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以丰林保护区阔叶红松成过熟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松株数,无腐率、心腐率、边腐率统计结果表明:心腐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加,且以林分类型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林分中红松成过熟林木无腐朽率为19.4%、心腐率为75.3%、边腐率为5.3%。

  • 标签: 红松成过熟林木 无腐率 心腐率 边腐率
  • 简介:通过测定小兴安岭典型针阔混交林下土壤的理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小兴安岭的森林土壤比较疏松,保肥保水,土壤含水率适中,ph值处于微酸性范围;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含量高;速效氮含量为缺乏段,有效磷含量为中等至较丰富段,速效钾含量为丰富至特级丰富段.这种土壤理化状况有利于森林土壤微生物活动,而且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强,很适宜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生长发育;虽然速效氮比较缺乏,但由于针阔混交林内的树木大多数含有菌根菌,可以帮助树木分解吸收非速效状态下的养分,来弥补速效氮养分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影响.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森林土壤理化性状 伊春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月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6月份变异程度较大,5月份最小。2)各月份林隙光照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并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除5月份以外,其他月份林隙光照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总空间异质性中占主要部分,并表现出较强变异趋势。3)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出现的位置一致,均位于林隙东侧,但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强弱及分布复杂程度不同。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照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本文对人工营造的20年生阔叶红松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白桦-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达118.00t/hm2,色赤杨-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达98.43t/hm2,红松纯林仅为93.27t/hm2.白桦-红松与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的生产力分别为23.573t/hm2a与13.799t/hm2a.分别为红松纯林的277.53%,162.45%.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31%,50.00%,植物总数量也只有人工阔叶红松的18.15%,11.67%.人工阔叶红松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乔木层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0.69;灌木层为2.30,2.35;草本层为1.62、1.28;而红松纯林分别为0,1.81,0.69.同时人工阔叶红松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也高于红松纯林.

  • 标签: 人工阔叶红松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隙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下层,但土壤密度相反;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相对高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土壤物理性质总空间异质性程度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异质性均为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土壤孔隙度趋近于各向同性,其他3个物理因子随空间距离增大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变异函数相互影响较小。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的斑块仅分布在0-20cm土层中,并位于林隙中心以北的范围内。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土壤物理性质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在对东北蛟河林场32hm2阔叶红松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阔叶红松主要树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分析了阔叶红松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阔叶红松中不同树种的最大径级及其在不同径级中的株数分布不同,阔叶树种的最大径级大都低于针叶树种.根据不同树种按径级的株数分布特征,可将阔叶红松中的主要树种分为四类.根据不同树种各径级的累计株数百分率曲线所拟合的方程,亦可将阔叶红松中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以林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为基础,文章阐述了树木径级结构的平衡性,分析了阔叶红松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与自然干扰状况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关系,探讨了样地大小对阔叶红松种群结构研究结果的影响.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种群结构 更新模式 干扰状况
  • 简介:从1999年8至10月,2000年的4至6月,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在平均树高为26米的长白山阔叶红松内,用红外气体分析仪(2250D,LI-CORInc.和LI-COR,820)测定了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测定的数据,分析了阔叶红松二氧化碳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在白天和夜间是不同的,在接近地面处CO2浓度始终最大。从季节CO2廓线看出,在植物生长季节林冠处CO2浓度有明显的成层现象,不同高度(60~2.5m)的CO2浓度3月份变化较小差值为10mmol穖ol-1,而在7月份变化较大,差值为60mmol穖ol-1。7月份林冠处(22,26,32m)CO2浓度梯度较大,浓度差为8mmol穖ol-1。计算位于涡度相关仪器之下的40米高空气柱中CO2贮存状况表明,年际贮存是负值,但对NEE的贡献很小。图4参11。

  • 标签: CO2浓度 CO2廓线 CO2贮存 阔叶红松林 垂直分布 浓度梯度
  • 简介: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造林技术 林冠下 生物学特性 相对稳定 次生林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天然红松分的调查,掌握了天然红松的结实量和年龄、林分疏密度及和不同林分类型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红松果实的质量和不同林分类型的关系,对今后天然红松经营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天然红松 形态与习性 疏密度 林分类型 结实量
  • 简介:水分亏缺影响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不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各种代谢过程均受到影响。不同植物对其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响应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碳同化与水分利用机制间存在差异的结果。本研究以组成长白山阔叶红松主要树种红松、水曲柳、胡桃楸、椴树和蒙古柞的幼苗为研究对象,盆栽于模拟干旱条件下,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37.2%)的85%~100%(CK)、65%~85%、(MW)和45%~65%(LW)。讨论了不同模拟干旱强度对树木耐旱特征、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树种经模拟干旱处理后叶片耐旱特征增加:叶片厚度、自由水含量和肉质度增加,比叶面积减小。不同树种的光合速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反映趋势基本相似,除水曲柳在轻度土壤水分亏缺下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外,其它4个树种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下降,但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含量反应不一,反映出幼树对对土壤水分含量适应的复杂性。表3参15。

  • 标签: 干旱胁迫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率 阔叶红松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为研究对象,通过97场的降雨测定,对原始红松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红松在生长季内的林冠截留量为98.68mm,占同期降雨量的19.61%,是次生白桦林的1.3倍。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平均林冠截留率(11.4%~36.5%)相比,原始红松的林冠截留率处于中等水平。原始红松在生长季内的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为395.77和8.78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78。65%和1.74%。与次生白桦林相比,其穿透雨量减少,而树干径流量增加。统计分析表明,原始红松的林冠截留量、林内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均呈现紧密的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P〈0.01),而次生白桦林的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却呈现良好的直线关系(P〈0.01)。最后,对影响林内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因子进行筛选和分析。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降雨分配效应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原始红松林 次生白桦林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径流
  • 简介: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中,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这两个性状上,对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评价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差异,其优劣依次为: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马尾松-苦槠〉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木兰。

  • 标签: 马尾松林 阔叶化改造 效果 评价
  • 简介: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松林间,铺开纸、拿起笔写下文字的感觉,是在办公室里无法体会到的。山风拂来,松涛阵阵,抬眼四望,松枝摇曳,地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松针,蚂蚁在其间穿梭,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到从未如此亲近自然。

  • 标签: 随想 办公室
  • 简介:<正>若狭海岸的古道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据说,古时候酒井侯为了使“参勤交代”经过的道路更加美观,便种植了这些松树。有的地方,这些松树还可以兼起防风林的作用。海风拂拂,一排排巨大的黑松,枝干交错,低吻着地表。站在道上眺望迫及足下的青紫色的海面,十分写意。这里的海景优美,松叶鲜丽,为东部沿海诸地所无法比拟。然而,战争时期,这片松林被砍伐提取树根油,用作飞机燃料。过去海岸上随处可见的松树,如今

  • 标签: 松林 松树 妻子 气比 海岸 东京
  • 简介:角色行当:观音(正旦)罗卜(小生)村妇(小旦)四童子老虎[观音上。观音(唱)[新水令]霎时飞过黑松林,石岩前崎岖山径,松间惟有鹤,山外悄无人。只听得虎豹连声,为孝子临凡境。(念)一双慧眼观世界,慈悲广度众生灵。从空伸出拿云手,提起天罗地网人。(白)吾乃南海白衣大士。今有罗卜往西天取经救母,我今改扮民妇模样,试探他的道心如何,不免化一茅棚在此,等候于他.(一阵火光)[观音、四童子下。[傅罗卜上。罗卜(念)[双声子]

  • 标签: 松林试 试卜
  • 简介:<正>泰州博物馆收藏一对清雍正时的仿石质抱鼓石的木鼓,镂刻精工,乍视与石无异,颇为独特。木鼓形同抱鼓石,上呈圆鼓形,下有托座,通高58.5.厚17.5,鼓径49.5,托座高9.5——21厘米。正面是二只狮子戏绣球花纹,一条宽阔的彩带把狮子和绣球巧妙地连成一体,从而达到整体的和谐美。鼓边饰两道弦纹,其间雕一周缠枝忍冬花纹。木鼓反面宽边,中间是浅雕对称的折枝贯套花纹,简洁明快。木鼓的侧面系弧形,两边雕有80多个鼓钉。托座似翻卷的荷叶,两边弯曲,中间有叶筋,底座底面为长方形,并有长3.5、宽1.5、深3厘米的对称的两个母榫,作安装用。抱鼓石在苏南地区叫碑石,是建筑装饰

  • 标签: 木鼓 抱鼓石 松林 托座 泰州 狮子
  • 简介:一她后来想,一切也许可以从白虎山说起。所有的山和所有的河都是早已被命名好的,就像脚下这座山,癞秃、干渴、褶皱、独立千年而不能成说。它有一个威风凛凛但已苍老到两千岁的名字:白虎山。

  • 标签: 白虎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