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不均衡的膳食营养、社会压力增加等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让骨质疏松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由于骨密度是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运动锻炼等多方面了解骨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预防骨质疏松;给与骨量减少的病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影响因素
  • 简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骨折的伤者,而伤者本身所患有的骨质疏松症常需要法医工作者对其伤病关系重新思考和鉴定.目前的鉴定标准中对这一伤病关系的鉴定尚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易引起上访和投诉,致使立案、侦查、审判等司法程序无法正常进行.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的单位体积(面积)中所含的骨矿物含量,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是预测骨折风险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临床法医学伤病关系分析,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法医学者对应用骨密度分析伤病关系尚未提出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骨密度的测量方法、骨折阈值及其法医学应用作一综述,希望对法医同仁们有所帮助.

  • 标签: 临床法医学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不均衡的膳食营养、社会压力增加等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让骨质疏松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由于骨密度是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运动锻炼等多方面了解骨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预防骨质疏松;给与骨量减少的病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1027例女性骨密度测定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女性骨密度测定的受检者1027例,对其分别采用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其中行超声检测的患者有927例,行X线检测的有100例,观察两种的检测结果,并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两种方法检测出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在20~29岁间,30~39岁其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其中40~59岁间其骨密度相对稳定,在59岁以上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其中骨质疏松的有354例占34.5%。结论在正常的女性中其骨密度的颠峰值一般在20~29岁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逐渐降低,且在59岁以上年龄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 标签: 骨密度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骨骼一直处于更新状态。骨骼的组成与构造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都在变化着。这种可变性具有重要的健康暗示,因为许多医疗状况会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骨髂。亍解这些疾病需要对骨骼生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密度测定 骨骼 可变性 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骨密度测定对骨折病人风险评估及其在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骨折病人100例,分别对病人四肢长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测定,计算出骨矿物质(BMC,g)及骨矿物质密度(BMD,g/cm2),利用计算机软件分别与同身高、同年龄比,所得的T值及Z值,与国际卫生组织T值标准进行比对(T-Score>-1正常;-1>T-Score>-2.5骨量减少;-2.5>T-Score>-3.5骨质疏松;-3.5>T-Score严重骨质疏松)。结果骨量正常42例,占42%;骨量减少22例,占22%;骨质疏松9例,占9%;严重骨质疏松27例,占27%。结论骨密度异常,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密度异常,预示着骨折的风险增大,低骨密度更预示着骨折的危险。

  • 标签: 骨密度测定 骨折 四肢骨远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儿骨密度现状,探讨影响婴儿骨密度的因素,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速度(SOS)。结果婴儿骨密度水平随婴儿月龄增大呈升高趋势;骨密度异常率随月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且3月龄组异常率高于后两组;婴儿骨密度与母孕期营养、日晒时间、婴儿被动操、补充VitD、生长发育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性别、喂养方式无关。结论应重点关注小年龄婴儿,加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

  • 标签: 骨密度值 婴儿
  • 简介: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赣酉地区正常人群1594名的桡骨的骨密度值。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男女12岁以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13-19岁组男性比女性骨密度稍高。成年期不论男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形成在20~39岁,且男性骨密度较高于女性骨密度(P<0.05).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密度明显低于40~49岁年龄段(P<0.05),表明女性50岁开始有明显的骨量丢失。老年期男性骨量丢失速度较慢而女性较快,且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期中男女性骨密度成年期最高且时间最长,成年期骨密度明显比青少年期、老年期的骨密度高(P<0.01)。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的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条件,特别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诊断标准。

  • 标签: 骨密度 女性 正常人群 男性 成年期 青少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骨密度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44例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跟骨骨密度、桡骨远端骨密度,并选用Kellgren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跟骨骨密度、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8例(63.64%)患者峰值骨量低于2.0SD,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 标签: 膝关节 重度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骨密度测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风险评估及其在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别对病人四肢长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测定,计算出骨矿物质(BMC,g)及骨矿物质密度(BMD,g/cm2),利用计算机软件分别与同身高、同年龄比,所得的T值及Z值,与国际卫生组织T值标准进行比对(T-Score>-1正常;-1>T-Score>-2.5骨量减少;-2.5>T-Score>-3.5骨质疏松;-3.5>T-Score严重骨质疏松)。结果骨量正常42例,占42%;骨量减少22例,占22%;骨质疏松9例,占9%;严重骨质疏松27例,占27%。结论骨密度异常,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密度异常,预示着骨折的风险增大,低骨密度更预示着骨折的危险。

  • 标签: 骨密度测定 骨折 四肢骨远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驻甬舟3个干休所保健管理对象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驻甬舟3个干休所2013年6月份健康体检老人144人,年龄74~92岁,平均82.39±4.46岁,分为90~岁,6人,80~89岁,84人,74~79岁,54人。用日本古野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所选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记录骨密度T测定值。结果骨密度T测定值正常33人,占22.92%;骨量减少24人,占16.67%;骨质疏松81人,占56.25%,异常77.08%。三组骨密度T测定值相差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07)。结论驻甬舟军队管理干休所老干部老阿姨77.08%存在骨量异常,而且随着年龄增大,骨量异常的发生率越高,高龄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防治重点。必须加强对老人进行进行综合措施干预很有必要。

  • 标签: 高龄老人 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预防
  • 简介:笔者用单光子超远端两维骨密度测量法测量了新疆航空公司139例男性飞行员的骨宽(BW)、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与本地区两维骨密度正常值比较发现:飞行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尤其是30岁~年龄组桡、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50岁-60岁年龄组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桡、尺骨BMD与各组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尺骨与桡骨的BMC、BMD等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尺骨的BMD受飞行年限的影响较桡骨敏感。

  • 标签: BMD 尺骨 骨密度 正常值 单光子 桡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椎体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骨密度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也为实验组,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将这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的部位有腰椎1--4、大转子、Ward区和股骨颈。另外再选取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31.1%,女性的为42.2%,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7.8%,女性的为28.9%;对照组中,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0.0%,女性的为24.4%,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7%,女性的为11.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的为61.1%,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必要实施常规骨密度测定,可以防止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常规骨密度测定 必要性
  • 简介:摘要儿童阶段的骨密度能否得到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峰值得关键因素。防止儿童期,尤其是生长发育速率较快的学龄前期低骨密度是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重用环节[1]。骨量的积累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期,因此儿童骨密度的测量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某些骨代谢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还可以用于早期预防钙营养的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超声骨密度测定仪作为一种无放射性、无创伤性、精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检查结果快捷的设备,已进入相关学科的视线,并得到认可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评估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被检者腰椎(L1-4)及双侧股骨颈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T值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的3个月、半年及1年的T值显示,3个月无明显变化,六个月T值有轻微改变,一年后变化显著。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可作为临床评估抗骨质疏松疗效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 双能X线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本文通过对各种密度测定方法的分析、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密度测量方法解决密度测量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密度测定 液体密度 固体密度
  • 简介:摘要:相对密度是油脂的理化指标,本实验通过自动密度仪法和比重瓶法(GB/T5526-1985)测定植物原油的相对密度,并对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复性,数据表明自动密度仪法测定相对密度的结果满足GB/T5526-1985的精密度要求,且方法的重复性好,精度高,操作更简单便捷。

  • 标签: 密度仪 比重瓶法 相对密度 植物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