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用跨理论模型作为理论工具来研究《标准》测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标准》执行前后的在校大学生体育认知情感、体育行为、体育学习、体育结果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新《标准》的执行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习惯有一定的的促进作用,文中针对在《标准》测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体育锻炼提出具体方案措施。

  • 标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 体育锻炼
  • 简介:采用Derogatis、L、R编制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新生一年级大学生1030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测试,其中贫困大学生2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67%,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是贫困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经过分析论证,针对贫困生心理现状提出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教育
  • 简介:为提高乒乓球专项学生击球反应能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运用多球训练法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乒乓球专项班24名学生进行反应效果的实验对比研究。通过实验前后对比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学生的反应时、击球失误率和落点准确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多球训练法对乒乓球专项学生运动技能提高是有效的。建议学生在动作学习与动力定型时期,可多选择多球训练法进行练习;教师可要求减少击球失误率,增强击球落点准确性,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效果,还应对多球的量和运动强度进行有效把控,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 标签: 多球训练法 乒乓球 反应效果 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将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分为两组:高原-平原组和高原-亚高原组。整个训练期间,每周采一次肘静脉血测试促红细胞生成素指标。结论:经过运动负荷和低氧的双重刺激,两组的血液携氧能力都有所提升,但高原-亚高原组的效果比高原-平原组更好。

  • 标签: 高原 亚高原 交替训练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为:教学资源因子、学生个体因子、体育课程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并对各因子的构成作出具体分析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阳光体育 高校 大学生 因子
  • 简介:以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运用因素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法,分析了影响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结合大学生体质监测标准,采用实验测试、系统分析等方法,建立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以评价系统为依据确定危险因素预警和干预措施制定,以期为此类艺术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监测与干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体质 武汉音乐学院 综合评价
  • 简介:为研究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下散打运动员机体内激素水平的适应性变化规律,选择男子散打运动员12名,动态观察并监测大强度运动前后及恢复后运动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间质细胞刺激素(LH)、皮质醇(C)、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血清皮质醇在大强度运动后先上升然后逐渐回落,血清睾酮在大强度负荷刺激即刻变化不明显,而在运动后次日上升,表现为T/C比值持续升高;提示大强度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出现即刻效应,ATCH、T的升高有长时效应.

  • 标签: 武术散打 大强度训练 运动生物化学 内分泌
  • 简介:本文通过对F1世界摩托艇锦标赛(杭州站)的赛场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并结合对不同阶层市民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后得出:体育社会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F1世摩赛是我省体育社会化的一次出色实践,是体委与社会合办体育比赛的良好开端。然而体育社会化的推进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体育消费要面向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要使体育更快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必须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因为只有当社会个体和群体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多种功能,并且通过参与体育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来支持、关心体育。只有在这时,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买健康、买娱乐、买消遣、买高尚的文明;只有在这时,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问来发展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开拓炎黄子孙的体育市场。

  • 标签: F1世摩赛 体育社会化 休闲娱乐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井冈山大学非体育类专业男大学生体力活动的调查和力量素质的测试,准确了解体力活动对男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以此来更好的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体力活动量对男大学生力量素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体力活动量的不断加深,并辅之于具体的体力活动计划,对男大学生发展力量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体力活动 大学男生 力量素质
  • 简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确立了高校冬季冰上项目教学学生伤病影响因素指标集合;完成了各项指标评分,建立主要影响因素集合;运用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对学生伤病影响因素指标集合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三项主要公共因子。依据各影响因素具体得分及各公共因子分布特点,提出预防学生伤病建议。

  • 标签: 东北地区 高校 冰上项目教学 伤病
  • 简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并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影响竞技武术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抓主要因素.认为:政治、经济、科技、教练员、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竞技体制、动作技术创新、竞赛规则、武术自身等因素是影响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中国 竞技武术 竞技体育 体育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阶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6名射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杆)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振动杆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周3次,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积分肌电值(iEMG)、12支箭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射箭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和肌肉活性、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结论:振动杆练习能显著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缩短固势-撒放时间以及提高黄心命中率,可作为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射箭运动员 振动杆训练 肌肉活性 固势-撒放时间 黄心命中率
  • 简介: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的成功举办,给福建省留下丰富的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的主要特色,探讨后特奥效应对福建省残疾人事业产生的影响,指出应利用特奥会的契机,在社会影响、宣传报道、政策保障和高校资源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向制度化层面发展。

  • 标签: 特奥运动 第五届全国特奥会 残疾人 后特奥效应
  • 简介:采用实验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理工学院非体育专业30名女大学生12周健美操训练后进行有氧适能、身体形态等指标的测试,说明健美操对女性改善有氧适能、身体形态与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 标签: 健美操 有氧适能 身体形态 心理健康
  • 简介:本研究报道了不同唤醒水平对手臂快速动作空间准确性所产生的影响,发现被试的特质焦虑得分与高唤醒条件下的手臂快速动作空间准确性测试成绩有中等负相关,初步认为特质焦虑是影响唤醒——操作间关系的中间变量之一。

  • 标签: 特质焦虑 快速动作 唤醒水平 被试 测试成绩 人格因素
  • 简介:24名国家健将级优秀运动员,包括了中跑、羽毛球、柔道各专项,在跑台上进行逐级递增极限负荷运动,测得最大吸氧量Vozmax,并于实验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清LPO含量及血清SOD活力。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一次极限运动后血清LPO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无显著性改变;两者的变化在各专项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皆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跑、羽毛球、柔道等项目运动员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不存在项目的特点;并推测长期的专项训练可能没有获得自由基水平的适应变化。

  • 标签: 景大吸氧量(Vo2max) 自由基 中跑 羽毛球 柔道
  • 简介:目的:通过乒乓球选项课大学生在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40名大学生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乒乓球选项课大学生在运动承诺情境下的锻炼坚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锻炼情境中,运动承诺理论具有较好的效度,但运动承诺理论的单层次结构模型忽略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变量的中介作用,分层后的结构模型在理论解释和数据拟合上更为合理。②乒乓球选项课的大学生运动承诺得分较低,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不强;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能够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运动承诺强度,故可以通过干预上述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

  • 标签: 乒乓球选项课 运动承诺 锻炼坚持性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对青春启动前期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为增强肥胖学生体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9~11岁小学生60名,其中正常体重26名,单纯性肥胖34名(对照组、干预组各17名)。肥胖干预组进行了60%~70%HRmax×40~60min,4次/周,共22周的有氧运动,活动内容以趣味性体育游戏为主。研究结果: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儿童的身体成分,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变现为:BMI均值下降了1.69,体脂%下降了5.29%,肌肉重量增加了2.67kg(P〈0.01)。心率恢复率提高了2.48%,肺活量体重指数提高了6.91ml/kg(P〈0.01)。50m×8提高了0.18s,立定跳远提高了7.31cm,实心球提高了1.01m,象限跳提高了5个/10s,坐位体前屈提高了2.89cm,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22周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学生肥胖程度,提高肥胖学生的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

  • 标签: 趣味性有氧运动 肥胖 体质健康 青春启动前期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市13所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受市场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商家影响因子、个人影响因子和宣传影响因子的影响,要正确引导南京市大学生合理进行体育消费,充分利用高校和公共体育资源。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善政策和设施建议,旨在逐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 标签: 因子分析法 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影响因素