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 研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胃上皮细胞激活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 AGS的细胞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用 ELISA检测其中的 IL-1β和 IL-18。结果 : 幽门螺杆菌诱导 AGS细胞产生 IL-1β、 IL-18,并与其作用时间、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 幽门螺杆菌激活胃上皮细胞分泌 IL-1β和 IL-18,提示其可能与机体免疫防御及致病相关。

  • 标签: [] 幽门螺杆菌 AGS IL-1β IL-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β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调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BA试剂盒检测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人hPMSCs;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PBMCs,分别应用PHA和CD3/CD2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活化PBMCs,并与hPMSCs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分析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1)和/或PD-L2 McAb阻断及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应用RT-PCR和FCM分析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中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在PHA和CD3/CD28 McAb活化条件下,RA患者PBMCs中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PMSCs共培养组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IL-1β处理后,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比未处理组明显增强。IL-1β能够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阻断PD-L1和/或PD-L2的表达后,hPMSCs对CD8+IL-10+T细胞亚群的诱导分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IL-1β通过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增强hPMSCs对RA患者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IL-1β CD8+IL-10+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5月到2018年4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丁苯酞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IL-6、IL-1β、TNF-α浓度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总有效率和性别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NIHSS评分及MOCA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IL-6、IL-1β、TNF-α浓度及NIHSS、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IL-6、IL-1β、TNF-α浓度较对照组降低[(6.29±1.72)pg/ml vs (7.78±1.97)pg/ml;(13.40±1.20)ng/L vs (18.12±1.30)ng/L;(1.28±0.35)pg/ml vs (1.43±0.32)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6、16.875、2.002,P=0.001、<0.001、=0.049);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80±1.24)分vs(6.80±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3个月后MOC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26.38±1.60)分 vs (25.03±2.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P=0.004)。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IL-6、IL-1β、TNF-α分泌,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 急性期 细胞因子类 白介素-6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祛风通窍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炎性细胞因子 IL-1β、 IL-6、 TNF-α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模型组、祛风通窍方高、中、低剂量组,予以相应药物每天灌胃一次,连续 30天。 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 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 ELISA法检测 IL-6、 IL-1β、 TNF-α浓度。结果 1、高、中剂量组大鼠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神经元细胞形态优于尼莫地平组。 2、给予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下降,且高、中、低剂量组低于尼莫地平组,尤其以高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祛风通窍方能提高 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降低 VD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 IL-6、 IL-1β、 TNF-α的浓度,从而抑制 VD大鼠缺血区的炎性反应相关,且剂量与效果呈正相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祛风通窍方 IL-1β IL-6 TNF-α 学习记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 IL-1β、 IL-6、 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医院神经科收治的 6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 n=35)和常规组( n=34)。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IL-1β、 IL-6、 IL-8水。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 IL-1β、 IL-6、 IL-8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IL-1β、 IL-6、 IL-8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 IL-1β、 IL-6、 IL-8水平的影响,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清 IL-1β、 IL-6、 IL-8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保护受损神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出血 疗效 血清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TNF-α、IL-1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重症肺炎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甲基强的松龙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女性痤疮患者血清 Nesfatin-1IL2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初次就诊的女性痤疮患者,年龄 18~ 30岁,排除相关治疗史及其他面部疾病者。分析和比较不同 Pillsbury标准分级患者的血清 Nesfatin-1IL26水平。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4例患者,其中 Pillsbury分级为Ⅰ级 23例,Ⅱ级 32例,Ⅲ级 19例,Ⅳ级 20例。 Pillsbury分级为Ⅰ级的患者 Nesfatin-1水平最低,Ⅱ级次之,Ⅲ、Ⅳ级的女性痤疮患者 Nesfatin-1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Ⅲ、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痤疮患者的 IL-26水平以Ⅰ~Ⅳ级顺序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 Nesfatin-1IL26水平与其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痤疮 女性 Nesfatin-1 IL2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重症脓毒症组(28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0例)。抽取三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3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MGB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icroRNA-122表达,并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39,22.06和56.43,P值均<0.05)。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87 ± 2.03) pg/mL比(12.66 ± 1.97)pg/mL,(137.69 ± 24.51)μg/L比(80.66 ± 12.97)μg/L,(1.63 ± 0.08)比(1.35 ± 0.05),t值分别为4.27,11.46和16.47,P值均<0.05)]。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33与HMGB1IL-33与microRNA-122, HMGB1与microRNA-122表达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76、0.59,P值均<0.05)。结论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异常,并且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对IL-33、HMGB1、microRNA-12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33 microRNA-1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大鼠120只(5周),完全数字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气管滴定生理盐水)和ARDS组(气管滴定脂多糖内毒素),每组各40只。实时RT-PCR检测各组大鼠左下肺6、12、24、48 h的IL-18 mRNA和ESM-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8和ESM-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左下肺不同时间点的IL-18 mRNA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同样取各组大鼠右肺下叶供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光镜下干预组大鼠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ARDS组大鼠肺泡间质增宽、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消失。ARDS组各时间点的IL-18 mRNA和ESM-1 mRNA表达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RDS组6 h IL-18 mRNA和ESM-1 mRNA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RDS组各时间点的血清IL-18和ESM-1含量均高于干预组(P值均<0.01),ARDS组6 h IL-18和ESM-1含量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L-18和ESM-1可以用于ARDS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白细胞介素18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联合胸腺肽 α1 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血清 IL-6 、 CRP 、 IL-8 与 TNF-α 水平的影响。 方法: 研究共纳入 108 例对象,全部患有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均在 2018 年 4 月到 2020 年 5 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联合 胸腺肽 α1 注射液。比照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比照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 IL-6 、 CRP 、 IL-8 与 TNF-α 水平均降低,且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均更大,均有很大差异( P﹤0.05 )。 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联合胸腺肽 α1 注射液治疗可起到理想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症状,并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L-6 血必净 CRP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IL-8 TNF-α 胸腺肽 α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骨节病(KBD)和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达水平,评价IL-1β、IGF-1水平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设计,分别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拟进行踝关节镜清理术的KBD、OA患者各20例为KBD、OA组,同时以无距骨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关节滑液及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IGF-1表达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VA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7、14、28 d疼痛程度进行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IL-1β、IGF-1水平与VAS评分的关系。结果KBD和OA患者关节滑液IL-1β[(67.32 ± 6.22)、(56.46 ± 5.43)pg/ml]、IGF-1[(24.36 ± 6.22)、(21.45 ± 4.35)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7.01 ± 3.15)、(10.21 ± 2.50)pg/ml,P均< 0.05]。KBD和OA患者血清IL-1β、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KBD和OA患者术前及术后3、7、14、28 d血清IL-1β、IGF-1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 = 0.427、0.502,0.562、0.628,P均< 0.05)。结论KBD与OA患者关节滑液和血清IL-1β及IGF-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IL-1β及IGF-1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

  • 标签: 骨关节炎 大骨节病 踝关节 疼痛评分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玄黄药膏 IL-1 β TNF- α 含量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玄黄药膏 IL-1 β TNF- α 含量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酶序贯消化法获得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将细胞分为正常组、IL-1β组(20 μg/L)、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IL-1β+12.5、25.0、50.0 μmol/L白藜芦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与IL-1β组比较,细胞活力(0.396±0.040、0.435±0.043、0.517±0.052比0.362±0.036,t=5.856、6.437、6.893,P均<0.05)显著提高;细胞早期[(15.23±1.53)%、(9.54±1.05)%、(3.56±0.36)%比(18.63±1.86)%,t=5.587、6.394、6.885,P均<0.05]及晚期凋亡率[(14.29±1.43)%、(8.34±0.83)%、(4.39±0.44)%比(19.56±1.96)%,t=5.136、6.483、6.679,P均<0.05],TNF-α(3.63±0.36、2.89±0.29、1.96±0.20比4.56±0.36,t=5.436、6.135、5.378,P均<0.05),IL-6(2.98±0.29、2.16±0.22、1.86±0.19比3.78±0.38,t=5.842、5.689、6.234,P均<0.05) mRNA表达量及p-NF-κB p65(0.29±0.03、0.169±0.01、0.065±0.01比0.66±0.06,t=5.632、6.137、6.841,P均<0.0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NF-κB活性抑制IL-1β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及炎性反应。

  • 标签: 白藜芦醇 白细胞介素-1β 椎间盘髓核细胞 细胞凋亡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治疗联合替格瑞洛对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轻型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抗治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100β、IL-1β、ADPN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S-100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AD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12.50%(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轻型脑梗死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双抗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可有效降低S-100β、IL-1β水平,提升ADPN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轻型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血清S-100β IL-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骨丹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腱-骨愈合中TNF-α、IL-1β、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周内两组患者术后常规进行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及口服消肿活血方,观察组第3周开始口服接骨丹,连续服药4周,中间休息1周后继续服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液及血液中炎性介质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观察组分别为(38.37±1.10)分、(85.01±2.34)分、(93.37±1.30)分,对照组分别为(38.90±1.27)分、(81.10±2.89)分、(93.87±1.57)分,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关节液中IL-1β含量观察组分别是(142.67±16.96)pg/nl、(99.81±17.53)pg/nl、(34.74±6.58)pg/nl,对照组分别是(145.55±17.50)pg/nl、(110.24±18.04)pg/nl、(38.87±7.44)pg/nl,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关节液中TNF-α含量观察组分别是(249.50±18.70)pg/nl、(122.13±19.81)pg/nl、(60.42±9.53)pg/nl,对照组分别是(241.80±21.08)pg/nl、(135.61±17.70)pg/nl、(66.20±12.35)pg/nl,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关节液中MMP-2含量观察组分别是(102.36±12.10)pg/nl、(80.16±9.35)pg/nl、(63.28±13.74)pg/nl,对照组分别是(98.29±11.13)pg/nl、(91.02±14.97)pg/nl、(67.81±16.36)pg/nl,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液中IL-1β含量观察组分别是(213.46±18.31)pg/nl、(139.61±17.46)pg/nl、(103.88±17.92)pg/nl,对照组分别是(211.60±15.02)pg/nl、(149.92±15.96)pg/nl、(100.96±13.32)pg/nl,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TNF-α含量观察组分别是(352.44±24.70)pg/nl、(240.65±22.26)pg/nl、(131.80±17.27)pg/nl,对照组分别是(354.18±21.20)pg/nl、(260.02±25.15)pg/nl、(149.63±24.42)pg/nl,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MMP-2含量观察组分别是(180.62±18.88)pg/nl、(119.82±15.96)pg/nl、(87.90±14.02)pg/nl,对照组分别是(171.45±19.18)pg/nl、(129.80±20.17)pg/nl、(90.20±14.83)pg/nl,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丹能够短期内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症状。

  • 标签: 接骨丹 前交叉韧带 重建 TNF-α IL-1β MMP-2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分析高剂量 CRRT 与低剂量 CRRT 治疗脓毒症对患者 TNF-α 、 IL-6 、 IL-8 水平影响。 方法: 于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时间内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 72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研究对象形成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中分别予以低剂量、高剂量 CRRT ,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 TNF-α 、 IL-6 、 IL-8 、水平,以验证剂量差异带来的影响。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NF-α 、 IL-6 、 IL-8 水平低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高剂量、低剂量 CRRT 治疗脓毒症对患者炎性指标水平( TNF-α 、 IL-6 、 IL-8 )均有所改善,但高剂量组炎性水平更低,效果更佳,因样本有限,对于患者病情差异对应不同剂量标准仍需经大量样本实验研究确定。

  • 标签: 脓毒症 CRRT 剂量 TNF-α IL-6 IL-8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鼠炎性痛形成时脊髓神经元P2X7受体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ON组)、炎性痛组(IP组)、炎性痛+二甲基亚砜组(IP-DMSO组)、炎性痛+P2X7受体拮抗剂A740003组(IP-A组)和炎性痛+P2X7受体激动剂ATP组(IP-ATP组)。采用右后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 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CON组于右后足踝关节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即刻、1、2和3 d时,IP-DMSO组鞘内注射1%二甲基亚砜10 μl,IP-A组鞘内注射A740003 0.1 nmol(溶于10 μl二甲基亚砜中),IP-ATP组鞘内注射ATP 150 nmol(溶于10 μl二甲基亚砜中)。于造模后3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采用ELISA法检测右后足踝关节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脑脊液IL-1β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epase-1IL-1β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2X7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NLRP3与NeuN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IP组关节组织PGE2含量升高,其余4组MWT降低,TWL缩短,脑脊液IL-1β浓度升高,脊髓NLRP3、caspase-1IL-1β表达上调(P<0.05);与IP组比较,IP-A组MWT升高,TWL延长,脑脊液IL-1β浓度降低,脊髓NLRP3、caspase-1IL-1β表达下调,IP-ATP组MWT降低,TWL缩短,脑脊液IL-1β浓度升高,脊髓NLRP3、caspase-1IL-1β表达上调(P<0.05),IP-DMS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P2X7与NeuN存在共表达,NLRP3与NeuN存在共表达。结论脊髓神经元P2X7受体可通过激活NLRP3/IL-1β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 标签: 炎症 慢性疼痛 受体,嘌呤能P2X7 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 牙列缺失患者的 效果及对龈沟液中 TNF-α、 IL-6、 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我院 2017 年 8 月 - 2019 年 7 月 收治 的牙列缺失患者 96 例 作 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8 例 。 对照组 患者 采用常规修复, 治疗 组 患者 采用口腔种植修复 。 比较 两 组 患者的 的临床疗效 ,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 龈沟液中 TNF-α、 IL-6、 IL-8等炎症因子 水平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5.83% VS 79.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 IL-8 、 IL-6 以及 TNF-α 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口腔种植修复 治疗 牙列缺失患者 可以显著降低 龈沟液中 TNF-α、 IL-6、 IL-8的水平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值得机械能大力的临床推广 。

  • 标签: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血清CRP、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4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进行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研究组进行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血清CRP、IL-6、IL-10水平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血清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4±1.3)mg/L比(7.5±1.5)mg/L、(142.2±21.8)ng/L比(176.4±23.9)ng/L、(23.4±4.4)pg/L比(29.3±2.5)pg/L,均P<0.05];研究组气促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鼻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1±0.8)d比(5.3±1.2)d、(5.5±1.4)d比(6.8±1.5)d、(8.6±1.9)d比(9.4±1.8)d、(11.2±1.7)d比(15.4±1.6)d,均P<0.05]。对照组出现2例鼻粘膜刺激,1例出现过敏,研究组出现1例鼻粘膜刺激,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能降低血清CRP、IL-6、IL-10水平,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抗生素 布地奈德 血清CRP水平 IL-6水平 IL-10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