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婴幼腹泻的疗效。方法200例婴幼腹泻患儿确诊后均采用穴位注射及保留灌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复合维生素B或阿托品足三里封闭及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腹泻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足三里封闭 保留灌肠 婴幼儿急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婴幼腹泻患儿,分别实施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100例患儿中共检出54例病原微生物,病毒阳性率为39%,致病菌为15%,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1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检测中,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3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7.9%,12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31.6%,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共20例,均属于沙门菌属;4例福氏志贺菌,占11.1%,7例宋内志贺菌,占19.4%,共11例,均属于志贺菌属,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8%,属于气单胞菌属,4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免疫胶体金技术病毒检测过程中,34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34%,4例腺道病毒为阳性,2例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2%,共40例。结论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实施针对性检测,以确定患儿的感染病菌,给予有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止泻,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区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腹泻婴幼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做标本,检测样本病原微生物,分析急性腹泻婴幼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70例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有41例阳性患儿,占58.57%。经年龄分组发现,18例0个月-5个月患儿中9例呈阳性,占50.0%;21例6个月-1岁患儿中17例呈阳性,占80.95%;31例1岁以上患儿中15例呈阳性,占48.39%。由此可见,6个月-1岁患儿阳性检测率最高。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包含轮状病毒、沙门菌属、腺病毒、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轮状病毒,达41.43%;其次为腺病毒,达18.57%。结论在治疗急性腹泻婴幼时检验病原微生物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临床按此提出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对减少婴幼急性腹泻发生率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腹泻病 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0~1岁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市2015年5月—2015年12月0~1岁1300份腹泻患儿样便监测资料。使用常规病毒及细菌检测法检查样便,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1000份,总检出率为76.92%;细菌共检测300株,病毒共检测出660株,隐孢子虫40例。肠道致病细菌的检测率最高的是秋季,最低为冬季,腹泻病毒检出率呈现“W”折线走势。检出率结果显示,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结论导致我市0~1岁婴幼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A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腹泻主要发生于0~6个月的婴儿群体,且集中在夏秋季。

  • 标签: 腹泻 婴幼儿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144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婴幼粪便标本A群R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44例腹泻婴幼粪便标本A群RV阳性360例,阳性率为16.79%。在≤6个月,7个月~1岁,13个月~3岁,>3岁四个年龄组中,A群RV阳性率分别为8.08%,24.63%,17.81%,6.31%,各年龄组分别进行阳性率比较,7个月~1岁组和13个月~3岁组阳性率较≤6个月组和>3岁组高(P均<0.01)。感染的季节特征是1~3月,4~6月,7~9月,10~12月四组中,A群RV阳性率分别为21.89%,14.04%,11.33%,20.38%。1~3月组和10~12月组阳性率较4~6月组和7~9月组高(P均<0.01)。结论A群RV是导致婴幼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7个月~1岁的婴幼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A群RV感染有明显季节性,高发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其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A群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粪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注入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婴幼慢性腹泻的效果。方法76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注入灌肠法。结果对照组共灌肠774次,灌肠成功681次,灌肠失败93次。观察组共灌肠808次,灌肠成功760次,灌肠失败48次。二者比较,x2=17.97,p<0.01。其中灌肠操作在患儿睡眠中完成的,对照组为133次,观察组为364次。二者比较,x2=142.47,p<0.001。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注入法给慢性腹泻婴幼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在成功率和患儿可接受程度、舒适性等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灌肠法,患儿的依从性好,护士的工作量也有所下降。

  • 标签: 婴幼儿 慢性腹泻 保留灌肠 注射泵
  • 简介:【 摘要 】 : 目的 : 分析探讨腹部按摩配合补液治疗婴幼腹泻的临床效果 。 方法 : 随机将我院儿科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婴幼腹泻患儿分成两个小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的 30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配合补液治疗的 30 例患儿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呕吐、腹泻、腹胀现象的消失时间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 P<0.05 );呕吐、腹泻、腹胀症状的消失时间更短( P<0.05 )。 结论 : 腹部按摩配合补液治疗对治疗婴幼腹泻有着理想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腹部按摩 补液治疗 婴幼儿腹泻
  • 简介:目的观察利用思密达、药用炭粉、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治疗婴幼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临床诊断腹泻病的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通过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腹泻,总有效率达95%。结论利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加用活性炭混悬溶液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硅酸盐类/治疗应用 灌肠 腹泻 婴儿/药物疗法 急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肠炎32例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不但引起消化道损害,还导致心肌损害,引起心肌酶谱的改变。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 心肌酶谱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42-01
  • 简介:摘要为了解厦门地区A群轮状病毒(RV)在婴幼中的感染发病及流行病学情况。采用A群轮状病毒试剂盒,对2009-2011年来我院儿科就诊的腹泻婴幼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共检测2581例腹泻婴幼,阳性率为30.5%;RV感染的主要对象为<24个月的婴幼,占93.52%;发病率高峰期为11月份到1月份,最高感染率在12月份,为51.1%。6个月至24个月婴幼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病组和每年的11月份至1月份为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 标签: A群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厦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婴幼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1426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426例腹泻儿童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420例,占29.45%。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2-36月龄婴幼,占96.9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为高发期。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1.1%,呼吸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婴幼轮状病毒腹泻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性和季节性,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婴幼,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应针对婴幼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腹泻伴惊厥发作的针对性应急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婴幼腹泻伴惊厥发作的患者为对象,结合入院时间分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为主,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则实施的是针对性应急护理,护理干预后总结效果,评价不同方式的优势。结果:观察组的大便次数以及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惊厥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基础护理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观察者组42例患者家属中,40例满意,其满意几率是95.4%,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婴幼腹泻伴惊厥发作的案例实施针对性的应急护理方案,其优势突出,家长对其满意度比较,因此该方式可推广和实施。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惊厥发作 针对性应急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腹泻中联合运用药浴与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那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婴幼腹泻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药浴联合推拿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婴幼腹泻患儿药浴与小儿推拿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药浴 小儿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腹泻病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2例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76.78%,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腹泻病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可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得以明显提高,且加快临床症状改善速度,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蒙脱石散 婴幼儿腹泻病 保留灌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做好我镇婴幼口腔卫生工作。方法2010年9~10月对我镇2007年5月~2009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对参加调查的母亲进行问卷、母子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正确率为76.9%,其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母亲知晓正确率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为62.0%,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检出率100%,明显高于未患龋儿童(59.1%)。结论做好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母亲从孕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母婴间龋病的传播。加强对婴幼的口腔护理,擦拭牙齿,清除口腔内牙菌斑,预防婴幼龋病;注重女婴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教育程度,从源头做好人口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口腔保健 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