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研究发现,n-3多不饱和脂肪(n-3PUFA)对血压、血管功能、心肌细胞生理活动、胆固醇、血脂等均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可能受到n-3PUFA的补充剂量及受试者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者对n-3PUFA与心血管疾的关系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对n-3PUFA与心血管疾病进行综述。

  • 标签: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心血管疾病 血压 血管内皮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ω-3 PUFAs)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6只,8周龄,体重18~24 g,按照体重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饲料组(C组)、ω-3 PUFAs组(ω组)、对照饲料+POCD组(C+P组)和ω-3 PUFAs+POCD组(ω+P组)。ω组和ω+P组给予特制ω-3 PUFAs饲料[二十二碳六烯(DHA)0.14 g/100 g,二十碳五烯(EPA)0.03 g/100 g]喂养12周,C组和C+P组给予对照饲料喂养12周。12周喂养结束后,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手术的方法制备小鼠POCD模型。造模后第1和3天进行条件恐惧实验和Y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DHA和EP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和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β和IL-6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ω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mBDNF/pro-BDNF比值升高(P<0.05),轮替正确率、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IL-1β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小鼠DHA与E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减少,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IL-1β和IL-6含量升高,mBDNF/pro-BDNF比值降低(P<0.05);与C+P组比较,ω+P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升高,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减少,海马IL-1β和IL-6含量降低,mBDNF/pro-BDNF比值增加(P<0.05)。结论长期摄入ω-3 PUFAs可改善POCD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升高mBDNF/pro-BDNF比值有关。

  • 标签: 脂肪酸类,ω3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小神经胶质细胞
  • 作者: 刘艳 叶怡翔 王意 王凡 黄以超 陈达 潘雄飞 潘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成都 61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30,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系,合肥 2300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广州5106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30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孕妇的孕中期血浆n-3多不饱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相对浓度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联。方法基于同济-双流出生队列,选择2017年至2019年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GDM的269例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基线孕周和年龄进行1∶2匹配,选取538名无GD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的807名孕妇年龄范围为18~40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孕中期(24~28周)空腹血浆n-3 PUFAs的相对浓度。根据对照组血浆n-3 PUFAs相对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血浆n-3 PUFAs与GDM之间的关联。结果GDM与非GDM孕妇血浆n-3 PUFAs中C22∶5n-3的相对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87(0.72,1.07)和0.94(0.75,1.19),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中期血浆C22∶5n-3与GDM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联,相对浓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对应的OR值(95%CI)为0.75(0.62~0.90);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0.97(0.62~1.51)、0.72(0.45~1.15)和0.54(0.32~0.90),P趋势<0.05。未发现其他n-3 PUFAs(C18∶3n-3、C20∶5n-3、C22∶6n-3和总n-3 PUFAs)与GDM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孕中期血浆n-3 PUFA C22∶5n-3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存在负关联。

  • 标签: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糖尿病,妊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高剂量ω-3多不饱和脂肪具有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近年来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心血管高危以上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却未获一致性结论,从而引发对ω-3多不饱和脂肪,主要是二十碳五烯(EPA)和二十二碳六烯(DHA)对心血管系统不同影响的争议。尽管如此,近年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ω-3多不饱和脂肪,主要是高剂量EPA用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甘油三酯升高的心血管高危/极高危患者的治疗,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饱和酶2(FADS2)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DS4602统计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FADS2的表达变化。取5只咪喹莫特诱导的C57BL/6小鼠银屑病模型背部皮肤,并取收集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人正常对照皮肤和银屑病患者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及10周后的皮损组织标本各4份以及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前及12周后的皮损组织标本各3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皮中FADS2的表达。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用5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0、6、12或24 h,用200 ng/ml白细胞介素17A(IL-17A)刺激0、6、12 h;用TNF-α单独或联合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5 μmol/L)刺激6 h。处理完成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FADS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DS4602统计结果显示,与人正常皮肤对照组FADS2基因表达水平(2.035 ± 1.226)相比,银屑病皮损(0.656 ± 0.475)及非皮损(1.503 ± 1.062)组织中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55.17、3.07,P值分别<0.001、= 0.012,并且皮损处显著低于非皮损处(F = 26.27,P < 0.001)。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FADS2蛋白表达(灰度值比值:1.000;荧光强度:30.720 ± 6.850)相比,咪喹莫特组小鼠皮损表达显著降低(灰度值比值:0.463 ± 0.172,t = 7.00,P = 0.002;荧光强度:21.840 ± 3.125,t = 3.15,P = 0.035)。银屑病患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0周后,皮损中FADS2蛋白表达(43.775 ± 3.342)较未治疗时(27.950 ± 1.218)显著升高(t = -6.95,P = 0.006);而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2周后的银屑病患者皮损处FADS2蛋白表达(28.667 ± 3.402)与治疗前(31.933 ± 2.987)比较没有显著升高(t = 2.72,P = 0.113)。qPCR显示,与HaCaT细胞TNF-α 0 h组相比,TNF-α 6 h组、12 h组FAD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03);与IL-17A 0 h组相比,IL-17A 6 h组、12 h组相对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9、0.961)。与HaCaT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1.000)相比,TNF-α 6 h组FAD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0.682 ± 0.132,t = 4.82,P = 0.017);与TNF-α 6 h组相比,TNF-α + BAY 11-7082 6 h组显著升高(1.541 ± 0.525,t = -3.58,P = 0.037)。Western印迹显示,与HaCaT细胞TNF-α 0 h组相比,TNF-α 24 h组FADS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F = 6.24,P = 0.013)。结论FADS2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降,其表达下调可能与TNF-α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脂肪酸去饱和酶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7A 角蛋白细胞 脂肪酸去饱和酶2
  • 简介:【摘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快速定量分析金华火腿短链脂肪含量,探索了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MS条件,方法操作简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7个短链氨基均能较好分离,且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重复性良好。样品结果显示乙酸含量最高,异戊酸次之,戊酸最少。

  • 标签: 金华火腿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代谢重编程对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脂质代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近年来已经受到关注。本文着重探讨脂肪代谢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脂肪代谢紊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肺结构重塑、自噬等机制,介导肺部慢性炎症和肺气肿。在针对脂质相关物质及脂肪代谢环节中,寻求治疗COPD的新靶点。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治疗 脂肪酸代谢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是致死率排第二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升高。PCa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和发生转移一直是其治疗的难点,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亟需对PCa进展的机制进行更加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脂肪合酶(FASN)作为长链脂肪从头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与PCa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可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相互调节,促进PCa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凋亡,协助PCa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并促进放、化疗抵抗。FASN还可以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协助PCa的诊断,FASN基因的改变可以预测不良预后。随着对FASN在PCa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更加深入,发现FASN可作为PCa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脂肪酸合酶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不饱和聚酯涂料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加工工艺简单,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快,在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但是常规的不饱和聚酯涂料具有挥发性,且挥发物具有毒害特点,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因此研发了低挥发不饱和聚酯涂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低挥发不饱和聚酯涂料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其使用价值。文章主要针对低挥发不饱和聚酯涂料固化特性展开探讨,从而为低挥发不饱和聚酯涂料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 标签: 低挥发不饱和聚酯涂料 固化特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oseq模式在新生儿脂肪氧化代谢类疾病(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FAOD)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常州地区2015年4月至2021年4月出生的163 500例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种模式进行FAOD筛查与诊断。(1)传统模式:所有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um,TMS)筛查,初筛阳性者召回复查,并进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基因包检测及其他鉴别诊断。(2)Neoseq模式:对传统模式确诊病例(真阳性组)、TMS初筛结果阴性样本(初筛阴性组)以及TMS初筛假阳性样本(初筛假阳性组)进行Neoseq检测分析。比较分析2种模式对FAOD的检出率、额外发现、报告周期等参数。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AOD的筛查和诊断情况:基于传统模式筛查诊断18例FAOD确诊病例,本地区FAOD发病率为1/9 083。TMS初筛阳性率为0.55%(907/163 500),复查阳性率为0.04%(73/163 500),阳性预测值为2.0%(18/907),阳性召回样本中98%(889/907)为假阳性。(2)Neoseq筛查效果:①18例确诊病例中的16例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2种筛查模式的突变位点符合率为16/18。2例确诊病例Neoseq未检出,包括1例β-酮硫解酶缺乏检出1个致病性突变位点,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未检出致病性突变。②在57例TMS初筛假阳性样本中,Neoseq均未发现致病基因突变。③100例TMS初筛阴性样本中,Neoseq额外检出1例DUOX2杂合突变,1例MTTL1半合子突变。④18例样本采用传统模式的中位报告周期为43.5 d(28.0~104.0 d),而采用Neoseq模式则为12.0 d(10.0~15.0 d)。结论Neoseq对于FAOD的检出率较高。Neoseq同步TMS筛查,可降低FAOD生化筛查的假阳性率;可在较短时间明确遗传学病因,缩短疾病诊断周期;同时可拓展生化筛查以外的病种。

  • 标签: 婴儿,新生,疾病 脂肪酸类 代谢缺陷,先天性 串联质谱法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4,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8,P=0.027)。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自体颗粒脂肪、透明质(HA)填充鼻唇沟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22年2月进入本院诊治的84例鼻唇沟填充患者进行试验,将其选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糠莫米松喷雾剂治疗,研究组采用鼻腔冲洗联合糠莫米松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无差异。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给鼻唇沟填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颗粒脂肪 透明质酸 填充 鼻唇沟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活性维生素D3脂肪组织的关系密切,参与了脂肪组织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诸多功能的调控。为了深入探究活性维生素D3在促进自体脂肪移植再生中应用的科学性,该文作者综述了活性维生素D3脂肪组织之间的相关作用,特别是活性维生素D3脂肪生成、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调控,为临床应用实践拓展了新思路。

  • 标签: 骨化三醇 胆骨化醇 脂肪组织 自体移植 巨噬细胞 脂肪细胞 炎症
  • 简介:摘 要:饱和软黄土是一种由黄土在处于饱和状态且时间较短或还未受到较长时间压密作用的情况下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软弱土。西安地区大量工程实例表明,饱和软黄土的存在经常导致工程活动中出现地表塌陷等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属于典型的不良地基土,因此系统开展对饱和软黄土的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饱和软黄土的成因、分布规律和力学特性,总结了饱和软黄土的常见工程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对饱和软黄土的自身性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 标签: 饱和软黄土 特殊软弱土 不良地基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肉瘤中DDIT3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离探针判读陷阱及其意义。方法收集DDIT3端粒侧信号簇状扩增的脂肪肿瘤18例,回顾其HE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病理资料,加做MDM2、CDK4扩增FISH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结果对其重新诊断。结果18例DDIT3端粒侧信号扩增的脂肪肿瘤均应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或去分化脂肪肉瘤,其MDM2、CDK4基因扩增FISH结果均为阳性。对照说明书探针设计细节并辅以MDM2、CDK4基因扩增FISH实验论证,发现DDIT3分离双色探针位于DDIT3基因两侧,均不覆盖DDIT3基因本身,而DDIT3基因及CDK4基因都位于第12号染色体长臂,距离很近,DDIT3分离探针的端粒侧探针覆盖CDK4基因;因此,当DDIT3分离探针不出现红绿信号分离结果,而覆盖CDK4基因的端粒侧信号出现簇状扩增,不能提示DDIT3基因存在异常,无法支持黏液样脂肪肉瘤/圆细胞脂肪肉瘤的诊断,反而能提示CDK4基因存在扩增改变,因此可支持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诊断。结论基于临床工作观察,发现脂肪肉瘤中DDIT3 FISH分离探针判读存在陷阱,可能对脂肪肉瘤诊断产生误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甲基戊烯二尿症(MGA)Ⅰ型患儿的致病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对2017年6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1例Ⅰ型MGA患儿家系进行基因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变异的致病性进行预测,并对新剪切变异的可能影响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结果提示患儿为Ⅰ型MGA。患儿AUH基因检出复合杂合变异c.373C>T(p.R125W)和c.942+3A>G,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3种软件预测错义变异c.373C>T (p.R125W)具有致病性,R125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4种在线分析工具预测新变异c.942+3A>G不影响剪切,但反转录-PCR联合Sanger测序分析表明,该变异引起AUH基因转录产物第9外显子缺失。患儿出生45 d起予左卡尼汀及无亮氨酸奶粉治疗,体格智力发育正常。结论若患儿临床诊断明确,针对临床意义不明变异需进行RNA分析,验证其对剪切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AUH基因的突变谱。

  • 标签: 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Ⅰ型 高通量测序 AUH基因 新变异
  • 简介:摘 要:饱和蒸汽在管道内长距离输送过程中,蒸汽压力、温度不断降低,且不断有凝结水产生,造成终点蒸汽品质降低和蒸汽量的损失。结合相关设计经验,给出了饱和蒸汽管道水力和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蒸汽压降、保温、疏水量计算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