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预测模型可以为采供血计划的制定,特别是月度、年度血源招募、组织、动员方案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使计划或方案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根据凉山州2005—2011年采血量年度增长率确定预测年度2012年采血总人数,根据2005—2011年1—12月当月采血量占当年采血量的构成比确定通道各参数。结果将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建立采血通道预测模型。讨论预测系统采用时间(月)和空间(通道)双重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采供血工作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影响因素多、可控性差等特点。系统由三条预测线组成,最上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上轨线,中间一条是通道的中轨线,最下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下轨线。实际的采血数据会围绕中轨在上、下轨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内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骨科护士心理状态,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并在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骨科护士心理状态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某市8所医院的168名骨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骨科护士心理状态,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因子,基于机器学习应用支持向量机(RBF-SVM)、Logistic回归、线性判别式分析(LDA)三种分类器构建预测骨科护士心理状态模型,比较三种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骨科护士SCL-90平均分(125.43±24.19)分,其中67例筛选为阳性,存在心理问题。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证实护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为骨科护士心理状态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机器学习,应用RBF-SVM构建的骨科护士心理状态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最高,优于Logistic回归、LDA。结论 骨科护士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众多,护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以RBF-SVM构建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心理状态不佳的护士。

  • 标签: 骨科护士 心理状态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 简介: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 标签: 疼痛 外科手术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复苏延迟危险因素,用列线图可视化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浙江某三甲医院复苏室收治1201例全麻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模型,采用列线图可视化展示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患者年龄≥66岁,普胸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时间≥120分钟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值为92.3%,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78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92-0.878)。验证组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37-0.909)。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判模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表现良好,有助于预测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延迟 危险因素 可视化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价值。方法:根据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78例用于研究,并以患者衰弱情况进行分组,包括39例的衰弱患者为观察组,及39例的非衰弱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其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方式、营养评分、血红蛋白、肌酐及自理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具有理想的预测效果,可明确其衰弱危险因素,用于指导预测患者早期衰弱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实施的头颈胸及上腹部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其中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2157例。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循证和临床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三种模型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GBDT模型和ANN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3 (95% CI: 0.790~0.855)、0.877 (95% CI: 0.841~0.913)和0.908 (95% CI: 0.878~0.93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PC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在本研究构建的三种PPCs机器学习模型中,A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术后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分析邯郸地区临床红细胞类制品使用规律,建立最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以指导血液机构的相关业务工作。方法对邯郸市2002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向本地区临床供应红细胞类制品量,经Epidata3.0双录入数据,导入IBMSPSS21,对临床用血量采用曲线回归和专家建模器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选出最优模型,再利用该模型对临床用血量进行预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曲线回归方程中R。最高的曲线为三次多项式函数,R2=0.947,P〈0.05,拟合方程为Y=2413.906+83.189X.0.602X2+0.004X2。专家建模器给出ARIMA(0,1,1)(0,1,1)模型,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结果显示P〉O.05,为白噪声序列,模型均提取了原序列中所有数据信息,模型诊断得以通过。用两种模型分别预测2014年1~6月临床用血量,ARIMA(0,1,1)(0,1,1)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偏差较大,最高达14.68%。ARIMA模型优于三次方程模型。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补充后续数据,血液机构能够科学地预测用血趋势,有效指导采供血工作。

  • 标签: 临床用血 红细胞类 数学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术前评估早期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枚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T1-2N0-1M0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45例(82%)患者中腋窝淋巴结≤2枚转移。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2枚腋窝转移与B超评估腋窝淋巴结阳性、肿瘤大小、HER2 阳性状态以及Ki-67增殖指数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B超腋窝阳性以及高Ki-67是腋窝淋巴结>2枚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术前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B超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ER、PR、HER2 状态以及Ki-67增殖指数构建的预测模型对 腋窝淋巴结≤2枚转移预测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和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部其他病原菌感染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建立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为:咯血、呼吸困难、中度或者高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P<0.05)。 BMI<18.5kg/m 、咯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血清白蛋白<40g/L均为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时,积极分析影响原因,及早进行治疗,有利于短期内控制感染。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菌 肺部感染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神经危重症患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了100例神经危重症患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生存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系统评估了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了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00例神经危重症患中,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如何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后异体输血量已成为临床新的难题,而围置换期的失血和置换后异体输血的预测因素尚不完全明确。目的:通过分析置换前和置换术中影响置换后异体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建立膝关节置换后异体输血量的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性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单侧膝关节置换后异体输血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置换前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置换后异体输血量,据此建立一个膝关节置换后异体输血量的预测模型。自2014年1至12月将此模型应用于临床,将90例预测单侧膝关节置换后需要异体输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器,对照组应用常规引流装置。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预测模型预测精确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观察,预测模型试验中Pearson分析显示,置换后异体输血量与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置换前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相关(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置换后异体输血与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相关(P〈0.011。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置换后预测异体输血量分别为(611.30±191.14)mL和(571.55±200.53)mL,预测精确度分别为(71.50±22.20)%和(70.94±19.2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输血总量(包括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的异体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预测模型能成功预测膝关节置换后异体输血量,预测置换后需要异体输血的患者应用自体血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输血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时间序列分析在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模型发病趋势预测的影响,为肺结核防制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0-2019年南京市建邺区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原始序列经平稳化处理和季节差分后,对模型参数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和外推预测。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建立一种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简易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在本院确诊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记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对于基线血肿增加6ml或者超过基线血肿体积的33%作为血肿扩增的标准。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GCS评分,发病至CT检查时间,基础出血量,CT混合征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标签:   自发性颅内出血 混合征 血肿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发生风险,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通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出影响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年龄60岁以上、手术时长超5h、术中出血量≥500ml是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单因素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上因素是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因素。结论: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预测指标,为早期预防和治疗 延迟性肠麻痹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 延迟性肠麻痹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套有效的腹腔镜低体温的评价体系,评估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并在院内对该路径进行管理和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某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各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变量为自变量绘制nomogram图,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验证。结果共196例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基础体温、手术种类、室温、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晶体液、胶体液、术中输液、CO2流量与低体温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最终拟合的模型为logit(P/1-P)=56.893–1.216*基础体温+0.377*手术种类+0.009*麻醉时间-0.653*室温。结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可能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根据这些变量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腹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低体温 评估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研并分析儿童压力性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儿童P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研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12月PI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PI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PI患儿PI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PI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BradenQ评分低、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存在摩擦与剪切力、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PI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PI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为100%,且均予以每间隔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发生PI的患儿中预防性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例为29.03%。结论: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小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为临床筛选高危患儿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以及对于谵妄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选取的180例患者中,发生谵妄的有108例(60.00%,108/180),其中男性患者69例(63.89%,69/108),女性患者39例(36.11%,39/108)。发生谵妄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病史、血氧水平、药物因素。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出现术后谵妄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状态,采取预测模型尽可能减少患者发生谵妄。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