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肠型腺癌(SNS-ITAC)是一种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腺样肿瘤,局部侵袭性较强,常累及筛窦、鼻腔及上颌窦。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SNS-ITAC,镜下观察2例患者肿瘤组织学形态均呈乳头状生长,部分呈小管-腺管样生长,肿瘤细胞核呈长杆状,假复层或复层排列,胞质嗜酸性,可见少量杯状细胞,细胞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具有肠型腺癌相似的分化和细胞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X-2、CK20、CK7、Villin阳性,SATB2少数细胞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均符合SNS-ITAC。原发性SNS-ITAC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依据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4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治的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中位年龄38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侵犯部位、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 Rank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行肿瘤活检术后放弃治疗,其他46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包括31例鼻内镜切除术和15例鼻外入路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39例诊断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其中Ⅰ级24例,Ⅱ级15例),6例诊断为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诊断为黏液软骨肉瘤。在术后平均56.1个月(17~156个月)的随访时间中,5例患者失访(包含活检术后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23例患者出现复发(54.8%,23/42),复发患者中9例行二次手术;5例死亡,37例生存,其中无瘤生存者25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7%和34.3%。肿瘤侵犯颅底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089~5.825,P=0.031)。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首要治疗方式。其病理亚型最常见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完全切除病变后长期预后良好,无法控制的局部疾病并侵犯相邻的关键结构是导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

  • 标签: 鼻腔 鼻窦 软骨肉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经鼻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鼻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性归纳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SR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重点关注诊断及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作者: 王凯健 俞晨杰 高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 210008;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 210008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目前CRS病因尚未研究清楚,鼻腔鼻窦微生物组(microbiome)在CRS中的潜在作用也在争论中。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鼻腔鼻窦微生物组的认识。最近的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更全面地认识了CRS的微生物组的复杂性。本文综述了目前对细菌、真菌和病毒与CRS相关性的研究,介绍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CRS的微生物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组与CRS的可能致病机制及CRS微生物疗法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自1966年以来不断有新的SNIP分期出现,但均未能很好地与手术难度和预后相结合。就SNIP的鼻内镜外科治疗而言,彻底切除肿瘤根基部进而降低复发率是最为重要的诊疗目标。本文总结并对比了既往7个不同的SNIP分期,并着重提出以肿瘤根基部位置为导向的新的SNIP临床分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NM)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NM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42例SNM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3.1岁。19例患者行手术+放疗治疗,14例患者行手术+放疗+靶向治疗,9例行手术+放疗+化疗治疗。随访时间5~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1%(3/42)。结论SNM发病率低,侵袭性强,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SNM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先进的辅助和新辅助靶向化疗可能是未来治疗SNM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鼻腔雾化结合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在学龄前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及疗效影响。方法 按照 时间先后,将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 110例学龄前儿童慢性鼻窦炎,作为对照组;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 118例学龄前儿童慢性鼻窦炎,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腔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情况 及 治疗周期。结果 治疗组在 临床总有效率75.4%显著高于 对照组 62.7%; 治疗组治疗周期 ( 19.17±4.98)d 低于 对照组( 25.82±5.69 ) d ,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鼻腔雾化结合鼻窦负压置换在治疗学龄前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应用。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慢性鼻窦炎 鼻腔雾化 鼻窦负压置换
  • 简介:摘要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良性肿瘤,其根基部常位于筛窦和上颌窦。内镜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复发率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随访时间影响术后复发率,彻底切除手术根基部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术前根据肿瘤的根基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符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精准治疗的基本理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病例,筛选肾细胞样腺癌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共计460例,其中腺癌70例,占比15.2%。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仅5例,占比1.1%。其中4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6.5岁(29~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为红色息肉样肿块。影像学显示鼻腔、筛窦肿块,伴周围结构的侵犯及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微囊结构,间隔以丰富的毛细血管,伴出血,细胞胞质透亮,核级低,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肿瘤侵及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碳酸酐酶Ⅸ(CA9)、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余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8、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HHF35、Calponin、CD11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CHG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均未检测到EWSR1和ETV6基因重排。5例患者初诊后均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二次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并行辅助放疗,1例术后行放疗,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1例无复发,1例复发后行放疗。随访截至2019年12月,目前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一般情况可。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是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发生率低,呈惰性生物学行为,诊断思路属于排他性诊断,需与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透明细胞亚型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疗。

  • 标签: 鼻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预后 肾细胞样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鼻窦炎术后给予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对术腔黏膜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手术后患者 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3%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给予0.9%盐水冲洗鼻腔。结果:参考Lund-Kennedy评分法,术后6个月在鼻内镜下观察术腔黏膜的康复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渗盐水 鼻腔冲洗 鼻窦炎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疗效。 方法: 以我院 75 例鼻窦炎患者 为研究对象,应用抓阄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开展鼻内镜手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鼻内镜手术联合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冲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关时间指标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肉芽与囊泡出现时间、分泌物夹带淤血时间、黏膜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 ( P< 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 97.30% )明显高于参照组( 78.95% ) ( P< 0.05)。 结论: 在鼻窦炎治疗中鼻内窥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的实践效果较为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窥镜手术 鼻腔冲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SNS)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并评估PAX3和PAX8抗体在BSN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2019年东部战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梭形细胞肿瘤30例(包括3例BSNS、10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8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外皮瘤、3例纤维肉瘤、1例蝾螈瘤)。对BSNS标本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随访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所有肿瘤标本中PAX3及两种PAX8抗体(包括PAX8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OTI6H8,以下简称PAX8-OTI6H8抗体;PAX8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298,以下简称PAX8-EP298抗体)的表达,比较PAX3及两种PAX8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3例BSNS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临床多表现为鼻塞,伴出血。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伴骨质破坏。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界限不清,常衬覆纤毛柱状上皮,并可见黏膜内陷及鳞状上皮化生。肿瘤细胞梭形,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较小,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间质血管多为薄壁血管,部分呈鹿角样改变。2例肿瘤组织出现横纹肌分化区域,2例可见骨组织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3例BSNS均表达PAX3抗体和PAX8-OTI6H8抗体,不表达PAX8-EP298抗体,8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外皮瘤及1例蝾螈瘤均不表达PAX3、PAX8-OTI6H8及PAX8-EP298抗体,10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中8例有PAX3及PAX8-OTI6H8抗体的阳性表达,而不表达PAX8-EP298抗体,3例纤维肉瘤中1例局灶弱阳性表达PAX3及PAX8-OTI6H8抗体,不表达PAX8-EP298抗体。FISH检测显示3例患者(4份标本)的肿瘤细胞均存在PAX3基因断裂。结论BSNS是具有神经和肌源性双重分化的独特的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易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混淆。PAX3基因断裂是诊断该肿瘤的金标准,PAX3在BSNS中阳性表达,但特异性有限。PAX8-OTI6H8抗体也会在BSNS中表达,PAX8-EP298抗体则均为不表达。

  • 标签: 鼻窦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在鼻窦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抽取本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鼻窦炎患者 67 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 n=33 )和治疗组( n=34 ),所有病例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组以生理盐水 + 庆大霉素 + 地塞米松进行鼻腔冲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比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鼻内镜术后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效果良好,可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鼻窦炎 鼻腔冲洗液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分别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SMARCB1(INI-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SMARCB1(INI-1)-deficient sinonasal carcinoma,SD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本研究提示SDSC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组织形态谱广,但具有特征性基因学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胶囊配合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桉柠蒎组,均予以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鼻腔冲洗,桉柠蒎组予以桉柠蒎肠溶胶囊配合鼻腔冲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术腔黏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40/52),低于桉柠蒎组的92.3%(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桉柠蒎组的鼻黏膜、临床症状评分依次为(9.7±1.8)分、(7.4±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3.4)分、(12.6±2.5)分(P<0.05)。桉柠蒎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4周、4~8周、8~12周、>12周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桉柠蒎肠溶胶囊配合鼻腔冲洗可显著提高CRS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患者的手术疗效,促进术腔鼻黏膜功能恢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桉柠蒎肠溶胶囊 鼻腔冲洗 慢性鼻-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手术切除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标本/活检病例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7~75岁(平均约56岁)。1例患者属于T2期,5例患者属于T4期,CT及MRI示鼻腔鼻窦占位伴骨质破坏。镜下观察:肿瘤境界不清,基底样细胞型4例,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高核质比,细胞质稀少,呈巢状或片状分布于间质中;横纹肌样细胞型2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6/6 INI1完全缺失,6/6弥漫强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6/6均不表达S-100蛋白,6/6 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阴性,4/6部分表达p63,1/5部分表达突触素,1/5部分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范围30%~70%。5例患者随访1~26个月,其中1例因广泛转移死亡,1例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1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失访。结论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组织形态主要为基底样细胞型和横纹肌样细胞型,细胞核INI1完全缺失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鼻窦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79例进行分析,男性51例,女性28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鼻窦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依据术后鼻内镜检查、鼻窦MRI及全身检查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视觉模拟量表和前颅底手术问卷调查获得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包含13种病理类型的鼻腔鼻窦T1~T4期肿瘤,存在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经过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5、10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4%、92.5%、92.5%和83.7%;83.2%、68.3%、56.8%和33.6%;84.5%、66.6%、58.0%和34.4%。术后复发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R=8.852,P=0.044),术前复发(即二次手术)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2.237、2.095,P值分别为0.029、0.047)。术后患者出现嗅觉减退、鼻内干痂增多,但鼻塞和呼吸费力等多项表现均有改善。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带来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复发和术前复发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 标签: 鼻肿瘤 鼻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鼻腔-鼻窦。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其血清免疫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激素治疗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垂体 鼻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采用经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 FESS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FESS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0%,对照组为 86.49%,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 2.70%,对照组为 18.92%, P< 0.05。结论: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行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FESS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 标签: CRS FESS 鼻中隔矫正术 内窥镜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