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绿纱)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 绿纱矿床 中非铜(钴)矿带
  • 简介:摘要:近百年的开采利用形成了数十亿吨的废石,占据大量土地,对环境产生危害,这些废石普遍含0.5%~1.5%,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某硫化铜赋存特征与可选性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硫化铜钴矿 特征 可选性
  • 简介:摘要基于不同的选冶工艺方案参数,采用NPVScheduler软件对某进行露天境界优化,比较各方案净现值,得到了最优的工艺方案,为矿山的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选冶工艺 NPV Scheduler 露天境界优化
  • 简介:某铜矿含0.58%,并含有0.0085%的,主要赋存于毒砂中,属含砷难处理矿石。针对该铜矿的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用依次优先浮选工艺回收,解决了铜精矿含砷高的问题,获得了合格铜精矿。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品位26.03%、含砷0.30%、回收率96.19%的铜精矿以及品位0.26%、含砷7.45%、回收率40.38%的精矿。

  • 标签: 含钴铜矿 含砷 优先浮选 降砷 回收钴
  • 简介:摘要: 黄土湿陷性与黄土的物性指标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非洲某项目工业场地黄土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对黄土湿陷性与深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干密度、饱和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场地黄土地基进行了湿陷性评价,获得了该地区的黄土湿陷性规律,为工程场地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

  • 标签: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评价 地基处理
  • 简介:摘要:在高品质矿物存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利用低品位,也成为行业后期发展阶段需重点关注的内容。选择性浸出工艺作为常用制备工艺,本文针对工艺应用流程进行梳理,同时利用实验的方式,讨论了不同因素对于工艺应用效果的影响,其目的在于积累工艺应用经验,为工艺改进与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低品位 浸出工艺 总酸量
  • 简介:摘要:为快速、准确进行矿石中的物相分析,通过对刚果(金)SICOMINES矿样品的物相分析,在方法选择、溶解分离、测试原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讨论试验,确立了矿石中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和硫化物以及氧化物的ICP-OES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适合刚果(金)SICOMINES矿石、一般铜矿石、一般矿石以及矿石中的的物相分析。

  • 标签: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 物相分析 原子吸收 ICP-OES
  • 简介:研究硫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硫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硫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硫元素氧化价态的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硫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硫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硫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矿主要产于非洲,其中的部分以氧化状态存在,其处理方法主要是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水的湿法冶金工业上主要采用还原浸出法,浸出酸大都选用硫酸,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制成合适的产品如它们盐类或金属。选择性浸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通过控制浸出酸度和还原剂用量使水钻中的铁基本不浸出,另一种是浸出过程直接除铁,把浸出的铁在浸出阶段就除掉。还有一种浸出方法就是联合浸出,即水和白合金联合浸出,一个作为氧化剂,一个作为还原剂进行浸出。本文对湿法处理工艺中还原剂种类及用量、酸的用量、浸出时间、温度、工艺流程,选择性浸出等进行阐述。水浸出过程中铁和的影响比较大。怎样控制溶液中主要有价金属尽量多的浸出,贱金属尽量不浸出留在浸出渣中.新型还原剂和选择性浸出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 标签: 水钴矿 还原剂 湿法 选择性浸出
  • 简介:摘要:刚果(金)东杜矿区的带以赋存于罗安群沉积岩中的-多金属矿体为特征,主要发育东、西两矿体,西矿体长约400 m,厚度大于10m,为残留氧化为主。东矿体长约1200m,宽200~300m,平均厚度7m,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矿体成因为沉积热液改造型矿体。

  • 标签: 刚果(金) 加丹加省 东杜 铜钴矿 地质特征 矿体成因
  • 简介:采用电化学溶解、P204萃取除杂、P204萃取分离镍、的工艺流程,对、铁含量远方同的合金废料块实行了综合回收,能有效地综合回收制取优质氧化粉、粉及镍粉等。

  • 标签: 电溶 高温合金废料 回收 萃取
  • 简介:本文在分析某企业渣有价金属化学物相的基础上,提出了硫酸浸出回收渣中的工艺。通过试验研究,基本确定了在控制浸出温度80℃、液固比7:1、亚硫酸钠加入量10%、时间5h、初始酸度2mol/1下,可以使渣中、钻、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62.56—67.62%、70.39~73.93%、69.50~73.39%之间,渣含钻可以降至0.092%以下,证明了采用硫酸介质浸出工艺,从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工艺可行的。

  • 标签: 铜钴矿渣 浸出率
  • 简介:在1:1万成远景区划成果的基础上,对录山田构造及其控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认为录山田存在四个构造组合,即北西西、北北东、“S”型、北西向构造组合。田主要受鄂城-大磨山新华夏系复合隆起带(东带)姜桥一下陆为主体的北北东向断裂与山字型前弧西翼相复合的北西西向构造控制,亦即受新华夏系复合改造山字型控制。

  • 标签: 矿田构造 控矿特征 铜录山矿田
  • 简介:采用酸浸某厂废弃炉渣中Cu、Ni、Co、Cu、Ni浸出率达99%以上,Co浸出率达87%。浸出液采用铁粉置换法回收分离、黄钠铁矾法除铁、NaF法除钙镁、P204深度除杂和P507分离镍,除杂率达99.5%以上,浸出液中Cu、Ni、Co回收率均超过94%。

  • 标签: 废渣 萃取法 镍钴分离回收
  • 作者: 陈浩 陈明亮 张文宇 王宏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3)
  • 简介:摘要:红土镍湿法冶炼项目属于近年来镍矿冶炼的新工艺,且处于海外,因气候环境,人文信仰,外国资源情况,运输方式,政府管理要求等存在较大差异,该类型项目往往属于三边工程,工期非常紧,但往往地处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区域,区别于成熟行业的施工管理,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 标签: 海外工程 湿法冶炼 镍钴 选矿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必须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工作,但前提是做好地质找矿工作,这就需要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成矿前景进行预测。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分布,矿床存在区域具有明显独特的地质特征,所以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新疆地区某地质特征,对其找前景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找认识,以期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铜镍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矿产资源 地球化学
  • 简介:本文介绍在银山硫选矿指标不稳定、在硫精矿中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作者用6种不同矿区、不同比例的矿样做了两种流程、10组闭路选矿试验,其中以低品位综合试验为代表,与现场硫系统的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选矿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技术指标提供依据。

  • 标签: 铜硫矿石 浮选 技术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和镍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其需求持续增长。镍硫化作为这两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高效、环保的选矿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镍硫化的资源特点、工艺矿物学特性以及选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选矿新工艺、捕收剂和调整剂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为镍硫化的选矿技术提供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的展望,以期促进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铜镍硫化矿 选矿 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