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经超声检查的特征,并且分析病理基础。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本院从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期间参与诊治的 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将本院同期诊治的 30例最大直径低于 1.0 cm的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均实行超声检查,分析病理特征和声像图表现,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经检查之后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界,存在不均匀实性的低回声结节,存在微小钙化,并且附近不出现声晕,主要是内部血流。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病理镜下检查显示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存在纤维假包膜以及砂粒体。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特征决定声像图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癌中CD44v6和BRA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癌(其中35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5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4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进行了CD44v6和BRAF的检测。结果癌肿组的CD44v6和BRAF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和BRAF的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CD44v6、BRAF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癌的鉴别诊断指标;CD44v6、BRAF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 标签: CD44v6,BRAF,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性患者中共筛选出796个差异基因,其中366个基因上调。430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运动等方面,其中以免疫炎性反应的因子最具代表性。结论免疫因子的差异可能与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及作用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Solexa测序 免疫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移植模型,探讨紫外线(UV)损伤及人乳头病毒(HPV)感染诱导、促进CSCC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CSCC细胞A431分成3组,即用HPV16 E6腺病毒转染的HPV16 E6过表达组,空白腺病毒转染的空白载体组(简称空载组),未进行腺病毒转染的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将空载组及HPV16 E6过表达组(LV-OE-HPV16 E6组)A431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SKH-1裸鼠左侧臀部皮下作为空载组(n = 16)和LV-OE-HPV16 E6组(n = 16)。每3天观察并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当体达到150 mm3时,视为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每组取8只小鼠进行UV照射,分为4组,即空载组、空载+ UV组、LV-OE-HPV16 E6组、LV-OE-HPV16 E6 + UV组,UV照射剂量为1 440 mJ/(cm2·d),每次12 min,持续4周后处死裸鼠,测量重及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验证Wnt1、β联蛋白mRNA及蛋白在裸鼠CSCC中的表达。数据若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数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载+ UV组重为(2.90 ± 0.36)g,LV-OE-HPV16 E6组(3.19 ± 0.32)g,LV-OE-HPV16 E6 + UV组(4.41 ± 0.18)g,与空载组(2.20 ± 0.24)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6.77、20.11,均P<0.001);空载+ UV组体积为(1 033.12 ± 400.15)mm3,LV-OE-HPV16 E6组(1 119.21 ± 447.57)mm3,LV-OE-HPV16 E6 + UV组(1 464.29 ± 409.98)mm3,与空载组(688.94 ± 319.31)m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2.21、4.22,均P<0.001)。免疫组化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76、0.71,均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74、49.90,均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β联蛋白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P<0.05)。mRNA水平分析显示,4组间组织中Wnt1、β联蛋白mR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7、8.38,均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 mRNA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P<0.05)。结论UV和HPV感染在诱导、促进CSCC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肿瘤,鳞状细胞 疾病模型,动物 紫外线 人乳头瘤病毒16 HPV16 E6 协同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识别甲状腺乳头癌与乳头微癌中钙化发生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同时比较超声与CT诊断乳头癌和乳头微癌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7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CT及术后病理,其中2258例为乳头癌、1420例为乳头微癌。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乳头癌或乳头微癌,且超声、CT或病理任一项检查提示有钙化存在,分析比较超声与CT检出钙化的情况。结果:超声对钙化的检出率为91.0%,CT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癌与乳头微癌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vs.90.6%,P=0.491),而CT对乳头癌与乳头微癌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vs.47.3%,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癌与乳头微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95.7%vs.38.1%,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癌与乳头微癌的准确率相当(95.9%vs.95.4%,P=0.404),但CT诊断乳头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乳头微癌(45%vs.27%,P〈0.0005)。结论:超声对乳头癌与乳头微癌钙化的检出率相当,而CT对乳头微癌钙化的检出率低于乳头癌。同时,超声诊断乳头癌与乳头微癌的准确率相当,而CT诊断乳头微癌的准确率低于乳头癌。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微癌 钙化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在Ⅱb~Ⅲb期高危型乳头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1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采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随访3年生存周期,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细胞因子(bFGF、CD105、VEGF)水平、肿瘤标志物(CA125、SCCA、CE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bFGF、CD105、VEGF、CA125、SCCA、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高,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周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洛铂 多西他赛 Ⅱb~Ⅲb期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 宫颈癌 疾病控制 血清bFGF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烟酸缺乏症患者,结合文献及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复习讨论,并总结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烟酸缺乏症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已婚。因"上腹部不适伴有嗳气、反酸1周"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中上腹部一140mm×125mm中高回声巨大包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或囊实性回声区。行腹部CT见肝胃间隙内一巨大肿块,约130mm×95mm×160mm,边缘尚光滑,密度不均,CT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及磁共振(MR)表现,提高该疾病的影像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影像学表现,14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胰头颈部7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3例,肿瘤最大径12.8cm,最小径3.5cm,平均径5.6±0.8cm。根据肿瘤所含成分不同,分成3种类型:实性(囊性成分体积≤10%)2例,囊实性9例,囊性(实性成分体积≤10%)3例。14例患者在CT检查中,2例可见钙化灶,其中断线样钙化1例,蛋壳样钙化1例;14例患者在MR检查中,2例在T1WI上出现高信号,提示肿瘤内部有出血;2例肿瘤边缘钙化在T1WI、T2WI呈断线样、弧形低信号。病理学诊断:12例为良性,1例为低度恶性,1例发生肝脏转移。所有病例随访1.5年以上,随访14例病例中,除去术前已发生肝转移的1例病情进一步恶化,余13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嗜酸细胞性乳头(sinonasal oncocytic papilloma,SNOP)与人乳头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1月经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4例鼻嗜酸细胞性乳头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RNAscope技术检测体组织中的HPV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组织中Ki-67、P16、P53和P63的表达。结果20例为初诊病例,4例为复发病例。镜下肿瘤组织呈乳头,可呈外生性和内翻性生长。体细胞呈高柱状,细胞内含大量红染的嗜酸性物质。细胞呈多层排列,在细胞间可见许多充满粘液的微囊。所有患者HPV16/18、HR-HPV18和LR-HPV 6检测HPV mRNA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Ki67表达均在1%~5%之间;P16有11例阳性;P53有8例阳性,4例弱阳性;P63有13例阳性。结论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的发病可能与黏膜炎症关系密切,与HPV感染关系不明确。Ki-67、P16、P53和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SNOP发病过程。

  • 标签: 嗜酸细胞乳头瘤 发病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涎腺乳头(bronchial sialadenoma papilliferum,B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阅片筛选,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诊断的4例BSP,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BSP均见于男性,年龄55~75岁(平均62岁),肿瘤直径6~21 mm(平均13.5 mm),分别发生于左下叶(2例)、右下叶(1例)及气管(1例)。在病理形态上4例BSP均由外生的覆盖有非角化鳞状化生上皮、柱状上皮的乳头成分及内生的双层导管成分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导管上皮中为强阳性,p63、p40、CK5/6在导管及乳头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OX10在导管上皮和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100蛋白在底层细胞中均为阳性,2例导管上皮亦为阳性。运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4例BSP中2例携带BRAF V600E突变。结论BSP是一种起源于气管黏膜下涎腺的罕见良性肿瘤,切除后可获得根治。通过其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分子检测发现其可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

  • 标签: 支气管肿瘤 乳头状瘤 涎腺肿瘤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科行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的201例鼻内翻性乳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1年以上。结果201例均在鼻内镜下全部切除肿瘤并在其创面加行射频治疗之后治愈。在随访期间有14例在1年内复发,并再次行柯-陆式手术配合鼻内镜手术创面加射频治疗后治愈,其他患者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鼻内翻性乳头有良好疗效,射频治疗对防止复发有确切效果,是一种临床简便易行的控制术后复发的办法,但要选择好合适病例。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乳头状瘤 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在高频超声下的图像表现,以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型8例;Ⅱ型囊实肿块型8例;Ⅲ型导管扩张型7例;Ⅳ型实性肿块型20例;Ⅴ型超声检查阴性7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超声表现多样,不同图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的诊断有相应的价值。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高频超声 超声图像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IPB)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IPB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SNIP)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4~2017-11收治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期将患者分级,针对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路氏手术、鼻内镜联合柯路氏+鼻腔外侧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123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10年的随访,治愈92例,复发31例。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SNIP创伤较传统术式小,疗效显著,复发率明显降低。针对不同Krouse分期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情况施行不同手术方法是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关键。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 鼻腔鼻窦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乳头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例我科多次行喉乳头切除术患儿的护理进行回顾结论通过对小儿喉乳头的护理干预,指导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等健康宣教,使其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喉乳头状瘤 护理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为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 标签: 腹泻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