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滑移修复治疗肿瘤型大段缺损、重建肢体完整性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对35例骨肿瘤行手术彻底切除后,用滑移技术修复缺损。其中对6例恶性肿瘤采用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从X线片、感染率、再骨折率、肿瘤再复发等方面统计,得出滑移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缺损优势。结果随访2-6年,平均37个月,其中30例骨折端达到骨折愈合标准,3例骨肉瘤患者复发,2例骨肉瘤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结论滑移修复治疗肿瘤型大段缺损方法可行,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骨段滑移 肿瘤型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缺损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皮瓣移植与滑移治疗。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皮瓣移植联合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缺损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皮瓣移植与滑移治疗。结果 : 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 ;滑移 ;胫骨骨髓炎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运治疗胫骨缺损过程中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外固定去除后发生回缩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9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胫骨缺损应用搬运治疗,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外固定去除或失效发生不同程度回缩的41例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18~71(40±15)岁。用Pearson相关分析滑移回缩距离与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缺损长度、手术次数、滑移段长度、搬运长度、滑移固定时间和外固定去除或松动失效前、后两次影像学检查的间隔时间等9个因素的相关性,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受伤至搬运时间7~95(40.54±25.65)d,缺损长度5.0~11.0(6.90±1.20)cm,手术次数1~5(1.64±0.82)次,滑移段长度4.8~12.0(9.68±2.24)cm,搬运长度4.5~11.0(6.76±1.64)cm,滑移固定时间3.5~11.5 (7.47±1.94)个月,间隔时间5~21(10.16±4.07)d,滑移回缩距离1.5~30.0(8.73±7.99)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滑移回缩距离与滑移固定时间呈负相关,与搬运长度和滑移段长度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97、0.501、0.419, P值均<0.05);滑移回缩距离与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缺损长度、手术次数和间隔时间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搬运长度和滑移固定时间与滑移发生回缩存在线性关系(t=-10.385、3.027, P值均<0.05)。回归方程:Ŷ)回缩距离(mm)=27.081-2.805X滑移固定时间(月)+0.447X搬运长度(cm)(R2=0.805, F=13.256, P<0.01)。结论搬运过程回缩程度与滑移段长度、搬运长度、固定时间相关,其中搬运长度和固定时间与滑移回缩程度存在线性关系。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骨搬运 滑移段 回缩 牵引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缺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6收治的胫骨骨髓炎缺损的患者68例进行研究,运用分段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滑移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对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复发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技术 胫骨骨髓炎 骨缺损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行胫骨滑移的胫距关节融合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胫距关节融合的病例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融合后的疼痛及功能改善;并了解胫距关节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研究对象,术前VAS评分5~8分,术后18个月VAS评分1~3分,术后疼痛明显改善(Z=-2.684,P<0.05);术前Mazur评分21~77分,术后18个月Mazur评分69~8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2.666,P<0.05)。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胫距关节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感染。有1例59岁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出现外侧足背皮肤浅感觉减退。结论采用胫骨滑移联合空心螺钉进行胫距关节融合对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融合率高。

  • 标签: 关节融合术 胫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滑移治疗胫骨皮缺损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90例接受滑移治疗胫骨皮缺损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 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能力、家庭融入、社会融入以及心理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 FMA评分及 Barthel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述评分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均<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滑移治疗胫骨皮缺损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加以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骨滑移治疗 胫骨骨皮缺损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 简介:摘要新建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铁路专用线跨水管路大桥采用3孔48m预应力混凝土节拼装箱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着重介绍梁就地预制、交错滑移、节拼装及预应力控制技术,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 标签: 48m箱梁 节段拼装 就地预制 交错滑移
  • 简介:摘要:泸州市城东长江二桥主桥为双塔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公轨两用悬索桥,主跨576m,边跨各70m,其中边跨梁为无索区梁,位于河岸堤坝上方,在施工过程中,运输船舶无法直接将梁运至吊装位置,需采用滑移支架与跨中吊装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边跨无索区梁的架设安装。本文详细介绍了滑移支架的设计计算要点,供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悬索桥 滑移支架 钢梁吊装
  • 简介:背景:成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系骨骼I型胶原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强度显著降低、反复骨折、畸形愈合的罕见疾病。截矫形术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目的:探讨多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重度畸形的围术期管理、手术方法及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不全合并重度下肢畸形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4.7岁(9~27岁)。下肢长骨中24存在畸形,术前股骨及胫骨畸形成角为63°(20°~120°)。结果:18行多弹性髓内钉固定。单平均截3.4处(3~4处)。股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7h(1~2.5h),胫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2h(1~1.5h)。股骨侧手术单出血量223ml(150~600ml)。平均随访17.7个月(6~40个月)。患肢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4.3个月(4~6个月)。愈合时间5.4个月(4~8个月)。无不愈合、再骨折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由术前45.7分(24~80分)提高到术后85.7分(78~96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0.8分(36~70分)提高到术后74.0分(60~90分)。手术前后的Barthel评分和WeeFIM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多内固定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最大限度矫正重度肢体畸形,多联合一期手术显著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成骨不全 多段截骨 弹性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矫形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0例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多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中共有畸形70处,平均畸形角度为63°,股骨侧、胫骨侧单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存在下肢长度差患者,均采用特制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固定术能够促使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得到纠正,可对重度肢体畸形进行矫正,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成骨不全 下肢多骨畸形 多段截骨 矫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效果。方法于2015年09月--2018年09月,对本院收治的12例胫骨大段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进行双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22个月的随访。骨折端愈合良好。轻微跛行患者1例,其他患者的行走情况无异常。结论胫骨大段缺损患者进行双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胫骨大段骨缺损 双段骨组织牵拉再生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钉结合水泥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节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黔南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术后存留节缺损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55岁,平均35.4岁;切除肿瘤病灶后缺损长度6~21 cm,平均12.3 cm;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KPS)均小于50分。其中3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2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2例因缺损21 cm、13 cm予钢板及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记录患者切除后缺损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P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225 min(平均154.2 min),术中出血量300~500 mL(平均为382 mL)。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1例28分,2例23分,2例21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1~6分,平均3.6分;术后KPS评分60~80分,平均72分。结论采用髓内钉结合水泥填充技术修复节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严重粉碎骨折缺失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以来采用异体移植治疗下肢严重开放、粉碎骨折、缺失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9~51岁,均为男性,均为开放性损伤。遵循开放骨折处理原则,彻底清创,控制感染,皮瓣转移、消灭创面。术前行X线检查,明确所需移植的长度及直径并进行定制。术中进行实际测量,进一步确定所需段长度,并对两端进行修整,使其与宿主端匹配,增加接触面,异体与宿主间缝隙及其周围植。结果6例患者经20~27个月随访,均达到满意疗效。1例患者因过早负重(5个月弃拐行走)引起钢板断裂,改行髓内针固定16个月后性愈合。其他5例患者也均已正常行走。X线检查提示:3例性愈合,3例临床愈合,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同种异体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种异体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粉碎骨折缺失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段 移植 长管状骨 骨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滑移技术用于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的48例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Ilizarov滑移技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骨折最终愈合,截平均截长度(4.67±2.03)cm,平均搬运速度(14.34±1.78)d/cm。术后7例针道感染,经过切开引流及更换固定针,均治愈,无继发性骨感染发生。其中4例外规定针松动,及时更换外固定针。结论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Ilizarov滑移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 Ilizarov骨滑移技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