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  工业金属引领者九寸钉(NineInchNails)时隔两年又给我们奉献上一张全新的唱片,十六首和谐紧凑的歌曲来得绝对过瘾,曾经用"LoveisNotEnough"、"Hurt"、"AllTheLoveInTheWorld"等等歌曲感动过我的TrentRenzor,今次的这张专辑,更像是温柔的延续、冲撞的深入.……

  • 标签:
  • 简介:2013年4月16日,著名学者张志烈教授应邀来到川音,在星海音乐厅做了题为“杜甫诗歌与音乐”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以我们师生所熟知的杜甫诗歌为切入点,结合他本人几十年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杜甫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艺术理论系全体师生有幸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

  • 标签: 杜甫诗歌 音乐魅力 专题讲座 著名学者 教授 张志
  • 简介:举国瞩目的"第七届中国合唱节"于2004年12月1日至6日在在海口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的38个合唱团共2300余人聚集南国宝岛海南的椰城,一展他们的合唱艺术风貌这些具有各自艺术特色的合唱团自:青岛广播电视台合唱团哈尔滨之声男、女声合唱团上海浦东男声合唱团、新疆无伴奏(女声)合唱团、无锡"山禾"男、女

  • 标签: 和谐之美 合唱团 合唱艺术 艺术特色 男声合唱 广播电视台
  • 简介:《枫桥夜泊》是王建民根据唐代同名诗所作,是一首融合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传统音乐素材而成的古筝协奏曲。尽管诗歌与筝曲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却产生了相同的艺术意境。并将其中的孤寂和忧愁表现的淋漓尽致。

  • 标签: 《枫桥夜泊》 诗歌 筝曲 意境
  • 简介:王维创作的《阳关三叠》,诗词优美,意境深远,具有中国人尚悲的审美特点,被历代文人墨客传诵不足。据此创作的乐曲也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本文拟通过古琴与钢琴两种器乐版本的分析与比较,论述两种版本呈现的意境关、形式关和文化美等内容。

  • 标签: 阳关三叠 古琴 钢琴
  • 简介:本学期我曾花了一周的时间对我所教的6个班级进行了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他们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是太感兴趣。尤其是使用了音乐循环教材后的他们(我们这里只有上音乐课时才会发音乐书),在学期末的唱歌考试中,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流利地背唱一首歌。

  • 标签: 音乐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效率 学生 课本 课时
  • 简介:  主持人(刘岗):郑钧你好!最近在很多网络上和电视台看到了你新出版的《私奔》MV,看上去很多时候,有点眼花心乱,有点不太明白,第一次看的时候.……

  • 标签: 东西郑钧 伤感美的 美的东西
  • 简介:学校音乐教育,指专业音乐教育和职业音乐教育以外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学生普遍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认为主要是因为学校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但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的提法,则较为片面.本文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问题,认为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性、经验性的直观判断;进而提出"美为贵"的思想,认为美是真善贵的统一;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美的本源假设,认为人类最初不是为了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自身"被审美"的渴求才去创造美的,"被审美"的需要是创造美的动机,"被审美"更接近美的本源;本文认为美育理应是立美与审美的教育,而不仅仅为审美教育,美育应包括"被审美"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美育应该是立美、审美、被审美的全面美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适应"全面美"的教育要求并在观念、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缘此本文提出了改革和调整的具体设想.

  • 标签: 学校音乐教育 审美 专业音乐教育 直观 本源 音乐课
  • 简介:理查德·克莱德曼,著名钢琴家,被誉为世界现代钢琴王子。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开始习琴,6岁时被誉为天才,随即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1977年,独奏《水边的阿狄丽娜》引起轰动。1990年,以《致艾德琳之诗》获得世界上惟一的金钢琴奖。理查德·克莱德

  • 标签: 理查德 现代钢琴 中国音乐作品 圆舞曲 钢琴家 演奏
  • 简介:对音乐分析的美学研究——并以“[BrahmsSymphonyNo.1]何以给人美的感受、理解与判断”为个案韩钟恩导言音乐研究由于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侧面,并把音乐研究也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类取域,因而,音乐作为一个...

  • 标签: 音乐分析 符号系统 SYMPHONY 音乐作品 美学研究 音乐本体
  • 简介:鲁塞尔(AlbertRoussel1869-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曲家.他除了创作交响曲、室内乐、器乐曲外,还创作了大约45首艺术歌曲,这当中采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歌曲就有6首.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确认了鲁塞尔这6首歌曲的中文原诗和作者.在鲁塞尔的6首作品中,《致年轻的绅士》、《被分离的恋人》、《贞妻的回答》这三首歌曲评价最高,成了鲁塞尔的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本文还扼要介绍了这3首作品的特点以及有关的音乐评论.

  • 标签: 诗歌创作 鲁塞尔 中国 古代诗歌 法国 艺术歌曲
  • 简介:<正>我国首届全级别大提琴比赛组委会把德国作曲家布洛赫的名曲《希伯莱祷歌》作为中、青年组选手的指定曲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尝试。这首乐曲是我们大提琴界的一代宗师,伟大的卡扎尔斯的演奏保留曲目。我在教学和演奏这首乐曲时作了如下的注释:此曲是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布洛赫(1838—1920)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写的一首极为成功的

  • 标签: 大提琴 宗师 希伯莱 作曲家 布洛赫 作品
  • 简介:纪尧姆·德·玛受是法国“新艺术”时期的诗人一音乐家(poet—musician),也是14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和作曲家。他一生经历丰富.在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创作上均有卓越成就。在世俗诗歌创作方面,玛受使中世纪晚期法语诗歌的三种“固定形式”(formefixe)得到规范,并因创作诗歌的种类繁多、质量上乘,而赢得了“最后的游吟诗人”的雅称。回旋歌《甜蜜而和蔼的面容》是介绍玛受创作时被频繁引用的一首经典佳构。这首作品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在诗歌的音韵设计、音乐与诗歌的配合方面均有不凡的表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以认为,在西方早期诗歌作品的创作中,诗的形式特征决定了音乐体裁的特点。影响一首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决定权首先在于诗作。因此,在分析这类作品时,应当首先将诗歌的形式特征剖析清楚,包括有可能直接影响音乐结构的叠歌设计、潜在影响旋律构成的音韵设计、以及作用于节奏安排的重音位置等。

  • 标签: 玛受 诗人-音乐家 回旋歌 《甜蜜而和蔼的面容》
  • 简介:2017年11月14日至1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承办的第三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成功举办。作为手风琴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和演员三重身份参与此次艺术节,给了我观察与思考手风琴艺术的难得机会。本文尝试立足于此次艺术节的主要活动环节,从重新梳理手风琴的含义、确定广义手风琴观出发,引出创作问题,最终落实于手风琴教育,试图将艺术节背后的要义提炼、总结,并结合我国手风琴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手风琴含义 手风琴新作品 手风琴教学
  • 简介: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我们终于欣喜地迎来了盼望三年之久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我有幸连续参加了三届现场观摩活动:2004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时,我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并荣

  • 标签: 小学音乐课 评选活动 现场 音乐课堂 国中 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