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0~6个月63例高危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l例。对A组进行早期干预,B组未采取任何措施,在高危儿l岁左右对其进行诊断。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

  • 标签: 早期干预 高危儿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6例帕金森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筛选同期神经科普通患者136例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等进行测查,并比较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发生抑郁98例,抑郁为72.05%,对照组出现抑郁8例,抑郁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病程、病情程度相关,病程越长,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型越高,抑郁的发生就越高。结论帕金森患者中抑郁的发生极高,其与帕金森患者病程和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程长者发生越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发生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将我院82例发生失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针对IAD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IAD发生、IAD严重程度、IAD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31.71%(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AD程度更轻、IAD愈合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IAD发生、促进IAD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综合护理 愈合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TURP治疗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痉挛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5%)与对照组(62.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TURP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缓解患者痉挛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04月到2016年04月收治的100例阴道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50名,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措施。结果在两组患者产后2h、12h以及24h后的出血量的比较中,护理干预组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总的满意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于降低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品管圈对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发表于近5年的有关品管圈对护士针刺伤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对针刺伤的发生进行定量合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合并值为0.56,95%CI0.36~0.8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针刺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5年5月间行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年龄在60岁到88岁之间,实验组为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的患者用医用升温毯,输液加温装置进行保温护理,对照组用空调维持室温22℃到25℃之间,并加盖棉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寒颤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出现低体温的有3例,低体温的发生是10%;对照组出现低体温的有15例,低体温的发生是50%,实验组低体温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寒颤有6例,发生是20%,对照组寒颤有12例,发生是40%,实验组寒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可以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减少寒颤的发生,临床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保温护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输液室输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15年8月至12月实施风险护理的100例输液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输液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滴速不合理、输液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减少输液室输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护理 输液室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便秘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按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即在未发生便秘情况下,提前对患者进行便秘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便秘防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或减轻便秘症状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 便秘 预防性护理干预
  • 简介: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方面的疗效,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纳入8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51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复查胸/腰椎X射线片及骨密度值,对比两组在随访不同时间的脊柱稳定性、骨密度值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结果与结论:(1)7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6-39个月,平均26.7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椎体骨小梁稀少;(2)骨密度值:两组治疗后12,24,36个月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再骨折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d内和术后3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的变化,对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了狭窄相关的穿支梗塞.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较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内支架成形术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呼吸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呼吸科收治的患者7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3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的填写和评估,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宣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例数以及原因。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2例,发生为3.3%,观察组患者无跌倒坠床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填写和评估能有效降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科 住院患者 跌倒坠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差异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5%与22.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分别为95.0%与85.0%,两组间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外伤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发生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抽血室24名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分析在采血过程中引发针刺伤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降低针刺发生的措施。结果半年内,在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方面,0次4名(16.67%),1-2次12名(50.00%),3-4次6名(25.00%)、>5次2名(8.33%)。由此可知,在半年采血工作中,有83.33%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结论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诸多,有必要对抽血室护士加强采血技巧培训,并对采血室工作环境加以改善等,进一步使针刺伤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抽血室 采血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质量小组)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影响,减少鼻饲误吸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误吸发生由活动前的17.35%降低至活动后的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脑卒中 鼻饲 误吸发生率
  • 简介:针对西藏自治区近十年的贫困发生、生产总值、α系数,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异对贫困发生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结论,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差异大小是影响西藏贫困发生最主要的因素。

  • 标签: 贫困发生率 基尼系数 α系数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积极做好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综合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据相关护理措施后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我院妇产科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同时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产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5年10月~2016年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发生烫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烫伤由改善前的26.6%降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烫伤 品管圈 神经外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胃管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胃管意外拔管,比较实施前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结果意外拔管发生从8.16%降至1.04%。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胃管患者中,有效的降低了意外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胃管 意外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