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美容整形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行美容整形治疗的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治疗后的满意程度。结果此27例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经美容整形手术后,其切口全部I期愈合,手术效果优良的患者有25例,优良率可达到92.59%;手术效果满意的患者有24例,满意率为88.89%。结论在为双侧唇裂术后鼻部畸形患者美容整形过程中,医生一定要在术前为患者精心设计,在术中注意各种细节并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畸形特点应用不同的美容整形修复方式。

  • 标签: 唇裂术后 唇鼻畸形 美容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在下唇设计Abbe瓣,转移至上,延长鼻小柱,增加前高度,修复珠,协调上下唇宽度,从而改善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结果所有皮辨存活,术后外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下唇Abbe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畸形

  • 标签: 双侧唇裂 鼻唇畸形 Abbe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及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个性化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畸形修复的唇裂患者89例,单侧畸形80例,双侧畸形9例,根据患者的畸形类型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个性化修复,66例患者(56/89,74.2%)患者对修复结果满意,21例患者(21/89,23.6%)对修复结果基本满意,仅2例患者因畸形程度严重且手术复杂,效果不满意。所有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患者出现红肿,加强换药及应用抗生素,2天后红肿消退。随访1年,患者均较满意,且效果稳定,无继发性畸形。结论针对唇裂术后继发的畸形进行个性化修复,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技巧,可以保证畸形的良好恢复,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恢复唇部的协调对称关系是畸形修复的重要原则。

  • 标签: 唇裂 鼻唇畸形 个性化 修复
  • 简介:摘要: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各种新术式仍然是在Millard的旋转瓣和推进瓣基础下修复唇裂畸形,其创新性和灵活性让唇裂修复术不断发展进步。这篇文章深入研究了Millard旋转推进技术,并回顾基于旋转推进技术改良的Mohler法和梯度旋转下降法,比较改良术式的创新点,讨论改良技术较传统术式修改的进步点。

  • 标签: Millard旋转推进瓣法 Mohler法 梯度旋转下降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进行唇裂术后,畸形的Ⅱ期整复治疗。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共收治唇裂术后唇部畸形患者53例。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三种手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Ⅱ期整复治疗后,53例患者中,整复效果理想者为31例,整复效果有明显改变者为12例,整复效果改善一般为10例。结论患者唇部的畸形不同,采取不同的整复方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侧唇裂 唇裂术 鼻唇畸形 生活的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12~14孕周对后三角及雏形切面的联合观察,可将严重的颜面部畸形检出提前至早孕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2~14孕周留存标准后三角及雏形切面的436份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筛查出骨缺如69例,唇腭裂7例,唇裂1例。结论后三角切面及雏形切面是早孕期筛查、腭部异常的可靠、可行的声像学标志。

  • 标签: 鼻后三角鼻唇雏形早孕颜面部畸形
  • 简介:摘要为评价旋转交叉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畸形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的患儿6例,通过数码照片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复诊时高、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孔面积等信息以评价该术式的疗效。本研究中6例患儿术前健患侧高比2∶1,健患侧鼻孔高度比值约2∶1,但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比却为1∶2~1∶3。术后健患侧高比近1∶1,鼻孔形态对称、沟形态对称、堤形态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未见明显切口不良愈合。旋转交叉推进瓣在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畸形整复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 标签: 唇裂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堤 鼻畸形 鼻底重建 旋转交叉推进瓣
  • 简介:摘要探讨用小脂肪颗粒与脂肪胶分层填充治疗女性沟老化的方法及效果。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整形烧伤科和东莞康华医院整形外科用小脂肪颗粒深部填充及脂肪胶皮下皮内填充分层移植的方法,治疗女性沟老化63例(年龄26~69岁,平均43.3岁),其中46例采取2次补充移植。63例中13例术后出现青紫,14 d内消退;全部患者术后沟外观平滑或略高,即时效果满意,3个月内满意率100%。6个月后复诊,46例行第2次补充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填充1次后效果欠佳,满意61例,占96.8%。脂肪分层移植治疗女性沟老化短期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重复填充2~3次效果更好。

  • 标签: 脂肪 鼻唇沟 老化 分层移植 注射
  • 简介:摘要无论是修复重建外科还是面部美容方面,沟都是整形美容医师重视的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沟部位有多块肌肉,解剖学结构复杂。对沟部位的肌肉解剖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解剖技术的进步、解剖器械的改进,人们对沟的肌肉解剖学认识逐步提高。关于沟肌肉解剖结构与外观形态的关系众说纷纭,本文对沟肌肉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鼻唇沟 肌肉 解剖学 修复重建 进展
  • 简介:摘要功能性整形是通过调整鼻部的解剖结构来改善鼻通气功能,同步改善外的面部表情及美观功能的手术技术。本文围绕"外伤畸形"这一专病,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功能性整形术的各种要点,详细叙述了骨骨折、眶筛骨折、鼻中隔骨折和偏曲、外伤后畸形瓣区畸形5种疾病,同时介绍了在行功能性整形术前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国内关于鹦鹉嘴样畸形的文章较少,本文结合临床实际讨论鹦鹉嘴样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

  • 标签: 疤痕,鼻背 鼻尖突出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前庭囊肿揭盖手术,龈沟前庭囊肿切除手术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患有前庭囊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中25例患者实行龈沟前庭囊肿处理切除的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内镜下前庭囊肿揭盖方式的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内镜下前庭囊肿揭盖手术患者的实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反应程度、切口感染率水平、出血量水平,结果显示龈沟进路的实际手术效果明显较优。结论内镜下治疗手术中使用前庭囊肿揭盖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优于传统方式的龈沟进路治疗手术方式。

  • 标签: 内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健康人对亚单位照片处理效果的敏感程度。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唇腭裂外科采取25名(20~40岁)亚单位基本正常的人物正面照片,用照片人工处理的方法,将各唇部亚单位进行1.1、1.2、1.3倍放大或平移进行调整,得到不同程度唇部亚单位畸形的照片。选择未经矫治手术、无颌面部畸形的年轻健康人189名[男96名,女93名;年龄(20.00±1.32)岁],判断其视觉对于亚单位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结果年轻健康人视觉对鼻孔对称性和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结论年轻健康人对鼻孔对称性和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

  • 标签: 调查问卷 年轻人 鼻唇亚单位 颜面审美视觉效果 唇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13例鼻部缺损患者,均以在缺损区邻近设计并制作带蒂沟皮瓣,经隧道至缺损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手术治疗后效果。结果13例鼻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手术,转移皮瓣成活,外形较美观,效果满意。结论沟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临床效果好,外形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转移修复 鼻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唇裂的修复,由于受唇裂本身所形成的组织发育异常、Ⅰ期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组织结构不均衡发育、瘢痕挛缩等因素影响,唇裂修复术后遗留畸形约占84%,而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程度更严重。大部分都需要行多次整复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方法术者详细介绍了双反L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过短畸形的手术方法,并论述了该术式的优点及操作注意事项。结论认为此法为修复前过短畸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双反L瓣 前唇过短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按MillardⅡ术式后上下降不足再次切开白使形成上三角瓣使上组织瓣下降消除唇裂术后上过短畸形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单侧唇裂按MillardⅡ式定点术后上过短畸形患者16例,按原瘢痕切口切除斑痕后,于C瓣健侧瘢痕做切口使形成上三角形缺损,患侧沿底做附加切口直接下降患侧白并形成三角瓣尖端,插入健侧三角形组织使健侧白组织下降,患侧与健侧上做潜行分离下降到足够高度后,直接拉拢缝合,最后唇红修整恢复红唇微结构。结果所治疗16例患者患侧下降均达到了满意效果,两侧峰对称,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无上过紧,无继发畸形,微笑时观察两侧上基本对称,原疤痕切口不增加过多疤痕,患者满意。结论MillardⅡ术式上过短畸形按原瘢痕形成上三角瓣,潜行分离使患侧上组织下降,直接缝合,该方法可靠,不失患侧上过短单侧高不足有效矫正的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作者报道了31例应用双侧唇红缘移位皮瓣修补哨形畸形的病例,4例获显著效果,27例获良好效果,方法是Kapetanski外侧唇红皮瓣90°角移位的V——Y徒前手术的简单改良,外侧唇红皮瓣设计在唇红——粘膜交界之内,分离掀起蒂部在前正中的粘膜、粘膜下层、口轮匝肌皮瓣,将皮瓣移位插入到长期卧床,浅昏迷的病人,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降低,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合并肺部感染,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痛苦也会使病情恶化,因此预防肺部感染,在康复抢救过程中至关重要,故重症对患者应实施早期预

  • 标签: 唇红缘 皮瓣设计 口轮匝肌 外侧唇 肺部感染 咳嗽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皮下蒂皮瓣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岁。面部肿物面积0.8 cm×0.8 cm~2.2 cm×2.0 cm。沟区设计携带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者游离周围组织推进方式,将皮下蒂皮瓣转移至缺损区域,切除肿物同时一期闭合皮肤缺损。术后总结并发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58例皮瓣转移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术区瘢痕平整。随访6~48个月,1例口唇周围肿物切除术后,沟供区瘢痕较明显。满意57例,占98.3%。结论沟皮下蒂皮瓣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有一期防止器官牵拉变形,远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等优点,且皮瓣厚度、颜色与缺损处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下蒂皮瓣 鼻唇沟皮瓣 肿物切除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龈沟径路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本院按照入院时间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前庭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34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龈沟径路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前庭囊肿患者实施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痊愈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鼻前庭囊肿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沟皮瓣联合修复下部大范围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疗效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发生于下部面积在3.0 cm×3.0 cm以上并跨多个(≥3个)亚单位的缺损12例,其中基底细胞癌3例,鳞癌2例,巨大良性肿瘤2例,各类外伤致缺损者5例。缺损范围3.0 cm×3.0 cm ~5.0 cm×4.5 cm,其中3例为皮肤、软骨及鼻黏膜全层缺损。所有患者接受双侧沟皮瓣联合修复。术后定时返院或微信随访。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感染坏死。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肤色与周围皮肤一致,质地及触感较佳,双侧沟对称。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双侧沟皮瓣重建下部大范围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且技术简单易行,为良好的可替代手术方案。

  • 标签: 鼻缺损 鼻唇沟皮瓣 双侧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