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PCR扩增体系优化的实验条件。方法对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各系列浓度和梯度,进行PCR反应后观察电泳结果,选取最适条件。结果最适温度为55°C,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2.5mmol/L。最适扩增循环为35个循环。结论探索抵抗素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最适实验条件,优化抵抗素基因多态性PCR扩增体系,使其扩增获得最高产物率。

  • 标签: PCR 扩增体系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和遗传学中具有不可撼动的根本性基石地位。它与分子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几乎构成了整个分子生物学的基础部分。在现代生物科技中,它的应用领域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农业、医学、法学与食品科学等。现有PCR扩增技术受限于空间与成本,无法真正流水线处理,现提出一种集自动清洗,扩增与检测于一体的流路装置。

  • 标签: PCR扩增 流路装置 自动清洗
  • 简介:采用PCR扩增皖南花猪ESR基因140bp的特异片段,对ESR基因PCR扩增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扩增的效率,通过多次实验确定皖南花猪ESR基因的PCR反应条件。

  • 标签: 皖南花猪 ESR基因 PCR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以红花cDNA为模板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扩增体系,筛选最佳的SRAP-PCR反应条件。方法:提取红花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使用正交设计表设计PCR反应中的3个重要因素Taq酶、三磷酸脱氧核苷(dNTPs)、引物的反应浓度。随后设计Mg^2+的反应浓度以及模板含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本研究建立的红花cDNA-SRAP扩增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cDNA20ng,1×PCR缓冲液2.5mmol/L,Mg^2+2.0mmol/L,TaqDNA聚合酶0.04U/μL,dNTPs0.2mmol/L,引物0.2μmol/L。优化后扩增结果稳定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结论:该体系为红花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红花 CDNA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分子标记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以石斛为研究材料,探索SRAP-PCR反应体系,对主要影响因子模板DNA、dNTP、Buffer、引物以及TaqDNA聚合酶进行单因素不同梯度试验,最终建立一套适用于石斛属植物的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如下:模板DNA20ng/μL3μL,dNTP0。25mM2。5μL,10×PCRBuffer3。0μL,引物4μM4。0μL,TaqDNA聚合酶0。25μL。PCR群体扩增结果表明:该体系完全满足石斛基因组SRAP扩增要求。

  • 标签: 石斛 建立与优化
  • 简介:采用PCR法获得拟南芥叶绿体核糖体psrp-3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psrp-3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通过RT-PCR获得预期大小的基因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目的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拟南芥psrp-3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对、氨基酸组成、功能域、二级结构、疏水性、蛋白质功能及系统进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RT-PCR获得了一段753bp的序列,psrp-3蛋白是等电点为9.27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包含一个结构域和一个区域,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β折叠和伸展链散布其中,和菠菜、葡萄、蓖麻、大豆等的psrp-3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了解psrp-3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 标签: 拟南芥 叶绿体 psrp-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_PCR)基因扩增法检测孕妇滋养细胞中沙眼衣原体感染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80例孕妇,冲洗所有孕妇宫颈内口并获得滋养细胞,同时采用PCR基因扩增法检测滋养细胞,加强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孕期阳性率、孕妇产次、年龄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80例孕妇中,经检测阳性者23例,阳性率是29.00%,其中包含孕早期感染、孕中期感染、孕晚期感染分别有5例、6例、12例,占比分别是21.74%、26.08%、52.17%。23例检测为阳性孕妇中,低于25岁感染孕妇5例,25-30岁感染孕妇7例,31-35岁感染孕妇5例,35岁以上6例,占比分别是21.74%、30.43%、21.47%和26.09%。23例检测为阳性的孕妇中,产次为1次者7例,感染率是30.43%,产次为2次者8例,感染率是34.78%,产次为三次者8例,感染率是34.78%。孕妇滋养细胞中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孕妇孕期有关,与孕妇年龄及产次无关。结论 孕妇滋养细胞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检测过程中,PCR基因扩增法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而且操作便捷、简单,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孕妇 滋养细胞 PCR基因扩增法 沙眼衣原体感染
  • 简介:本研究以双单倍体马铃薯DM的突变体为材料,利用PCR-walking的方法扩增其突变体的侧翼序列。在试验中,以60个鉴定过的阳性突变体样品为材料扩增后,有28个样品扩增出有效条带。PCR胶回收后测序,有2个样品测序无信号,其他26个样品,将测序与载体序列和马铃薯基因组序列用BLASTN比对,发现有6个样品分别插入到了马铃薯1、3或7号染色体上。通过进一步比对,发现编号为TDM90的突变体中,载体插入了PREDICTED:Solanumtuberosumtrans-resveratroldi-O-methyltransferase-like(LOC102590422),mRNA马铃薯反式白藜芦醇基因中。试验说明了PCR-walking法扩增马铃薯侧翼序列是可行的。且载体插入马铃薯反式白藜芦醇基因中对马铃薯白藜芦醇基因的表达有何影响,有进一步研究下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马铃薯DM突变体 PCR-walking 侧翼序列扩增 白藜芦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HV-RNA的RT-PCR检测的可行性,以及扩增的部分HV靶基因的测序分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两套分别互补于HVM基因片段和S基因片段的引物,建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血清标本中HV基因的RT-PCR方法,并对扩增的部分HV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和比较。结果206份HFRS患者血清经RT-PCR扩增后,得到特异性的M和S靶基因片段,对急性期HFRS患者血清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S基因片段引物对HV靶基因检出率为60.93%,M基因片段引物检出率为40.63%,S基因片段引物的扩增效果显著优于M基因片段,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7,P<0.05)。结论S基因片段引物的扩增效果优于M基因片段引物。

  • 标签: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摘要为确定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激酶基因启动子区,对影响PCR的实验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为0.3μmol/L;以1U酶量效果最满意;最适dNTP浓度为167μmol/L;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以上参数偏离最适条件将会导致实验失败。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扩增条件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复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清汇集标本(8人份×150μL)进行HBVDNA检测,对初始反应阳性的汇集标本拆分后再进行单份检测,用国家标准质控品考评检测限量,用已知HBVDNA阳性血样评估检出情况。结果应用国家HBVDNA标准品考评,本方法的95%检测限量为98.0IU/mL,可信限范围为[55.8,5487。对9611份标本共1208个汇集池进行检测,初始检测阳性池7个,阳性率为0.58%,进一步拆分检测,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对检测阴性的汇集标本随机进行234份单份检测(1400μL上样浓缩),亦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结论同国际知名核酸检测试剂相比,国产核酸扩增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液筛查
  • 简介: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4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酸上游引物、1个通用下游引物和一对内参引物,分A,B两个管同步进行多重PCR反应。PCR扩增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色,根据电泳带型的差异,实现对ApoE6种基因型的判定。结果新引物显著提高了扩增效率和反应特异性,排除了非特异条带的干扰,减少了ApoE基因分型的错判。结论采用优化后的multi-ARMS-PCR方法对ApoE基因型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载脂蛋白E 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 基因分型
  • 简介:以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fulv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ISSR-PCR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Mg2+、dNTPs、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缓冲液、循环次数)和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并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优化,建立了番茄叶霉病菌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Mg^2+1.5mmol/L,dNTPs0.4mmol/L,引物1.5μmol/L,模板DNA45ng,TaqDNA聚合酶1.0U,1倍的PCR缓冲液,循环40次,退火温度50℃。

  • 标签: 番茄叶霉病菌 ISSR—PCR 梯度PCR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黑木耳ISSR-PC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聚酶链反应)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Taq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及引物)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黑木耳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20μL),通过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 标签: 黑木耳 ISSR-PCR 正交设计 梯度PCR
  •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的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的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的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的ISSR分子标记。

  • 标签: 南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 简介:目的:建立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党参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党参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MgCl2、dNTPs、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Buffer缓冲液2.5μL,MgCl22.0mmol·L-1,dNTPs0.5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为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1.7℃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计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党参 I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 简介:以期建立可用于地龙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扩增程序,模板DNA的量、引物浓度、镁离子浓度和Taq酶的量、引物退火温度等都会影响ISSR扩增,将地龙ISSR-PCR扩增体系中的dNTPs浓度定为0.2mmol·L-1

  • 标签: 体系建立 反应体系 地龙反应
  • 简介:确定了引物809以柴胡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5℃(见图2a),因此选择0.3μmol/L作为柴胡ISSR-PCR反应体系中最佳的引物浓度,本实验在25μlISSR-PCR反应体系中对TaqDNA聚合酶设置了0.5

  • 标签: 体系建立 反应体系 建立优化
  • 简介:[摘要] 炭疽是一种烈性传染病,17世纪欧洲曾发生过一次炭疽大流行,导致约6万人丧生。2001年炭疽首次被真正作为生化武器用于恐怖袭击。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体系对于炭疽诊断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快速鉴别炭疽芽孢杆菌的PCR体系,用相关菌种进行了特异性评价,并用模拟粪便标本对该体系开展了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

  • 标签: 炭疽芽孢杆菌 PCR反应 模拟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