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外的重组蛋白药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对比。结果欧美在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上具有先进的技术,而且药物在世界市场上就有广大的销售市场,而我国的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较为落后,但相对发展较快。结论我国在研究重组蛋白药物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借鉴国际的技术。

  • 标签: 重组蛋白药物 研究进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作为囊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选取60只昆明小鼠,体重为18 ~ 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组(疫苗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佐剂组(疫苗 +佐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在0周首次免疫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每次接种间隔2周。3组在首次免疫后0、2、4、6、8周分别剖杀4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和无菌取脾,分别用于分离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处理因素:原液、抗原刺激、刀豆蛋白A(ConA)刺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G2a、IgG1及IgE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3、IL-10水平。结果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IgG、IgG2a、IgG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间相同处理因素下,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内不同处理因素下,抗原刺激、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原液,且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抗原刺激(P均 < 0.05)。结论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标签: 猪带绦虫 猪囊尾蚴 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免疫应答
  • 简介:有许多不同的酵母已经有效地被利用来分析或表达真核蛋白。酵母的优点是生长快速,发酵条件可轻易批量化,设备相对简单.各项遗传和生物特性都被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像哺乳动物细胞一样做转译后的修饰.所以非常适合于真核重组蛋白的大量生产。

  • 标签: 酵母 重组蛋白 真核蛋白 发酵 遗传特性 生物特性
  • 简介:人类改造自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与伦比的。1985年,Lovell-Badge首次提出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产重组蛋白质,数年间这一几近天方夜谭的神话已梦想成真。在研究小鼠模型基础上,1990年春,5只生产人α-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在英国诞生,乳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已达30g/L,迄今已稳定遗传三代,现已进入临床实验。同年荷兰诞生了第一头生产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牛,现已繁殖20多头。对于这些产奶量

  • 标签: 转基因鼠 重组蛋白质 转基因动物 动物乳腺 定位表达 质的研究
  • 简介:摘要: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基因导入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来表达和产生目标蛋白质。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对于提高蛋白质产量、纯度和活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标签: 重组蛋白 表达系统 构建与优化 生物制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及其组合物的细胞免疫进行评价。方法88份新鲜肝素抗凝人群外周静脉血液,其中42份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结核病患者,46份健康志愿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提供,均为接种过卡介苗(BCG)且没有结核暴露史和任何临床症状体征的健康人。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 DNA为模板,PCR扩增选取的5个重组蛋白Rv3874、Rv3875、Rv2031c、Rv1411c和Rv3418c的完整编码基因;通过基因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分别克隆、表达和纯化5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物,采用效应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对人群进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了Rv3874、Rv3875、Rv2031c、Rv1411c和Rv3418c重组蛋白;灵敏度分别为50.00%、71.43%、69.04%、73.81%和76.19%;特异度分别为86.96%、76.09%、71.74%、39.13%和36.96%。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分别为52.46%~77.78%、62.96%~74.47%、0.511~0.754和0.129~0.475。除Rv1411c和Rv3418c外,Rv3874、Rv3875和Rv2031c在结核病患者中检测到的斑点形成细胞数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在5个重组蛋白所构成的26种组合物中,灵敏度为80.95%~95.24%,特异度为68.89%~24.44%。随着组合物中重组蛋白个数的增加其灵敏度逐渐增加,但特异度随之下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Rv3874、Rv3875和Rv2031c刺激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而Rv1411c和Rv3418c单独用作诊断抗原的效能并不理想,与多组分抗原联合构成的组合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重组蛋白质类 免疫,细胞 组合物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外源性E.coli宿主残留DNA的检测方法用于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试剂盒相关说明书,样品加标回收了率无法达到2020版中国药典(Ch.P)第四部3407章节和美国药典(USP)1130章节的要求,通过对药物浓度、处理温度、糖原的蛋白酶K的使用量以及不同的加标量的优化,即将样品稀释10倍后,加30pg的E.coli标准品,20μl的蛋白酶K消化1h,选择15μl PCR反应体系。结果:回收率满足在50%~150%之间。结论:借助商品化的试剂盒,优化的外源性DNA提取条件满足法规要求、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外源性残留DNA的检测。

  • 标签: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 大肠杆菌 外源性D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宫颈癌中,影响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仅靠临床分期是不够的,于是需要发现一种更好的预后指标,异常的组蛋白酶D升高被发现在癌细胞中,这种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通过对胞外基质的消化而增加肿瘤的转移潜力,在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中,高组蛋白酶D水平相关于短期的无复发生成。

  • 标签: 宫颈癌 组蛋白酶D 预后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受细胞能量代谢影响并可调控细胞代谢,参与β细胞发育与凋亡、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过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针对该靶点进行对糖尿病治疗进行探索,但仍处于初期阶段。

  • 标签: 组蛋白乙酰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以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50例予以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BsAg阳性率明显较低(P<0.05);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阻断成功率明显高于HBsAg、HBeAg双阳性组(P<0.05)。结论:开展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明显,且孕妇携带HBeAg阳性可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失败,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接种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接种乙肝疫苗的成年人,均于2021.11-2023.07期间,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共计96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分组,各48例。常规组、研究组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乙肝疫苗,比较研究接种结果,以抗-HBs阳性率情况为主。结果:两组接种人员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相比,抗-HBs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接种人员在接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接种安全性;但是,两组接种人员中,体质量指数超过或等于28的成人抗-HBs的阳性率低于体质量指数小于28者,差异性显示P<0.05。结论:为成人接种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比较接近,且接种期间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接种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成人 接种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重组CHO乙肝疫苗 疗效
  • 简介:摘要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是将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以构建重组病毒,免疫机体后在体内表达相应蛋白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类疫苗具有载体种类多、插入片段长、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优势,能克服灭活疫苗的效力维持时间短和减毒活疫苗回复突变的弊端。此文综述了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疫苗,合成 痘病毒科 腺病毒科 水疱病毒属 疫苗载体
  • 简介:全程免疫后的时间与抗-HBs有效阳性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2 接种后不同时间的HBsAg、抗-HBc、HBV感染情况 ,将各组之间有效阳性率回归分析发现全程免疫后的时间与抗-HBs有效阳性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

  • 标签: 乙肝疫苗免疫 免疫效果 基因重组
  • 简介:肿瘤是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研制疫苗防治肿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麻疹病毒的减毒株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它可以表达多种肿瘤蛋白,这些肿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肾细胞癌、肝胚细胞瘤、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 标签: 肿瘤 麻疹病毒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与煤矿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探索细胞外组蛋白在煤工尘肺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5月,选取2012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门诊就诊的220例煤矿粉尘接触者(包括煤矿接尘工人和煤工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小阴影密集度0、1、2、3级者分别61、65、56、3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H4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浓度。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煤工尘肺患者血浆和小牛胸腺组蛋白(CTHs)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效果以及抗组蛋白抗体的拮抗作用。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195例(88.6%,195/220),女性25例(11.4%,25/220),年龄(55.1±7.2)岁,接尘工龄(16.3±4.4)年。小阴影密集度分别为0、1、2、3级的煤矿粉尘接触者的血浆细胞外组蛋白H4浓度分别为(3.92±1.75)、(9.84±4.17)、(14.35±5.52)和(17.83±7.69)μ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矿粉尘接触者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H4浓度与PDGF浓度呈正相关性(r=0.769,P<0.01)。与正常血浆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浆组(272%±87%)、外源CTH组(283%±84%)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血浆组相比,患者血浆+抗H4抗体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下降(1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源CTH组相比,外源CTH+抗H4抗体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下降(1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的细胞外组蛋白浓度与煤矿粉尘接触者的肺纤维化程度相关,细胞外组蛋白对肺成纤维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提示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煤矿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尘肺 煤工尘肺 细胞外组蛋白 炎症 肺纤维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重组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三聚体蛋白疫苗并进行相关表征分析,研究重组HA三聚体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A三聚体蛋白的CHO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单向免疫扩散试验、蛋白质粒径检测和N-糖基化位点分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根据剂量、佐剂等处理条件的不同将BALB/c小鼠分为11个组,并进行一致的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后56 d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以评价免疫原性。结果构建的CHO细胞株能够分泌表达HA三聚体。HA三聚体具备生物学活性能够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中形成沉淀环,蛋白质粒径大小约为18.79 nm,具有10个N-糖基化位点,包括高甘露糖型、复合糖型和杂合糖型;HA三聚体重组蛋白疫苗在2次免疫小鼠后,3.75 μg剂量配伍RFH01佐剂与对照组单价疫苗原液15 μg引起的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 2,U=36),配伍佐剂组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未加佐剂组,其中15 μg HA三聚体+RFH01组效价最高,为1 280。结论成功制备了流感病毒重组HA三聚体蛋白,其与RFH01佐剂配伍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为流感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流感病毒 基因工程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血凝素 三聚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10µ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7个月和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282.38和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1.12%,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129.57和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5.56%,7月、12月GMC分别为40.18和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92.98%(225/242)、86.52%(77/89)和72.22%(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83.54%(198/237)、80.49%(66/82)和77.14%(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1~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以我院接种该疫苗的24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接种1月后,加速免疫程序和常规免疫程序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1年后的随访评价结果显示,加速免疫程序组患者的免疫保护效果弱于常规免疫程序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且在0、1、6月常规免疫程序中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 标签: 重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临床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