贫血患者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6例,糖尿病肾病者2例,高血压者2例;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者3例,中度贫血者7例,重度贫血1例;有低蛋白血症者8例,无低蛋白血症者4例;透析频度每周2至3次者6例,每2周3次者3例,每周1次者1例;在应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治疗期间均补充铁剂。11例应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稳定在100g/L左右者6例,血红蛋白浓度在60~90g/L者3例,血红蛋白浓度在30~60g/L者2例;应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后引起高血压加重者3例,透析器复用次数较应用前减少者4例,应用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后血钾升高者3例。结论人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但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 标签: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0)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16例,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16例,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次。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1.25%,75%。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95.0%,86.7%。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垂直注射法皮下注射重组红细胞生成。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和Hct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应用重组红细胞生成可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促红素 肾性贫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容麟 张卫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3-0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3期
  • 机构: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050035
  • 简介:摘 要  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作为一种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重要激素,不仅在贫血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也在肾脏,心血管,肿瘤化疗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器官和脑神经也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其作为一种多用途的细胞因子,对机体器官起到修复和保护的作用,随着该领域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的研究,使得EPO的临床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EPO)对人牙髓细胞(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检测EPO对hDPC表达趋化因子mRNA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EPO对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hDPC中p38、ERK1/2、JN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EPO诱导hDPC迁移的影响。结果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SDF-1mRNA的表达tCXCR4=5.727,PCXCR4=0.005;tSDF-1=3.412,PSDF-1=0.027;与对照组相比,EPO显著促进hDPC的迁移能力(F=207.775,P10U/ml=0.000,P20U/ml=0.000,P40U/ml=0.000);EPO可升高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ERK1/2(t15min=6.554,P15min=0.000;t30min=17.305,P30min=0.000;t60min=8.913,P60min=0.000;t120min=-5.896,P120min=0.934)和p38的磷酸化程度t15min=4.396,P15min=0.004;t30min=6.447,P30min=0.000;t60min=34.676,P60min=0.000;t120min=4.689,P120min=0.003);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SB203580可抑制EPO诱导的hDPC迁移tEPO-U0126=2.422,PEPO-U0126=0.025;tEPO-SB203580=3.837,PEPO-SB203580=0.001。结论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和SDF-1mRNA的表达,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hDPC迁移。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牙髓细胞 迁移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索(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w起口服维生E、元素铁、叶酸片,第4w肌注维生B12,共4w。治疗组出生第7d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隔日1次,3次/w,皮下注射,共4w。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 简介: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非红细胞生成组织表达红细胞生成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提示EPO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可能成为抗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Epo在各种肿瘤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近年脑肿瘤的研究渐多,现将EPO及受体在脑肿瘤中的表达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脑肿瘤
  • 简介:红细胞生成(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其生物学活性与自然EPO完全相似。1986年以来临床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输血的困境,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但随着rHuEPO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也观察到rHuEPO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等^[1],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55例。给予常规组患儿使用维生C、维生E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产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血常规及输血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长(15.5±4.8)g/(kg·d)与治疗组(20.7±8.1)g/(kg·d)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输血率为16.36%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9.09%(P<0.05);治疗组患儿血常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012.10至2015.06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68名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两组,给予注射国产rhEPO治疗,两组以单次注射剂量不同,但每月总剂量相同,观察三个月。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化验指标均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相同。结论单次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方便、有效的。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红细胞生成在临床中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5例放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应用rhEPO治疗与相应护理干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且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结论针对临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rhEPO,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