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雷尼替丁的临床新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雷尼替丁还应用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5μm,4.6mm×250mm);柱温:35℃;流动相:0.6%磷酸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10±0.05)-乙腈(83:17);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1085~0.54241mgmL-1线性良好(r^2=0.9997),最小检出量为1.18263ng,平均回收率为99.8%(n=6),RSD为1.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复方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雷尼替丁胶囊 盐酸雷尼替丁 含量测定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男,40岁。因间断上腹部痛于市某医院就诊,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雷尼替丁口服,早晚各1粒,3天后出现颈面部骚痒及少量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未予注意。1月后患者再次口服雷尼替丁,1天后颈面部出现寻麻疹,伴口唇粘膜肿胀,经停药并口服抗过敏等药后症状缓解。

  • 标签: 雷尼替丁 寻麻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症状缓解 临床资料 医院就诊
  • 简介:1临床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司机,男性,21岁,因头痛2月,发热1周,昏迷1d,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2008年10月11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史,无有养鸽子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额部及两颞部隐痛,呈阵发性,病后曾在外院给予抗菌、抗结核、抗病毒治疗10d,病情加重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T39.20C,P90次/min。神志清,双瞳孔等大、等圆,

  • 标签: 剧烈头痛 雷尼替丁 慢性胃炎史 抗病毒治疗 临床资料 胃内容物
  • 简介:摘要: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盐酸雷尼替丁,一种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洁验证,以消除可能的交叉污染。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盐酸雷尼替丁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其方法学验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可用于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清洁验证分析。

  • 标签: 盐酸雷尼替丁 清洁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雷尼替丁片在胃溃疡中的作用探讨。方法:选择2023年1月到2023年7月我院的80例胃溃疡患者,均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干预,实验组将其与雷尼替丁片联用。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尼替丁片用于医治胃溃疡病人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雷尼替丁片 胃溃疡 奥美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雷尼替丁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内分泌系统影响15例,造血系统影响11例,过敏反应9例,神经系统影响7例,肝功能损害5例,呼吸系统影响3例;有5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min内(占比74.0%),其余患者均发生于30min后。结论在临床中对雷尼替丁一定要严格按要求使用,对其不良反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患者治疗后应该在院观察30min左右再出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雷尼替丁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惠普1100型,C18色谱柱(5цm25.×4.6mm),以0.1mol·1^-1醋酸铵-甲醇(64:36)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320nm波长处测定。结果:盐酸雷尼丁与其它杂质峰完全分离,从而对其有产物质进行限量检查。结论:此法较中国药典现行的TLC法操作准确、简便,影响因素少,并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有有关物质检查。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含量测定 药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 2015年 12月到 2016年 12月间 70例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服用雷尼替丁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服用雷尼替丁之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多,而且影响较大。 70例患者中, 5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后的 30min内, 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后的 30min后。结论:雷尼替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服药时,应当严格按照医嘱,并积极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雷尼替丁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ODS柱(250mm×4.6mm,10μm),甲醇-0.0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40℃,流速1.0mL.min.采用导数色谱法鉴定了色谱峰纯度,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20~5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15%,重现性试验RSD=0.41%(n=6)。与中国药典收载的色谱条件相比较,盐酸雷尼替丁与相邻杂质分离更完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雷尼替丁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峰纯度检查 导数光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 RP—HPLC
  • 简介: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死亡率分别为2%、18%和19.2%、32.6%(P<0.01),在急性期治疗组死亡上18例(18%),常规治疗组104例

  • 标签: 例疗效 发应激 应激性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荨麻疹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地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单用地雷他定治疗,连续4周,4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复发率治疗组为15.79%,对照组为60%,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地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地雷他定 雷尼替丁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4周后对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尼替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由于西咪替丁,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西咪替丁,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02-01
  • 简介:目的评价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anitidinebismuthcitrate,RBC)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资料来源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上消化道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的中文文献.纳入标准收集比较RBC或以RBC为主的二联、三联、四联方案与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H2RA)、其他铋剂或安慰剂治疗根除H.pylori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或发表语种均不受纳入限制.资料提取与统计方法两名评价人员独立提取资料.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1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篇RCT共治疗363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其中高质量的试验有八篇,双盲试验有五篇,单盲试验有三篇.Meta-分析的结果,RBC和对照组比较,OR值为3.06(95%的可信区间[2.62,3.58],P<0.00001.但具有显著异质性(P<0.0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值为2.05(95%的可信区间[1.29,3.25],P=0.002).敏感性分析提示文章的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大小并不影响分析的结果.试验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RBC根除H.pylori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个值得选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幽门螺杆菌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分析和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36%)明显大于对照组(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胃炎 多潘立酮 雷尼替丁 临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