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综述小儿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研究进展。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临床眼科广泛应用的疾病诊断方法,能为眼底疾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预测预后等。但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儿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配合等情况,因此需要予以护理干预,旨在提升儿童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眼底疾病 眼底荧光造影 护理配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是神经反射性晕厥中的一类,在各类晕厥中发病率最高,具有十分复杂的神经反射机制,而防止晕厥的再发的方式是限制该反射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口服药物治疗,亦或是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等,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仅对心脏抑制型患者有效,且年轻患者接受程度低。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尝试消融自主神经节去迷走神经化,阻断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出,从而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本文对心脏自主神经节消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导管消融 心脏自主神经节
  • 作者: 杨珂 陈晓红 周晶 王滢珲 朴颖实 李眉 程昀 接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核医学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超声诊断科 100730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双眼干涩5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既往因感冒药物过敏诊断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眼部检查双眼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0 mm,泪膜破裂时间为0 s,角膜荧光素染色可见角膜上皮糜烂,部分融合。临床诊断为双眼干眼(重度);Steven-Johnson综合征。常规人工泪液、抗炎滴眼液及泪小点栓塞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行具有创新性的岛状眶下神经血管蒂唇腺移植。术后随访1年,患者眼干眼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满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46-948)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涎腺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回顾性观察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血管成功再通,其中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级者6例,3级者14例;4例(16.7%)血管再通失败。共6例(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术后2周内出血均吸收,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患者血管再通成功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血管破裂1例,血管夹层1例。2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0±1.3)个月(3~6个月)。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再通血管再次闭塞,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再发;其余患者无缺血症状再发,但影像学证实与术后即刻比较,1例血管狭窄率为42%,4例血管狭窄率≤10%。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可行的,相对安全;在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再闭塞的风险;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中动脉 慢性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TKA)中使用止血带有助于获得无血的操作空间和清晰的解剖标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并有利于骨水泥固定。在老年人群中动脉钙化比较常见,对于行TKA手术的动脉钙化患者使用止血带是否安全仍未达成共识,有文献报道血管钙化的患者使用止血带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有文献报道在血管钙化的患者中使用止血带会增加术后血管并发症,本文对于血管钙化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建议对于血管钙化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详细的下肢血管和心血管评估,必要时可咨询血管外科医生。对于广泛血管钙化的患者尽量避免在TKA中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血管钙化 止血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回顾性观察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血管成功再通,其中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级者6例,3级者14例;4例(16.7%)血管再通失败。共6例(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术后2周内出血均吸收,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患者血管再通成功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血管破裂1例,血管夹层1例。2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0±1.3)个月(3~6个月)。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再通血管再次闭塞,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再发;其余患者无缺血症状再发,但影像学证实与术后即刻比较,1例血管狭窄率为42%,4例血管狭窄率≤10%。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可行的,相对安全;在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再闭塞的风险;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中动脉 慢性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将围期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超选择性心脑血管联合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经桡动脉超选择性心脑血管联合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围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1~83岁,中位年龄51岁。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中止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0±32)min,中出血量(160±30)ml,术后住院时间(6.1±1.1)d,术后无胰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15个月,1例发生门静脉血栓,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论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一种精准断流,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医生完成,保留胃冠状静脉的主干和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是关键,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选择性断流术 食管旁静脉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TKA)中使用止血带有助于获得无血的操作空间和清晰的解剖标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并有利于骨水泥固定。在老年人群中动脉钙化比较常见,对于行TKA手术的动脉钙化患者使用止血带是否安全仍未达成共识,有文献报道血管钙化的患者使用止血带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有文献报道在血管钙化的患者中使用止血带会增加术后血管并发症,本文对于血管钙化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建议对于血管钙化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详细的下肢血管和心血管评估,必要时可咨询血管外科医生。对于广泛血管钙化的患者尽量避免在TKA中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血管钙化 止血带
  • 简介: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中的评价指标。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护理,而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患者舒适度对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可见,对照组并发症几率为3.45±1.01,观察组并发症几率为3.02±0.96。患者舒适度对照组为11.87±4.31,而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12.62±4.80。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5.56±2.02,而观察组为5.01±1.65。由此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几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在患者舒适度表现上观察组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远优秀与普通临床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舒适护理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究DSA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血透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进行外科手术血管通路重建,研究组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透通畅率均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透析血流量、狭窄处内径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 P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通路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46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状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95.65%,22/23)高于对照组(69.57%,16/23),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70%,2/23)比对照组(34.78%,8/23)低,P<0.05;经护理,实验组SAS评分(40.56±0.55)分、SDS评分(40.31±1.14)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合理运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心血管外科患者在围期获得高品质护理干预,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外科手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尤瑞克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NIHSS)、mRS、SAS以及SDS等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取栓术 尤瑞克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超声造影声像图特性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30例神经外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肿瘤超声造影资料,观察其声像图特征(肿瘤是否累及胼胝体结构,超声造影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晰程度以及肿瘤超声造影强化后有无坏死区域)。测量肿瘤无强化区域面积与肿瘤强化区域边缘面积(即肿瘤坏死区域/整体肿瘤区域,tumor necrosis area/whole body area,N/W area)之间的比值,分析与IDH1基因表达水平(弱阳性、中等阳性、强阳性)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后IDH1阳性与阴性组间肿瘤边界清晰程度、超声造影后肿瘤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H1表达水平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N/W area指标间呈负相关(r=-0.756,P<0.05),提示IDH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区域呈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区分胶质母细胞瘤活跃增殖区域及出血坏死区。通过超声造影准确识别肿瘤坏死区域范围有助于预测IDH1基因表达及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超声造影 胶质母细胞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微血管减压(MVD)和射频热凝(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17年7月10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官网关于MVD和RFT治疗TN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和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RFT,MVD有更少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OR=0.26,95%CI (0.16~0.42),P<0.001],更少的患者出现面部麻木症状[OR=0.13,95%CI(0.08~0.21),P<0.001],更低的VAS评分[MD=-2.07,95%CI(-2.62~-1.51),P<0.001],更少的术后用药人数[OR=0.26,95%CI(0.16~0.42),P<0.001];但有更多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OR=2.10,95%CI(1.13~3.91),P=0.02)]和更高的治疗费用[MD=37.19,95%CI(19.90~54.47),P<0.001]。结论MVD治疗TN效果优于RFT,但并发症和治疗费用更高。因此,MVD是对TN有较好效果的治疗方式,RFT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BC)与微血管减压(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CT引导下PB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纳为PBC组;另收集同期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纳为MV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手术资料、术后评估及随访资料等均完整。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围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手术用时、总住院时间均短于MVD组(P均<0.05)。MVD组咬肌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3.00%,3/100;11.00%,11/100)低于PBC组(14.00%,14/100;23.00%,23/100),P<0.05;两组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PBC组复发率为8.00%(8/100),MVD组复发率为6.00%(6/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PBC与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相当,但二者各具优势,CT引导下PBC治疗手术用时短、患者术后恢复快,MVD治疗并发症发生少,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应用手术方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CT引导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稳定性,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海盐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卒中发生情况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组40例。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利用软件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稳定性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回声为低回声或者中等回声,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增强分级中3~4级所占比例较高(P<0.05)。超声造影显示相对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达峰时间(TTP)较短[(25.46±3.25)s比(32.77±4.28)s,t=3.783,P=0.000]、峰值强度(PI)[(59.62±10.18)dB比(47.53±14.36)dB,t=3.263,P=0.000]和曲线下面积(AUC)[(2 365.37±346.03)cm2比(1 695.42±525.44)cm2,t=4.981,P=0.000]较高,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视觉评分结合超声造影量化技术可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可能的发展过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静脉造影术 卒中 脑缺血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稳定性 曲线下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膝周或小腿近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5月—2019年10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17例膝周或小腿近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平均35岁;清创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0 cm×3.0 cm~15.0 cm×9.0 cm。根据术前CTA明确的皮瓣中穿支血管来源与分布及测量的血管蒂长度、创面情况设计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3.5 cm~15.5 cm×9.5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健侧大腿中厚皮覆盖。记录皮瓣中穿支血管来源,比较术前CTA检查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蒂相对长度与中探测结果是否一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根据疗效满意度评价标准评定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制订的感觉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移植皮瓣区域感觉功能;观察供瓣区创面愈合及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皮瓣中穿支血管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7例、斜支6例、股直肌支4例,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斜支、股直肌支来源的穿支供血的皮瓣分别为1、2、3型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CTA检查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与中探测结果一致。1、2、3型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CTA检查后计算的血管蒂相对长度分别为0.32±0.13、0.56±0.07、0.56±0.15,与中实际测量后计算的血管蒂相对长度0.35±0.12、0.52±0.10、0.53±0.12相近(t=0.45、0.80、0.31,P>0.05)。1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末次随访,患者对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满意度为满意16例、一般1例;膝关节屈曲达100~120°、伸直达-2~0°,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9例、良7例、差1例;移植皮瓣区域感觉功能达到S4级2例、S3级8例、S2级7例;供瓣区创面愈合良好,肢体运动功能无影响。结论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为膝周或小腿近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有效修复方式。术前CTA能够明确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各分支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指导术前皮瓣设计及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成活率,临床疗效较佳。

  • 标签: 伤口愈合 血管造影术 外科皮瓣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