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面部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研究
  • 简介:面部间隙感染是发生在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纵隔脓肿多为外伤手术或纵隔感染引起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50%^[2]。纵隔中上段脓肿形成主要是颈部感染下行及中上纵隔感染本身引起,如牙源性感染、咽旁隙及咽后隙感染下行或是上段食管损伤引起纵隔脓肿。下纵隔脓肿形成主要源于下段食管损伤,常并发单侧或是双侧胸腔感染。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非常罕见,且临床上容易忽视。现将成功救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急性化脓性炎症 疏松结缔组织 纵隔感染 脓肿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存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英文缩写简称MSI病症)患者予以了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而予以实验组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后有效率和相应的白细胞实际计数。结果实验组行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7.6%;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5.7%,此外在白细胞实际计数上实验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两组统计数据对比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口腔MSI病症患者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具备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全部65例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针对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55例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有54例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由于存在多处间隙感染,对其进行抗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医生建议其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被其拒绝,办理转院手续。结论做好牙周炎、淋巴结炎的预防工作,若患病需尽早治疗,而对重症间隙感染病人,需采取抗炎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 标签: 口腔 感染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面部潜在筋膜间隙感染,是口腔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临床经验,结合国际同行治疗经验,本文从术前检查、检查结果解读、经验性用药原则、手术处理原则、术后换药原则、智齿冠周炎相关间隙感染的防治策略、血糖监测与控制、物理因子治疗原则、路德维希咽峡炎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等10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共识,以期逐步实现我国口腔面外科同行诊治OMSI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终达到提高我国OMSI的诊疗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诊疗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0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80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面部感染。对口腔面部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颌面部 化脓性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切口引流。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间隙感染而死。结论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发病人群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5年来收治的面部间隙感染病例,探讨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病因、发病人群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口腔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首位,其次为腺源性及其他感染。发病人群特主要有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幼儿,及医疗条件较差或发病初期未重视的患者。结论口腔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常因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初期未重视,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局部病灶,还需要关注全身情况,并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 标签: 口腔颌面 间隙感染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临床治疗重症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VSD的疗效评价。方法对某省三甲等级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筛选2015年11月13日一2018年11月13日期间口腔面外科收治的所有关于重症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随机选取具有疾病临床确诊指标且符合本次研究基本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应用VSD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5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WBC、CRP水平)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对比两组住院天数,应用VSD治疗方法的观察组要比对照组的住院天数短;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WBC、CRP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的好,治疗后的三组研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重症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VS治疗方法可以有利于患者感染炎症的迅速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还可以在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的同时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和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在临床治疗重症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 VSD 的疗效评价。 方法:对 某 省三甲等级 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筛选 2015 年 11 月 13 日 一2018年 11 月 13 日 期间口腔面外科收治的 所有关于 重症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的病例资料,其中随机选取具有疾病 临床确诊指标 且符合 本次研究基本标准 的30例患者 作为本次 研究对象。 将所选取的 研究对象的所有 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5 例应用 VSD 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15 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 WBC 、 CRP 水平)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 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果: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对比两组住院天数,应用 VSD 治疗方法的 观察组要比对照组的住院天数短;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 WBC 、 CRP 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 WBC ( C 反应蛋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4例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24例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7~19天,脓肿切开引流,切口均II期愈合。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正常体温,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量,脱水症状和体征消失。患者情绪稳定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治疗面部间隙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间隙感染早期积极抗炎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继续抗炎治疗。结果132例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能使面部间隙感染获得圆满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 全身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重度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 标签: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 抗生素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 2015年 11月 ~

  • 标签: 口腔颌面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智齿冠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引起的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牙齿萌出过程中,智齿位置不正或周围空间不足,导致牙冠未能完全暴露在口腔内,使得龈瓣、牙囊与牙冠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易积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引发软组织炎症,并发展为面部间隙感染。本文就智齿冠周炎引起的面部间隙感染进行探讨,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智齿冠周炎 颌面部间隙感染 感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